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大摩深度解码特斯拉(TSLA.US)股价冲800美元的催化剂:AI与中美自动驾驶博弈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5-21 18:15:21

(原标题:大摩深度解码特斯拉(TSLA.US)股价冲800美元的催化剂:AI与中美自动驾驶博弈)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两篇重磅研报,共同揭示出全球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AI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绝对领军者特斯拉(TSLA.US)股价上行潜力无比强劲,重申基准目标股价410美元,最积极看涨情景下的目标股价则高达800美元。截至周二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收于343.820美元,意味着在摩根士丹利分析团队看来特斯拉未来12个月内股价大幅上涨前景相当乐观。

亚当•琼斯领导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团队预测特斯拉将成为AI时代以及中美自动驾驶技术博弈之下的最核心受益公司,主要基于FSD自动驾驶系统深度普及、Robotaxi完全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以及无比庞大的AI人形机器人业务——摩根士丹利预计其市场规模可能远超当前全球汽车市场。

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分析团队认为,特斯拉当前的高市值与相比于车企高得多的估值仍难以用传统业务盈利来支撑,投资者们普遍只给其汽车业务估值50-100美元/股的基准便戛然而止,这种局限如同仅将亚马逊视为普通的线上零售商或把苹果看作一家硬件制造商。大摩表示,特斯拉价值的核心逻辑在于其“一系列最前沿初创业务组合”——人工智能大模型、自动驾驶网络、人形机器人、电池能源、储能等未来潜力。

随着ChatGPT持续火遍全球以及DeepSeek引领的以“极低成本”和不输OpenAI的“高能效”为核心的全新“AI大模型算力范式”掀起新一轮AI浪潮,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始与医疗、金融和教育等各行业,以及与消费电子等应用终端深度融合,人类社会进入AI纪元。在大摩看来,拥有Dojo人工智能超算系统以及Optimus机器人(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体系的特斯拉将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特斯拉拥有世界一流的AI团队,并且马斯克本人创立并领导的AI新势力xAI所推出的Grok系列AI大模型,未来或将与特斯拉的人工智能超算体系进行深度融合。特斯拉已经开发出FSD(完全自动驾驶)、Dojo超级计算机和定制化AI芯片。特斯拉基于Dojo AI超算体系所打造的FSD,有了Grok最先进大模型的接入相当于“大脑迎来智力等级提升”,对于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根据视觉场景做出极速推理能力的Optimus来说也可谓是强劲催化剂。

在大摩看来,中美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长期博弈也将是特斯拉估值与基本面扩张的重大催化剂。特斯拉以及美国传统车企们“All-in自动驾驶”将是对抗中国电动汽车价格战的必然选择,而特斯拉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长期深度布局以及特朗普政府对于自动驾驶监管方面的松绑,有望助力特斯拉FSD自动驾驶系统以订阅模式渗透至底特律三巨头等美国汽车制造商们。

此外,与大摩分析团队交流的许多美国汽车行业业内人士都非常乐意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合作,尤其是在美国本土“导入”后者的关键制造能力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而特斯拉凭借无比庞大的美国道路测绘数据以及算力规模持续扩大的AI数据中心,有望在数据和AI算力方面的敏感问题层面与中国电动汽车或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特斯拉还有可能在承接中国BEV制造技术美国本土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AI纪元已经到来,特斯拉有望开拓史上最大规模TAM市场之一

“AI投资逻辑”近期在全球股票市场重新发酵,或者说是AI这一自202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最热门投资主题在中美贸易达成积极共识后重获全球资金聚焦与青睐,也是近年来持续深耕AI领域的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霸主特斯拉股价反弹的重要逻辑。

全球首富马斯克所掌舵的特斯拉基于Dojo人工智能超算体系打造出的愈发成熟完全无人驾驶版本FSD,以及基于FSD的Robotaxi完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体系,使得特斯拉长期位列“热门AI概念股”。特斯拉持续向人工智能(AI)以及“AI+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步伐,也是一些华尔街投资机构长期看涨特斯拉股价的核心逻辑。

从资管巨头景顺(Invesco)在第一季度大举增持美股七大科技巨头的资金动向来看——尤其是愈发青睐微软、英伟达、亚马逊以及特斯拉,该资管巨头可谓非常认可“AI投资逻辑”,即市场对于AI算力基础设施与FSD等AI应用软件的持续强劲需求有望推动相关科技公司业绩与估值迈入新一轮增长轨迹,这也是深度布局AI的七大科技巨头自2023年以来持续领涨美股的核心逻辑。

大摩分析团队表示,将特斯拉视作“多个初创企业的组合”,对于公众投资者们而言是个棘手的问题。特斯拉当前约1.1万亿美元市值中,大部分对应的业务板块要么披露不足,要么根本没有公开数据,抑或尚未真正推向市场。仅凭这一点,在当下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中管理这样一个业务组合就已风险重重。而更大的挑战在于:还必须给这些“尚无收入”的业务估值,这也是为何部分公众投资者以及一些传统资管巨头对于特斯拉长期持谨慎立场的核心逻辑。

