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5-16 13:17:43
(原标题:宁德时代与星云股份:新能源行业的“牌面”与“里子”)
导语: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星云股份表面上吃了不少“亏”。但局中的每一方,都没有空载。
从光伏、储能到锂电,近年同质化“内卷”、产能过剩不绝于耳,亏损成为各家上市公司的“新常态”。
新能源投资者往往容易被公司业绩起伏牵引视线。殊不知,外表数字现象之下的,还有深度绑定的“里子”逻辑。个中复杂的关联,值得深究。
尤其锂电产业链生态,“牌面”整体规模巨大且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但无论盈亏状态如何,只要还能支得起“牌面”,各方都能在其中各取所需。
这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中,一种独特的生存法则。
01 资本互锁
5月12日,$宁德时代(SZ300750)$港股全球发售文件发布,其中提到募资约307亿港元,其中约90%将用于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
业内人士透露,这276.5亿资金中涉及电池设备方面,或有部分采购于$星云股份(SZ300648)$。
星云股份是一家新能源设备与服务提供商,$宁德时代(HK|03750)$为其最大的客户之一。
就在一个月前的4月8日,星云股份公告以24.04元/股的价格向13名特定对象发行2,649.75万股A股普通股股票,完成了总额约6.37亿元的定增。
该项目定增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在宁德市建设储能系统及电池关键部件制造和检测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星云股份提到,项目在客户所在地就近投资建设,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贴近客户。这一度被市场称之“为宁德时代而建的项目”。
但深入剖析,就能发现星云股份与宁德时代还有更“亲密”的资本锁定。
在星云股份定增所募集6.37亿元中,不仅宁德时代关联方——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晨道新能源)认购了约1.5亿元,关联自然人关朝余也投入约3000万元,两方合计占比近30%。
在晨道新能源中,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是其第二大股东,占有近30%的股权。
关朝余则是宁德时代前员工,早年在宁德时代担任资材部任经理。目前,关朝余是晨道新能源执行事务合伙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晨道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晨道投资)合伙人,也是晨道投资的实控人。此外,关朝余还担任宁德时代参股的多家公司高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作为宁德时代的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投基金)之一,晨道投资投资过不少宁德时代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但这是关朝余少见以个人名义公开投资的宁德时代关联项目。
并且,关朝余还是星云股份定增竞价中第二高的个人股东,甚至超过了晨道新能源。
有业内人士分析,关朝余对星云股份今年“业绩反转”的确定性颇有信心。
2024年,星云股份扣非后归母亏损9745万元;今年一季度扣非后归母仍亏损超过1000万元。
不过,截至2025年5月14日收盘,星云股份股价35.94元,较定增发行价24.04元/股涨幅近50%。
短短一个月,业绩还没来得及反转,关朝余就收获浮盈近1500万。
宁德时代采购星云股份设备,又通过晨道新能源等关联方参与定增,形成了“募资-投资-采购-收益”闭环。
这样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将设备采购成本转化为股权投资收益,在“表”外实现了增值。
而星云股份从宁德时代募来的钱,又投向宁德时代,表面看是“吃亏了”。但借助资本市场,参与的每一方无不赚得盆满钵满。
02 附骨而生
关朝余的信心,或许来自对星云股份的深层次理解。
从设备重资产业务,到转型电池与储能检测服务,星云股份迈出的每一步,无一不刻印上宁德时代的印记。
2022年,星云股份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74%,其中来自宁德时代及控股子公司的收入7.68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60.02%。
与此同时,星云股份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45%下跌至2022年的28%,净利润同比亦下降近9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2021年的130天左右,飙升到2023年247天。
为从重资产转型至轻资产,2019年星云股份成立了福建星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当年与宁德时代公司签订了1亿元的服务承包合同。
“局外人”看的是业绩,“局内人”看的才是门道。
星云股份董事长李有财,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及宁德时代三股东黄世霖,三人同是福建老乡。
李有财的老家邵武,到曾毓群和黄世霖的家乡宁德,相距不过4个多小时车程。
业内人士透露,早年星云股份能拿到宁德时代订单,与黄世霖不无关系。
2019年,宁德时代、星云股份共同出资成立了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星云),切入了“光储充检电站”赛道。
彼时星云股份对时代星云出资1000万元,占比20%,后又两次增资至4000万元。一年后,黄世霖出现在董事名单中;三年后的2022年,黄世霖从宁德时代辞去几乎一切职务,出任时代星云董事长。
目前,黄世霖通过其持股90%的福建集智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及多家公司,间接持有时代星云约32%的股权。
但三方寄予厚望培育的“光储充检”业务,既是超重资产,又太过超前于市场,期间还遇到电池行业大扩张后的退潮。
如今,时代星云营业收入增至15亿规模,但仍亏损超2000万。
接近宁德时代的人士透露,“光储充检”项目历经多年始终无法盈利,时代星云短期内上市无望,黄世霖也近乎半退休状态。
不过,这不会影响星云股份与宁德时代的关系。
3月28日,星云股份公告与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围绕固态电池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述人士透露,星云股份也将与宁德时代就固态电池检测等展开合作。
公告20多天前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将动力电池安全(充电)检测与电气安全检测列为必检项目。
IPO募资采购也好,固态电池、强制检测这些新题材也罢,本质上都是不同的故事。
故事最后能否成真?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只要宁德时代的“牌面”不倒,各利益相关方,都有上场讲故事的机会。
港湾商业观察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