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政策、市场、技术、业绩四重共振国产算力价值奇点已至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5-09 02:35:38

(原标题:政策、市场、技术、业绩四重共振国产算力价值奇点已至)

近年来,市场对算力产业链高度关注,特别是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相关题材的股票涨势凶猛,算力租赁、云计算、服务器、AI算力等概念板块2月至4月底累计涨幅均超10%,大幅跑赢同期大盘指数。

2025年一季报业绩进一步印证了算力产业链的高景气程度,特别是国产算力核心企业,净利润普遍大幅增长,这反映了算力市场的旺盛需求。在业界人士看来,国产算力正处于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需求爆发、技术创新突破、业绩开始兑现四重共振的关键节点,其价值实现的奇点正加速到来。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政策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盘”和“助推器”,在推动国产算力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首次被列入。2020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2021年5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确定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提出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2021年12月到2022年2月,“东数西算”涉及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部获批,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

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基础上,我国又提出了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算力资源的高效协同。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部署了五项重点任务。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算力产业发展。北京市发布《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深圳市推出“训力券”政策,支持企业开展AI模型训练;上海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杭州市每年发放2.5亿元算力券补贴企业。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更通过完善算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生态,吸引上下游企业实现集聚发展。

此外,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愈发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出台文件,鼓励企业加大在芯片设计、液冷技术、算法优化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在政策激励下,国产算力企业在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市场需求爆发

AI技术迅猛发展,则是点燃算力需求激增的关键诱因。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不仅推动了算力需求在传统的科研与云计算领域迅速扩展,更是渗透到各行各业,展现出裂变式的增长态势。而DeepSeek创新突破以及开源策略,更是成功带动国产算力市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为整个产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达到1037.3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到2028年将突破2781.9EFLOPS,区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这一增长曲线的背后,是企业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

国内互联网大厂及三大运营商披露的资本开支计划也反映出算力市场需求有望进入爆发阶段。数据显示,阿里巴巴、腾讯2024年资本开支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且明确聚焦AI领域。阿里巴巴2024年资本开支约725.13亿元,同比增长197.04%,其中第四季度单季投入317.75亿元,环比增长81.66%。腾讯2024年资本开支达767.6亿元,同比增长221.27%,其中第四季度单季投入365.78亿元,环比增长114%。

互联网大厂2025年的资本开支有望进一步提升。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腾讯2025年计划投资150亿美元(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用于AI基础设施,包括专用AI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百度宣布将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托管资金转投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字节跳动2025年的资本开支预算升至近1600亿元,其中900亿元将用于AI算力的采购,700亿元则分配给IDC基建以及网络设备,如光模块、交换机等。

国内运营商方面,算力、AI成为重点布局的方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预计2025年算力投入分别同比增长0.5%、22%、28%。中国移动预计2025年以预训练资源为主的智算算力网络规模将超过34EFLOPS,而推理资源将根据市场需求不设上限投资。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国产算力无疑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DeepSeek的出现为国产算力高景气再添一把火。第一上海证券表示,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大幅下降,促进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落地,带动AI芯片需求保持强劲增长。随着AI芯片需求重心从训练往推理演进,国产芯片落地场景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扩大。

银河证券则表示,国产算力需求持续高增,推动中国AI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全球竞争力构建。从中长期来看,在算法和架构上的创新给国产AI硬件发展增加了一条新的道路,有望形成大模型从训练到推理端再到应用端的进一步繁荣,带来AI应用加速普及。国产GPU芯片及相关芯片较国外同类竞品差距有望逐步缩小,推理端算力的高速发展或将催化国产化器件的普及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国内互联网大厂及运营商对算力底座的投资有望与应用端的普及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开支的投入逐步转化为规模化提升的回报,协同运营商的大数据通道优势,形成人工智能应用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占率的提升,带来国产AI行业产业链持续高景气度。

技术突破业绩兑现

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国产算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算法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些企业已经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其性能和稳定性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华为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并宣布已在芜湖数据中心规模上线。CloudMatrix 384集群能力对标英伟达GB200 NVL72,并且在某些指标上更为先进。

一批国产算力龙头公司的业绩逐步兑现。寒武纪-U今年一季度实现上市以来扣非归母净利润首次转正,达到2.76亿元,营业收入实现单季度历史新高,达到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海光信息今年一季度实现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母净利润为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收入与利润皆创历史同期新高。

服务器制造商浪潮信息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样亮眼,营收同比增长165.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78%;光模块龙头光迅科技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2.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5.02%。算力租赁企业也迎来业绩爆发,宏景科技、鸿博股份、恒润股份、城地香江等多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均实现扭亏。

从2024年年报来看,一批公司的算力租赁业务已经出现大幅增长态势,比如恒润股份去年算力业务收入接近2亿元,2023年不到700万元;宏景科技去年算力相关业务收入达4.66亿元,2023年为1.16亿元。此外,今年一季度以来众多算力大订单接踵而至,也充分彰显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其中,宏景科技年内已签署5份算力相关合同,累计金额接近16亿元;海南华铁子公司签订《算力服务协议》,算力服务期5年,预计合同总金额为36.9亿元(含税)。

价值奇点已至

在政策、市场、技术、业绩四重共振之下,国产算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价值奇点逐渐显现。

华西证券表示,在算力等关键领域,可以观察到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正在形成良性循环。2025年以来国产算力好消息频出,行业已迎来大拐点,国产芯片需求将大幅度提升。

国盛证券也表示,国产算力核心公司寒武纪-U迎来基本面重大拐点,海光信息业绩持续突破。在政策倡导下,智算国产化空间广阔。从供给端来看,大厂对ASIC架构的应用加快,这是综合考虑算力、成本、风险后的平衡选择。而相比NV,ASIC生态更为开放,推理阶段来临,或将利好国产芯片份额加速提升。

在机构看来,国产算力价值已进入兑现的拐点阶段,并扎堆上调相关公司未来业绩预期和目标价。比如两大AI芯片龙头海光信息和寒武纪-U均有10家以上机构上调业绩预期,前者更是有多达27家机构实施上调;服务器龙头浪潮信息有多达15家机构上调业绩。在目标价方面,相比去年底,不少个股均出现大幅上调。其中寒武纪-U目标价从不到672元上调至近824元;海光信息从121.21元上调至178.71元;中科曙光从58.05元上调至82.1元等。

总体来看,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优异业绩的共同推动下,国产算力的价值曲线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风险与挑战同样存在:供应链压力、资本开支增加可能引发的产能过剩、AI应用商业化滞后导致的投资回报周期延长等,也将制约国产算力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算法优化、硬件迭代和生态协同的国产化发展,国产算力有望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引擎。

fund

中国基金报

2025-05-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