|

财经

李超:从上一轮“去产能”关键点看“反内卷”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1 18:00:56

(原标题:李超:从上一轮“去产能”关键点看“反内卷”)

反内卷与去产能的本质,是中国经济开始进行产能深度转型、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

近期,企业家纷纷发声要求行业停止价格战,防止行业进一步内卷,各部门也快速发布相关文件要求行业避免同质化内卷,推动以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求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从上一轮“去产能”经验来看,能取得显著效果在于四大关键点,可以为当前的“反内卷”提供参考。

上一轮去产能效果显著的四大关键点

李超分析,上一轮去产能效果显著的四大关键点。

一是去产能的重要性上升至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去产能被列为首要任务;二是中央明确过剩产能规模,制定退出规划表并计入地方政府考核;三是国企是上一轮去产能重要抓手,国有企业承担了约80%的去钢铁产能任务和70%的去煤炭产能任务;四是保障就业民生是重要底线。在上一轮去产能过程中,政策不断织密兜底社会风险,确保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有序退出,保障民生,不发生规模性失业和重大群体性事件是重要底线。

李超认为,当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可能影响至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时,或将促发政策加快对产能过剩的治理进程。

“反内卷”得到中央持续定调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

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关键任务。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李超认为,“反内卷”持续在中央层面给予重视,在“反内卷”方向上持续给予确认,有助于改善市场对供给过剩纠偏的预期。

但从上一轮去产能的推进关键点复盘来看,较高强度的“去产能”或需要更为综合的政策支撑,尤其是对民生社会稳定的权衡,过剩产能规模的确定、退出时间表、考核机制,以及兜底风险政策的制定,因此从认识到具体落地或仍需一定过程。

“螺纹钢、玻璃等具有产能过剩特征的大宗商品,在市场预期改善时或有阶段性反弹,但趋势性反转尚需去产能政策全面落地进一步确认。”李超说。

“反内卷”短期内或以控制增量为主,优化存量为辅

在“反内卷式竞争”方面,李超预计,短期内将以控制增量为主,优化存量为辅,市场出清强度或较为有限。

一方面,当前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着力点更多侧重于控制增量,例如规范地方政府新增重复无效投资的招商引资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加大地方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审查力度,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健全公平竞争投诉举报处理机制”,“部署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

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税战冲击下,就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对于相对过剩的中游制造行业,更多侧重于行业自律,规范低价恶性竞争,而非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市场出清,若行业出清较快则可能带来较大的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

当前,存量产能的优化主要以行业协会层面的自律为主,依靠企业主体的自主性,相较于上一轮去产能的行政手段差异较大。7月1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称,为深入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对于实际产能大于备案产能的企业,尽快按《实施办法》补齐产能差额并完善备案、环评、能评等相关手续,依法依规按备案日产能和年产能组织生产。

低于行业标准的落后产能或将率先退出

在上一轮去产能过程中,落后产能主要是严重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能力,2017年工信部以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完善以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

李超认为,由于中国供给侧改革对于高耗能、环境污染治理已取得较大成效,相较于上一轮去产能过程中对落后产能的定义,或在延续前期能源环保认定标准基础上,进一步从行业技术水平角度设定行业标准。例如,2024年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现有光伏产能的标准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将现有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不低于22.5%、19.6%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2%、21.2%,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5%、22.3%。

由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因此从行业技术标准的认定再到企业落实标准,或相较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具有更大的难度。

因此从结构上来看,当前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且具有高耗能、环保要求的产业,或将更快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例如非金融矿物制品业。而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但具有高技术特征的产业,或需要在对其落后产能的认定有进一步明确的制定后逐步推进,例如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

李超判断,工业品价格或受制于产能利用率较低,叠加企业库存积累仍处较高水平,工业品价格短期难言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对部分行业价格将形成一定支撑。

此外,李超还强调,当前由行业协会层面主导的产能优化升级对PPI的拉动作用可能相对有限,如果仅依赖于市场自然出清可能速度相对缓慢。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