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5-16 18:01:50
(原标题:香山股份资本大戏继续 旧主减持新王增发)
《投资者网》吴微
2025年4月底,香山股份(002870.SZ)发布增发预案,控股股东均胜电子将参与公司8.12亿元的低价定向增发,以24.69元/股的价格认购全部新股,较当时市场价低约30%。5月6日,赵玉昆、陈博等原实控人又拟在控制权变更仅5个月后,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公司6%股份,从而进一步巩固控股股东的地位。
2024年底,均胜电子才正式从赵玉昆、陈博等原实控人手中接过香山股份控制权。一边是前实控人的“急流勇退”,一边是新东家的“逆势加仓”,这场新旧势力的此消彼长,正将香山股份推向转型的十字路口。
反客为主的“阳谋”
香山股份的前身是创立于1975年的中山石岐衡器厂,2017年上市时,其家用衡器业务占比超70%,是当之无愧的“秤王”。不过,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饱和,及赵玉昆、陈博、程铁生等实控人与自然人股东的逐渐老迈,香山股份的原控股股东及自然人股东萌生退意。如公司前实控人赵玉昆,2025年已71岁,目前为公司终身名誉董事长。
而均胜电子在收购德国普瑞、日本高田等优质资产后,剥离了均胜群英这个从事智能座舱部件和新能源充配电系统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子公司。在主业出现增长瓶颈下,香山股份于2021年,通过收购均胜群英51%的股权,切入了汽车零部件赛道。
为了打消市场的质疑,并购时,香山股份曾承诺未来三年公司无实控人变更的计划,赵玉昆、陈博等自然人构成的一致性动人,仍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过,在香山股份并表均胜群英后,均胜群英多名少壮派高管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而香山股份多名自然人股东、原董事如刘焕光、王咸车、苏小舒等人开始减持公司的股份。
2023年,均胜电子还通过受让香山股份股东程铁生、邓杰和、高路峰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持有了香山股份8.03%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彼时,包括《华夏时报》在内,多家媒体质疑均胜电子拟反向收购香山股份,以达到分拆均胜群英上市的目的。
2024年底,在实控人不发生变更承诺期结束后不久,均胜电子与香山股份原实控人赵玉昆、陈博达成协议。均胜电子将受让赵玉昆、陈博合计15%股份,并获得剩余14.9992%股份的表决权委托。交易完成后,均胜电子持股比例虽未达30%,但通过表决权委托实现对董事会的控制,正式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这场反客为主的“阳谋”也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控制权变更后的操作却让投资者困惑。2025年4月,公司宣布启动6000万-1.2亿元回购计划,公司称回购目的为“响应证监会市值管理要求,提振市场信心”,回购价格不超过35元/股。但仅隔两周,赵玉昆、陈博就抛出减持计划,拟各减持公司3%的股份,合计792万股,按当时35元/股计算,套现金额超2.7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回购是否是为配合减持?”成为市场质疑焦点。香山股份回复《投资者网》时强调:“赵玉昆先生、陈博先生的减持,公告已披露减持原因是股东个人资金需求,且其减持预披露事项是在取得监管事前审批的情况下披露的,不存在公司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也不存在侵害其他股东权益的情形。”
数据显示,回购计划公布后,香山股份股价从28元/股迅速拉升至35元/股,恰好触及减持价格区间上限,而前实控人选择在控制权变更后、新战略尚未落地时高位套现,难免会引发市场关于减持与股价波动关联性的讨论。
新王入主后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香山股份原实控人发布减持公告前不久,公司推出了一笔8.12亿元的定增计划,认购对象为控股股东均胜电子,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价为24.69元/股,较2025年5月初的35元/股的价格折价约30%,且均胜电子承诺锁定36个月,远超法定18个月要求。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表面看,这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输血”。但市场担忧在于,一方面,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仍有9.67亿元,短期借款10.39亿元,资产负债率62%,虽有资金压力,但通过低价增发摊薄中小股东权益是否必要?另一方面,均胜电子认购后持股比例将提升至43.95%,控制权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中小股东的话语权会被稀释。
针对低价增发引起的争议,香山股份对此解释称:“公司筹划定增事项在更早的时期,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公司无法预判市场波动,只是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原定计划来实施定增事项,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确定发行价格等事项。本次定增预案中不存在损害其他股东权益的情形。相关股东的减持事项在定增预案披露之后,不存在配合低价增发的情形。”
在均胜电子接棒后,香山股份也出现了基本面的压力。2024年三季度以来,公司收入和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2025年一季度,香山股份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88%,扣非净利润2012万元,同比下降49.08%;毛利率从2024年底的24.17%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22.71%。
与此同时,公司存货账面余额持续走高,至2025年一季度的11.65亿元,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也高达11亿元,短期借款余额为12.5亿元;2024年全年利息费用为1.48亿元,当期公司净利润额仅为1.55亿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下,中小供应商普遍需要面对的难题。
面对困境,香山股份与均胜电子的战略协同成为关键。根据双方规划,香山股份将纳入均胜电子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承接其新能源充配电系统的国产化订单,并借助均胜的海外渠道拓展北美、欧洲市场。
但均胜电子自身在2024年因海外工厂亏损,净利润下滑11%,能否持续支持香山股份发展仍存疑问。而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加剧下,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等巨头正加速布局高压配电领域,此情况下,香山股份的技术壁垒又能否维持呢?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香山股份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让其产生困惑;一边是前实控人的高位减持,另一边则是新东家的低价增持。虽然公司强调“不存在侵害股东权益的行为”,但香山股份更需要用持续的业绩改善、透明的信息披露与稳定的股东回报,来夯实市场信任的基础。
在汽车零部件这个“烧钱又烧脑”的赛道上,资本操作只是工具,实业根基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均胜电子时代的香山股份,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向左是跨界成功的星辰大海,向右则是新旧皆失的万丈深渊。旧主退位,新王接手后,这场资本与实业的双重大考,才刚刚开始。(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5-17
投资者网
2025-05-16
投资者网
2025-05-16
投资者网
2025-05-16
投资者网
2025-05-16
投资者网
2025-05-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