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2 10:18:43
(原标题:模拟芯片工程师,为何越来越吃香?)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businessweekly 。
在台湾最近一项调查中,其中模拟IC设计工程师的年薪中位数达到155万新台币,成为科技业非主管职中最高薪的工作。
简单来说,模拟IC(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是处理“连续变化电压或电流信号”的晶片。
模拟混合信号工程师纳尼.阿达尼(Nanik Adnani)解释,模拟IC工程师就是在“设计、创造或调整那些能够产生连续变化信号的电子集成电路。”
这些信号来自现实世界中的声音、光、温度、压力等感测数据,举例来说,当你对着智能手机说出“Hey Siri”,声音的声波会被麦克风转为电压信号,经过模拟IC的放大、滤波,再经由ADC(模拟转数字)转为数字信号,才能送进AI模型分析。
换言之,没有模拟IC,AI就无法“听到”你的声音,也无法“看到”影像或“感应”外部世界的资讯。
在车用电子、工业自动化、5G通讯、物联网、穿戴式装置等新兴应用领域,模拟IC扮演关键角色。每一个传感器模组背后,都需要一组精准稳定的模拟前端;每一个AI SoC(System-on-Chip)中,都藏着不容忽视的电源管理与信号处理模组,而这些,都是模拟IC设计工程师要下的功夫。
你可以把模拟IC工程师想像成,与现实世界连结的“模拟桥梁”,模拟IC工程师熟捻的电路学就像魔法一样,可以把我们生活中的电子产品需求“变出来”。
模拟IC工程师通常要具备以下能力:
深厚的电路理论与电子学基础,包含晶体管特性、回授理论、杂讯分析等。
熟练的电路模拟工具,如Cadence Spectre、HSPICE等,进行前端模拟与验证。
制程与layout敏感度,微小布局差异都可能造成电路失效,需与后端工程师密切合作。
跨领域沟通能力,与布局IC工程师、数字IC工程师协作,设计符合整体效能与功耗目标的电路。
这些技术能力之外,还需有异于常人的耐性、细腻与强大的沟通能力。模拟IC设计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一个案子都可能是全新挑战,也因此充满艺术与创造性的成分。
模拟IC工程师的养成有多难?为何人才这么缺?
模拟IC工程师,需要深入理解半导体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包含了设计、布局、制造、量测和测试。模拟IC工程师还需要懂整套电路元件的物理状态,在放大器、电源模组、滤波器、振荡器、ADC/DAC等电路中,进行晶体管级的参数设计与模拟。
由于要了解一堆电子电路学导论,模拟IC工程师通常都是研究所出身,即便是刚出社会的新鲜人,也需要为了衔接学界和业界的差异,训练个三到五年。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的半导体主管布莱恩.肯尼迪说道:“相信我,这些模拟IC工程师的功夫可不是凭空来的,都是靠多年实战、在工程现场一点一滴熬出来的,几乎可以说是门黑魔法了。”
有业内人士分享,模拟IC设计相当吃经验,基本的电子学和电路学只是入门,真正的关键在“数学直觉”和物理常识。“而这种直觉是做过几百条IC布局(layout)与量测、踩过一堆雷才会有的。”
在台湾,电子、电机相关科系的学生大多倾向选择数字IC设计,原因在于模拟IC门槛高、教材少。数字IC有大量开源工具与范例,模拟电路学习资源相对冷门。
而且,模拟IC工程师养成时间长,从新鲜人到能独当一面,往往需要5年以上时间历练。
还有,错误代价高!一条小电路设计错了,整个晶片可能报废,极度高压,责任也大。
产业需求高涨,资深的模拟IC工程师成为各大IC设计公司争抢的人才。一位半导体业资深人资坦言:“数字IC工程师的缺口是大,但模拟IC工程师是你有钱都不一定请得到人。”
AI时代为什么让模拟IC工程师身价上涨?
AI 发展的越强大,和真实世界的连结就越重要,而这个桥梁,就掌握在模拟IC工程师手上。如今AI不再只活在云端或数据中心,而是越来越多应用发生在自驾车、智能音箱、工业机器人、穿戴装置、智能医疗等真实生活当中。这些应用都要“听得见、看得见、感觉得到”,而这些声音、图像、温度、压力、加速度等原始数据,通通是模拟信号,需要模拟IC处理放大、滤波、转换,AI模型才能“看懂”或“听懂”。
过去,大家用的是通用CPU、GPU,模拟IC只要设计一次,就可以用很久。现在进入AI应用碎片化时代,手机、车用、智能音箱、行车记录器、无人机、伺服器,各种客制化晶片设计需求大爆发。
这也带动模拟IC要“跟着客制化”——不同电压、不同封装、不同介面,都要不同设计。问题是:模拟IC不像数字IC有工具可以生成,模拟设计得“一笔一画自己画”,人才养成超级慢。
换句话说,没有模拟IC,AI根本接收不到外部世界的信号,若没有这个桥梁,AI无法知道现实世界长什么样子。这是模拟IC工程师在AI时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专注半导体领域更多原创内容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42期内容,欢迎关注。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公众号ID:icbank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大众证券报
2025-05-22
AI蓝媒汇
2025-05-22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2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2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2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