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隆汇
2025-05-13 15:26:38
(原标题: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港股通创新药ETF、恒生医疗ETF、医疗ETF上涨,机构看好医药赛道)
上证指数收涨0.17%,创业板指跌0.12%。海运港口股掀涨停潮,银行、医药涨幅居前。
ETF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景顺长城港股创新药50ETF、富国恒生医疗ETF、国泰创新药沪深港ETF、医疗ETF易方达、华夏医疗器械ETF、华宝医疗ETF、嘉实恒生医疗指数ETF、博时恒生医疗ETF、广发港股创新药ETF涨超1.5%。
资金净流入部分医药主题ETF。其中,截至5月12日,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富国恒生医疗ETF、华宝医疗ETF、银华港股创新药ETF、银华创新药ETF、天弘生物医药ETF、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医疗ETF易方达年内净流入额分别为21.99亿元、13.27亿元、12.29亿元、9.45亿元、6.94亿元、4.75亿元、4.5亿元、 2.28亿元。
消息面上,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昨天,特朗普又放出“深水炸弹”,他将于周一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让美国的处方药和药品价格将立即降低30%至80%。
有业内人士称,行政令虽然看上去影响很大,但美国法律禁止政府和药企直接谈判,只有通胀削减法案(IRA)开了一个口子,但每年规定谈判的药品数量,今年只有15个;IRA还规定,药价涨幅超过通胀的部分,药企必须将超出部分作为罚款缴纳给政府;但目前来看,没有其他政策工具可以实施降价的举措,因为美国药价谈判都是由PBM(药品福利管理公司)来进行的,而不是政府,因此政策工具的缺乏对其政策实施会有影响。
里昂发表报告指,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药品定价的言论重新点燃市场波动。该行认为,美国医疗系统多方支付结构限制政府定价权,任何有意义改革都将影响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使得实际实施高度不确定。虽然对海外产品高峰销售的担忧正在增加,但美国对中国公司来说仍是增量市场。中国政策环境正变得更加具有支持性,特别是在药品定价方面更加宽松。该行相信院内药品销售的复苏将是下一个国内周期的主要驱动力,4月数据已显示出积极的改善迹象。该行增加对领先制药公司在其投资组合分配,包括石药集团及恒瑞医药。此外,由于中美贸易冲突缓和,该行增加对药明康德的配置。
中信建投指出,在全球化格局重塑背景下,中国医药行业需“立足于内,开拓于外”,推动技术自主可控、加速国际化布局,应对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挑战,捕捉全球医药产业链变革机遇。对于器械行业我们长期看好自主可控及器械出海趋势。展望行业未来投资机遇,看好医药企业对内稳住国内根基,积极参与行业整合,对外把握节奏与路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从医药行业基本面看,医药行业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已经全部披露,整体来看,医药板块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9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2.9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91%。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2.2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22%。2025年一季度医药板块收入和利润继续承压,但公司业绩出现分化。
国元证券认为,5月份开始,将进入业绩真空期,市场关注点由业绩转变为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变化,继续看好创新药、出海以及集采出清板块。目前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较多,且不受贸易战影响,有望持续作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出海领域我们继续看好在新兴市场领域布局的企业,市场发展潜力大,且不受贸易战影响,建议关注科兴制药。目前不同医药领域的集采持续加速推进,部分细分赛道的集采影响已经出清,未来有望迎来新成长,建议关注胰岛素、骨科等细分赛道以及部分仿制药企业。此外,我国医药市场正处于集中度提升的加速期,并购重组有望加速,建议重点关注。
兴业证券指出,创新始终是医药板块的核心方向,重点关注产业趋势持续向好的创新药,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持续加强+商业化盈利兑现。同时,可关注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海外业务方面订单和业绩已开始恢复,国内业务具备自主可控逻辑。国内方面,2025年需求有望迎来复苏,若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好,消费医疗领域(医疗服务、中药OTC与连锁药店等)基本面有望实现回升。同时,医疗器械2025年亦有望迎来改善。此外,AI医疗作为科技方向,有望为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变化,其产业趋势值得重视。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格隆汇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