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广州瑞立科密IPO分析:业绩、关联交易与内控风险交织的资本考验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12 14:09:22

(原标题:广州瑞立科密IPO分析:业绩、关联交易与内控风险交织的资本考验)

2025年4月,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的IPO申请通过深交所审核,拟募资15.22亿元加码智能电控系统研发。作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头部企业,瑞立科密以“ABS市占率十年第一”的技术实力吸引市场目光,但其招股书及问询回复中暴露的业绩剧烈波动、关联交易依赖、内控漏洞等问题,引发了监管与投资者的多重质疑。

瑞立科密的经营表现与商用车行业周期深度绑定,业绩波动风险显著。2022年,受商用车销量同比下跌31%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从上一年的1.97亿元腰斩至9696万元,核心产品气压电控制动系统收入缩水30%。尽管2023年行业回暖推动净利润反弹至2.69亿元,但2024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再度同比下滑4.52%。此外,公司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长期超过70%,2023年末余额达5.66亿元,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近30%,若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头部客户订单波动,资金链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新能源转型的滞后更令市场担忧——液压电控系统(适配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不足20%,毛利率仅10.85%,显著低于行业均值(19.43%)。

关联交易的复杂网络成为瑞立科密IPO进程中的另一大争议点。控股股东瑞立集团既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21年关联销售占比27.8%),也是关键供应商(采购占比12.75%),且同类产品向瑞立集团销售单价普遍低于第三方客户5%-10%,引发虚增营收的质疑。IPO前夕,公司以9.38亿元收购瑞立集团旗下四家企业,其中温州汽科评估增值率高达152%,但标的公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213万元,资产质量与估值严重倒挂。更值得警惕的是,子公司扬州胜赛思曾虚构采购合同套取900万元贷款,资金经关联方宁波瑞立回流,暴露出关联资金占用的潜在风险。瑞立集团的历史瑕疵进一步加剧市场担忧——其曾于2011年因财务造假遭美国SEC调查,2020年从纳斯达克退市,这一重大风险在招股书中仅以“控股股东境外上市经历”轻描淡写带过。

内控管理的系统性漏洞则直击公司治理软肋。子公司温州科密长期使用员工个人账户处理公款收支,2020年涉及金额190万元;2022年违规转贷行为涉及虚构交易,资金流向缺乏透明度。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因环保、消防等问题被罚近30万元,其中子公司扬州胜赛思因未建废气处理设施被罚26万元,可能触发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取消风险。员工权益保障的缺失同样引发争议——2020年709名员工未缴纳社保、1122人未缴公积金,直至IPO申报前才突击整改。这些瑕疵不仅暴露管理粗放问题,更可能成为上市后的监管“暗雷”。

尽管瑞立科密拟募资15.22亿元用于研发智造总部及补充流动资金,但市场对其扩产必要性存疑。2023年气压电控系统产能利用率仅72.77%,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将提升40%,而商用车市场2024年预计销量同比再降5.1%,供需矛盾或将导致产能闲置。深交所在两轮问询中15次提及关联交易公允性,要求量化分析业绩波动原因,并质疑控股股东的历史污点是否充分披露。若成功上市,公司需直面三大考验:如何平衡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风险、如何应对行业周期性下行冲击、如何修补内控体系漏洞以符合上市公司治理标准。

瑞立科密的IPO案例折射出注册制深化期的监管博弈——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为其赢得“国产替代”的叙事空间,但历史沿革瑕疵、业绩调节嫌疑及内控漏洞又触碰审核红线。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智能汽车电控系统的万亿赛道光环下,更需理性审视企业治理的底色:当资本市场的聚光灯照亮技术突围的曙光时,亦需警惕关联交易“抽血”、周期波动引发的估值崩塌等长期代价。

经济观察报

2025-05-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