但是在大摩分析团队看来,特斯拉股价仍然非常有望冲击800美元的牛市情景目标价,前提是特斯拉至少需要达到20美元的每股收益(EPS),这就要求马斯克领导的特斯拉必须在电动汽车/Robo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之外的更多领域中成功落实其自动驾驶战略。

比如,基于Dojo AI超算系统FSD渗透率大规模扩张——大摩预计到2030年代中期,特斯拉全球汽车保有量将接近5,000万台,每月100美元的每车平均收入(ARPU,可能来自FSD自动驾驶订阅、充电、互联功能、升级、内容服务、二手车销售、零部件/维修服务、软件授权等),甚至将囊括可能由特斯拉与xAI携手打造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销量远超预期

马斯克周二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排除将旗下电动汽车公司和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合并的可能性。当被问及特斯拉和xAI是否有合并的可能性时,马斯克表示“一切皆有可能”,尽管目前“没有这样做的计划”。他说:“这并非不可能,但显然需要特斯拉股东支持。”马斯克在今年1月的一次直播中曾表示,xAI的AI聊天机器人Grok将被包括在特斯拉的汽车中,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发布日期。

“我们交流的大多数汽车和机器人专家都认为,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远大于当前全球汽车总市场(TAM)。”大摩分析团队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大摩在研报中提到,全球劳动力约有近40亿人,年均薪资约1万美元——对应约40万亿美元的劳动力市场。一台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若以5美元/小时的成本租用,可替代两名薪资25美元/小时的人类工人——据此计算每个人形机器人价值大约20万美元的净现值(NPV)。美国劳动力市场约有1.6亿从业者。保守估计,每有1%的劳动力被类人机器人取代,就相当于创造逾3,000亿美元的价值,折合提升特斯拉约100美元/股市值。因此对于特斯拉未来股价与市值前景来说,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带来的提振堪称惊人。

大摩表示,随着我们踏入AI时代,特斯拉未来所瞄准的市场空间可能前所未有地庞大,有望开拓出史上最庞大的TAM市场——人形机器人。以下是大摩分析团队给出的10点关键洞察:

随着软件变得更加“智能化赋能”,机器人正成为现实世界的真实代理人。

所有的电动化机器相当于AI大脑的实体“插座”。

任何能够被自动化的机器最终都会被自动化(也许包括你自己)。

如果一家企业能攻克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那么万物的自主运行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AI人形机器人只是数以千计的具身人工智能形态之一。

更广义而言,任何能够采集光子、感知环境、学习、导航或操控三维空间的机器都属于具身AI的范畴。

具身AI与国家安全通过“双重用途”属性紧密相连。

具身AI甚至有可能形成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式网络,其潜在市场规模将以十万亿美元计。

大摩提到的“具身AI”,指的是以“AI人形机器人”为核心代表的具身AI这一最前沿机器人科技领域。

国际大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近日在一份研报中表示,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十年内迎来大规模机器人生产和广泛应用;德银分析团队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0亿美元,以及到205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全球销量可能突破7000万台。

中美自动驾驶博弈开启,特斯拉有望成最大受益者

摩根士丹利分析团队指出,中国厂商们或已赢下电动车硬件端以及整车制造之战,特斯拉等美国厂商正转而孤注一掷于自动驾驶软件领域的激烈竞争。

大摩表示,小米YU7 只是最新的一个迹象,表明中国科技公司正将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成本带到全新的水平,中国也许已经赢得了电动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战争,那么中美之间谁能最终赢得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将至关重要。

在大摩看来,中美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长期博弈也将是特斯拉估值与基本面扩张的重大催化剂,搭载FSD系统的特斯拉,或将是小米、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巨头们在中国,甚至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最强竞争对手。大摩强调,随着完全无人驾驶的FSD所带来的订阅营收与特斯拉车型需求增长,以及特斯拉品牌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遍布全球,特斯拉估值有望持续扩张。

大摩分析团队在研报中提到:“尚未听闻有哪位汽车业CEO认为仅靠美国政府关税就能把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完全挡在美国市场之外。我们所交流的许多业内人士都非常乐意与中国电动汽车领军企业合作,在美国本土“导入”后者的关键技术,但是需要注意数据和AI算力等敏感问题)。”

对于特斯拉来说,凭借在美国道路上的特斯拉汽车独家拥有的无比庞大的美国道路测绘数据,以及算力规模持续扩大的AI数据中心,有望在数据和AI算力方面的敏感问题层面与中国电动汽车或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为中国自动驾驶平台进军美国市场铺平道路,进而为特斯拉带来新的创收引擎。

大摩还表示,西方传统车企正寻找新途径来提高美国本土生产规模、改善资本效率、降低执行风险,而与这些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开展战略合作正变得具有吸引力,特斯拉则非常有可能在承接中国BEV制造技术本土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