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自主品牌狂揽65.5%份额

来源:盖世汽车

2025-05-12 14:28:22

(原标题: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自主品牌狂揽65.5%份额)

日前,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共计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乘联分会指出,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年初市场增长较好,价格战因此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因市场增长而改善,今年4月的零售同比增速是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的最高增速,扭转了近10年4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进一步削弱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自主品牌,狂揽65.5%份额

4月,自主品牌延续强劲势头。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该月,自主品牌零售量共计115万辆,虽环比下降5%,但同比增长31%,一如既往跑赢市场大盘。凭借这一成绩,自主品牌在国内零售市场的份额达到65.5%,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

从1-4月的整体情况来看,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也来到了64%,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

主流合资品牌则又陷入同环比双双下滑的局面,该月零售量为4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8%。几大派系份额仍在下滑,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5.6%,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4.8%,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聚焦豪华车板块,该月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32%。4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9.5%,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表现较好。

很显然,自主品牌仍然是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这也彰显了传统自主车企的新能源转型成功。

据乘联分会数据,在4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2.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

与此同时,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该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高达7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3.4%,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该月新势力车企零售份额达到19.4%,较去年同期增长3.6个百分点,新势力走势分化,其中小鹏汽车、小米汽车、零跑汽车等贡献5.2个点的份额增量。

可以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全面的市场竞争力。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传统自主品牌通过快速布局新能源车型,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与此同时,新势力品牌也在加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份额增长。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方海报截图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表现明显滞后,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反映出其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战略迟缓和技术储备不足。

豪华车市场虽然在过去凭借品牌溢价和技术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渗透率较低,面临自主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的双重冲击,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新能源车,渗透率回升至51.5%

正如乘联分会所说,随着春节前的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的新能源消费潮,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该机构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90.5万辆,虽环比下降8.7%,但较去年同期增长33.9%,1-4月累计零售量达到332.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5.7%。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聚焦单月来看,4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为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回顾此前,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于2024年7月首次突破50%大关,而后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不过在随后的3个月中,由于春节等因素影响(春节前后是县乡市场购车高峰期,新购需求较大,燃油车占比偏高),对应渗透率低于50%。今年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重新回到50%以上,而今在4月,渗透率继续回升,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韧性。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乘联分会指出,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5%,呈现出由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强势增长。

其强调,增换购贡献度持续增强。截至4月24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70.5万辆,申请量较3月24日的150万辆,增加了120万份。“参考3月私人家用乘用车零售172万辆左右的规模,4月份大约近70%的私人购车用户是以旧换新的受益者,私人首购用户降到31%左右,消费升级的增换购成为购车消费的绝对主流。”

盖世汽车还注意到,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同环比双双上涨。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具体来看,该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8.9万辆,同比增长44.2%,环比增长31.6%。占乘用车出口44.6%,较去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65%(去年同期81%),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33%)。

聚焦车企,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表现优秀的仍然是比亚迪,该月其出口量达到了72,405辆,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特斯拉中国回归第二席位,该月出口量29,728辆。随后是奇瑞汽车,该月其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为21,323辆。其他车企相应数量均在万辆以下,自主品牌表现相对优异。

图片来源:奇瑞集团(下同)

数据显示,今年1-4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83万辆,较同期的96万辆出现13%下滑,自主新能源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86%,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7%。

不过乘联分会指出,作为与纯电动零碳车型对应的燃油车大类,在海外燃油车市场竞争中,自主插混车型依托低油耗、长续航的优势,在海外市场分流燃油车需求的表现日益突出。

但据其观察,此次上海车展上展示的新品中,大型电动车超多,而小型电动车少、燃油车少的风险隐患突出,“由于燃油车在中期内仍是海外市场主要动力选择,我们仍需有燃油车产品的总体合理规模,确保燃油车的稳定出口。”

5月车市,预计相对平稳增长

回顾今年乘用车市场表现,1月受多重因素影响出现阶段性遇冷,但随着春节假期后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恢复,2月产销数据强势反弹,3月市场进一步回归常态化消费节奏。

随后,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的促消费政策,叠加主机厂厂补加码、金融支持、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4月车市走势良好。

展望5月乘用车市场,既有有利因素亦有不利因素影响。

从工作日数量来看,5月共有19个工作日,与去年5月相比少2天。工作日的减少意味着经销商的销售时间缩短,销售团队可用于拓展客户、促成交易的机会相应减少,尤其是端午节在5月31日,临近月末,对全月的车市产销平稳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不过乘联分会亦指出,今年“五一”假期的自驾游火爆程度又有提升,私车自驾、租车自驾等个性化、低成本出行方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电动车组合辅助驾驶带来更多驾驶乐趣,智能座舱的独立空间体验享受,逐步成熟自信的新能源用户的补能使用习惯,以大长假错峰的形式实地验证补能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情况,均有利于新能源车的消费热情提升、消除常规燃油车消费者的转型顾虑。

且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5月车展线下活动持续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拉升人气。在品牌产品矩阵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此次上海车展的新车发布力度温和,自主新势力品牌多为中高端车型发布亮相,合资车型率先开启新能源上市惊喜价,预计5月车市增长相对平稳。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普遍加关税的巨大外部变盘压力,消费者的心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乘联分会指出,此部分影响或在后续月份市场表现中逐步显现,且国家早有促进内需的政策导向,“因此我们的发展靠“内需、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乘用车市场稳内需的效果也将持续体现,在海外汽车市场环境相对宽松国家及地区的出口业务开拓也将有望成为车企新的增长动能。”

且该机构还提到,虽然年初自主品牌在俄罗斯主动去库存,对俄罗斯出口下降,但自主品牌的俄罗斯市场份额依旧保持55%以上高位,4月的出口逐步趋稳,考虑到俄罗斯汽车工业现状,中国汽车对俄出口还会恢复到一定水平。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5月乘用车市场仍有望平稳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1-5月的趋势来看,车市价格战似乎有转弱趋势。

乘联分会指出,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

从其跟踪的数据来看,1-2月的促销进一步明显减弱,尤其是燃油车市场的价格促销基本平稳,3月降价车型数量23款,较去年3月的51款大幅减少,到了4月,则仅有14款车型降价,较去年4月的41款与2023年4月份的19款数量大幅下降,体现了降价潮明显降温的特征。

不过即便如此,汽车行业的整体盈利情况仍不容乐观。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但汽车行业仍拖后腿。

具体来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

具体到汽车行业来看,一季度,汽车行业收入24,022亿元,同比增长8%;成本21,119亿元,增长9%;利润947亿元,同比下降6%;汽车行业利润率3.9%,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针对此,乘联分会指出,汽车行业需要有效的降本增效,加大成本控制水平。

fund

询价

盖世汽车

2025-05-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2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