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洞察“辣消费”卡位“辣赛道”,白象牵手卫龙推联名产品辣条拌面

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05-17 19:04:53

(原标题:洞察“辣消费”卡位“辣赛道”,白象牵手卫龙推联名产品辣条拌面)

当前,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群体热衷“解压”“悦己”消费,令“辣爽”口味食品消费风潮兴起,并催生出迅速发展的“辣味经济”,不少消费品牌亦积极参与其中。

5月17日,国货品牌白象食品与卫龙官宣合作,并推出首款联名产品“辣条拌面”。新品以白象旗下专注于中国地道辣味美食的子品牌“大辣娇”为主体,创新融合速食拌面与辣条,搭配定制辣条风味酱,打造“面、酱、辣条”一体的三重爽辣体验。新品一经推出即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电商平台销量火爆。



在业内看来,此次两大国货品牌首次联手,不仅在产品端拓展了新的消费场景,也为消费品行业在情绪价值驱动下提供了创新案例,成为“国货焕新”样本。

“辣经济”升温,辣条拌面卡位“辣赛道”

种种迹象显示,近年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群体饮食口味发生变化,具有“解压”功能的辣味日益受捧。据《美团餐饮报告》的口味偏好调查数据,咸酸甜辣鲜五味之中,辣味获52%的消费者偏爱,位列首位。而在食辣爱好者中,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据统计,45岁以下人群喜欢吃辣的比例超过六成,90后爱吃辣占比更是达到近七成。

部分商家及品牌方敏锐地嗅到了这一现象。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数据显示,中国辣味休闲食品2021年——2026年零售额将保持9.6%的年均增速,预计2026年达到2737亿元。另据窄门餐眼截至2025年1月15日的数据,以辣为主要味型的川菜与湘菜过去一年新开门店数分别为33964家、22910家,与其他“非辣”菜系在增长上拉开较大差距。

对于当下年轻人而言,“辣”已从一种基础口味上升为极致感官体验和消费偏好标签,以“爽辣解压”为主张的辣味产品,正在成为Z世代情绪消费的重要入口。此次白象与卫龙联手推出的辣条拌面,正是在“辣经济”持续升温背景下,基于对白象大辣娇与卫龙品牌之间的相适性,实现对“辣心智”的深度聚焦和对“辣赛道”的精准卡位。



首先是两大品牌对“辣赛道”的长期深耕。白象大辣娇自2006年起专注辣味面食创新,已累计全国热销超45亿份,并先后打造了小龙虾拌面、牛油麻辣火锅面等多个爆品,其明星产品白象大辣娇经典火鸡拌面,因更适合中国人口味,一经上市,便稳居国产火鸡面市场首位,累计销量已突破10亿份。且从品牌调性和用户结构来看,作为白象食品旗下年轻化品类,白象大辣娇一直注重链接年轻人消费群体,通过联名王者荣耀IP、“泡面工厂”线下快闪等方式共鸣共创,打造更具趣味性的品牌体验。卫龙更是以年轻消费者为主,数据显示,卫龙95%消费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下,超过一半是95后。

与国人情绪共鸣:国货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联名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国货。近年来,从美妆护肤、服装饰品到餐饮零食等,“国货热”在各个消费领域兴起。同时,“国货”不仅是产品制造的标签,更意味着对中国消费者需求、情绪偏好和文化语境的深度理解,即在注重产品力的同时懂消费者需求,成为国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白象与卫龙联手推出的“辣条拌面”,将“辣爽”这一被Z世代为代表的国人广泛认同的情绪口感,具象化为新品核心体验,正是这一现象的缩影。辣条拌面以辣椒粉和成的面饼打底,搭配定制辣条风味酱,并加入一整包12克卫龙经典辣条,打造“面、酱、辣条”一体的三重爽辣体验。不仅是味觉刺激,更承载着“解压”“爽感”“释放”等情绪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国货联名已不是第一次走红。从光明×冠生园大白兔雪糕,到王老吉凉茶×臭宝螺蛳粉、瑞幸咖啡×《黑神话:悟空》等,国货品牌正通过更具创意和话题性的方式塑造新形象。

白象正是强化产品力、丰富国货内涵、积极融入时代消费语境的国货代表。以此次联名主体“大辣娇”为例,专注辣味美食十余年,在中国地道辣面赛道持续深耕,面条筋道饱满,入口爽滑有嚼劲。注重品质的同时,白象不断尝试更具社交属性和文化话题性的产品创新。早在2022年,白象大辣娇即锚定年轻消费群体,携手北辰青年发起「辣就喘口气」全国行动计划,为年轻人“解压”;2024年与王者荣耀跨界合作,以“王者集结 顶峰象见”为主题概念,链接Z世代;同年推出的牛油麻辣火锅面,让00后“上头”,深受15-25岁学生/初白领喜爱。此外,白象从“爱香菜党”网友呼声中汲取灵感,与抖音联合共创推出的白象“超香香香香香香菜面”,曾登上抖音粮油米面多个榜单第一,成为社交平台热议的“香菜文化符号”。

可以说,国货的崛起,并不是简单的性价比替代,而是一次与中国消费者文化、情绪、习惯深度对话的过程。白象从“汤好喝”的品类创新,到“香菜面”的情绪共创,再到辣条拌面的跨界融合,不仅以产品力回应消费新需求,更以情绪链接用户,正是国货品牌与国人共鸣的价值所在。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