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经社
2025-05-12 15:57:40
(原标题:江苏宝宝吃粽子竟吃出 “带血创可贴”?事涉来伊份、五芳斋)
文丨 古芳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200字)
2025年端午节前夕,休闲零食巨头来伊份与“中华老字号”五芳斋,都跌入了舆论风暴之中。
5月10日,江苏宿迁消费者苏女士发布视频称,她用在来伊份购买的蜜枣粽,给宝宝喂食到一半时,吃出了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涉事产品包装显示代工方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5月11日,苏女士更新事件后续称,已带小孩去医院检查传染病各项指标,结果显示目前没有被感染。“但医生说传染病大概有潜伏期,大概三个月。公司过来想把样本拿走检测,我没同意。”
苏女士说,其家人将于次日(即12日)将上述样品送往市监局检测。
5月12日早间,来伊份发布公告称,关注到舆情的第一时间已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并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承诺消费者因食用存有异物的蜜枣粽而出现的身体问题,由此产生的检查、治疗费用,公司全额承担。同时,已对本批次蜜枣粽产品进行下架处理,消费者可在就近门店退换货,并将获得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当天上午,五芳斋总经理马建忠回应媒体称:“我们在配合来伊份和政府部门进行调查中,会持续更新信息。”
截至当天收盘,来伊份报13.26元/股,微涨0.15%;五芳斋报21.04元/股,下跌1.54%。
本次事件主角之一五芳斋,始创于1921年,主要产品有粽子、月饼、青团、汤圆等节令食品,为全国首批 “中华老字号”企业。2022年A股上市,成为粽子第一股。2024年,五芳斋营业收入为22.51亿元,同比下降14.57%;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降14.24%;线上收入同比下降21.25%,线下渠道因门店收缩和竞争加剧,收入全面下滑。
增长乏力背后,是其过度依赖粽子的单一产品结构,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品牌老化与市场脱节。主力产品仍以传统肉粽为主,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根据五芳斋在2024年端午节的宣传资料,目前其粽子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生产,不过在裹粽环节的粽叶打壳和成型上还有难度;与此同时,公司也保留了全手工裹粽生产线。
如果涉事来伊份产品的代工厂的确为五芳斋,在粽子里出现的带血创口贴,或也与其没有完全机械化,需要手工裹粽有关。
截至2024年末,五芳斋共有门店476家,存在直营、合作经营、加盟、经销等多种模式。
另一位主角来伊份,为施永雷和郁瑞芬夫妇创立于上海,有着“轻资产代工”商业模式的系统性风险。其超90%产品依赖代工,合作工厂超200家,虽宣称建立了多道质量管控体系,但黑猫投诉平台的近千条投诉,来伊份腰果发霉、消费者在来伊份陈皮杨梅中吃出小石头等历史典型,早已为此次事件埋下伏笔。
此次事件折食品行业代工模式的深层矛盾。品牌方为追求规模扩张,往往将生产环节外包,却对代工厂的质量管控流于形式;五芳斋作为代工方,既需承担生产责任,又要维护自有品牌声誉,这种双重角色使其陷入“代工赚钱、品牌买单” 的困境。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时至今日,消费者对透明供应链的需求已逐渐超越对低价与便利的追求。若不能从根本上重构品控体系,任何公关话术都将沦为徒劳。【《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五芳斋(SH603237)$$来伊份(SH603777)$
格隆汇
2025-05-12
格隆汇
2025-05-12
格隆汇
2025-05-12
格隆汇
2025-05-12
格隆汇
2025-05-12
格隆汇
2025-05-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