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国联人寿十年累亏10亿,董事长“隐身”离场

来源:经理人杂志

媒体

2025-05-07 11:59:24

(原标题:国联人寿十年累亏10亿,董事长“隐身”离场)



来源:燕梳师院

长期以来,国联人寿高管层动荡不安,“将帅”相继更替的现象尤为突出。去年4月,时任总经理夏寒卸任;今年1月,副总经理赵雪军晋升为公司总经理。近日,公司再次迎来董事长丁武斌因法定退休年龄卸任的消息。面对一连串的人事变动,新晋总经理赵雪军能否稳住局面、扛起大旗?

董事长“隐身”离场

4月29日,各大险企陆续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国联人寿便包括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披露的董事基本情况一览中提到,丁武斌因达法定退休年龄,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战略、投资与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实际上,关于丁武斌即将退休的消息早已在业内流传,但真正的焦点在于——此后将由谁接棒?掌门人之位该“花落谁家”?谁能扛起大旗?这无疑成了挂在众人心中的问号。

如今,公司面临“双核心”同步换人的局面。追溯过去,高管层长期动荡,成立以来已更换四任总经理,其中总经理职位曾空缺近五年,由时任董事长丁武斌代职。

今年1月,赵雪军填补了总经理之位的空缺,正式成为公司第四任总经理。据了解,国联人寿曾发布总经理市场化选聘公告。结果显示,公司社招结果并不理想。有分析指出,国联人寿近年来频繁的高管变动可能削弱了其对高端管理人才的吸引力。

在此背景下,公司转向了内部选拔的方式。赵雪军自2023年加盟公司以来,已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并在2024年4月原总经理夏寒离任后,临时负责公司事务。从其履历来看,赵雪军是一位保险“老将”,长期深耕于寿险行业,历任国华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中融人寿总助及副总,并主导过多个大型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内部晋升”并非简单的过渡,而是公司对高管选拔机制的主动调整——从“市场化外引”回归“内部培养”,试图通过稳定管理层来缓解经营压力。

增资“解渴”进行时

同日,国联人寿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及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顺利召开,会上审议通过了《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资扩股的议案》。同意公司注册资本将由人民币21亿元大幅增至46.59亿元。



图源:公司官网

具体而言,国联人寿本次新增注册资本25.59亿元,对应新增股份25.59亿股。此次增资由原股东无锡国联集团出资10亿元;新增股东无锡太湖新城资产出资6亿元,无锡地铁集团出资5亿元,无锡锡山金融投资出资2亿元,无锡汇创产业投资出资2亿元,无锡梁溪创业投资出资2亿元,无锡高新区创投集团出资2亿元以及江苏古运河投资集团出资1亿元,合计出资30亿元。上述变更股东事项待监管机构批准后生效。

而其中25.59亿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部分可能转为资本公积,用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或其他用途。新增的注册资本将有利于拓展寿险业务发展空间,有效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风险防御水平。若增资正式落地,国有股将升至96.78%,意味着“国资属性”进一步增强。

而“国资护体”亦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地方医疗养老项目等政策资源获取,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市场化经营的矛盾。譬如,国联人寿计划推进“医养融合”“数智革新”等战略转型,需平衡国资股东对稳定性与盈利性的不同诉求。

近年来,国联人寿密集增资。2023年12月,是其首轮股东增资,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至21亿元,由第一大股东无锡国联集团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从30%提升至33.33%,达到单一大股东持股上限;2024年6月,通过上海联交所预披露增资项目,公开招募潜在投资者,但未明确金额,最终无疾而终。

经营“亮红灯”

通过增资直接补充核心资本,是快速提升偿付能力的关键手段。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4.74%,环比下降8.29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97%,环比下降7.67个百分点,均直逼监管规定的“红线”。不过,据预测,下季度微幅回升至55.8%、107.84%,但仍在“红线”边缘徘徊。

此外,公司亏多盈少。追溯历年,从2015年—2024年,国联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0.16亿元、-1.04亿元、-1.58亿元、-4.41亿元、-1.67亿元、-0.58亿元、0.02亿元、-1.39亿元、-2.3亿元以及1亿元。十年来,仅2015年、2021年与2024年实现微薄盈利,累计亏损超10亿元。此外,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实现净利润0.74亿元,意味着公司延续了去年盈利的好态势。

在保险业务收入方面,也呈现出一定波动。数据显示,2020—2024年,国联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0.21亿元、34.61亿元、59.94亿元、84.34亿元、65.75亿元。换言之,在过去五年中,保费收入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出现了明显回调。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7.82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0.8%。

从2024年全年业务规模来看,其同比下滑22.04%,出现明显收缩。鉴于此,国联人寿在说明中指出,受制于偿付能力压力及利润目标导向,公司主动减少了新单保费的投放计划。具体来看,2024年全年新单保费仅为15.5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2.96%。

经营的“窘境”或与业务成本失控有关。随着保费规模的扩张,公司在费用管理方面暴露出明显短板,多项关键支出持续攀升。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五年内增长932%至2023年的17.34亿元,退保金从0.64亿增至13.84亿,赔付支出从0.69亿增至6.27亿,严重压缩利润空间。

对银保渠道的依赖也是吞噬利润的“推手”。以新单首年的手续费为例,2023年该项支出达到10.04亿元,而2022年和2021年分别为5.96亿元与2.29亿元。可以看出,自2022年起,银保渠道带来的费用压力显著上升,进一步加剧了盈利难题。

因此,对于国联人寿而言,这30亿元的增资不仅是“输血”,更是关键时刻的一次“雪中送炭”。然而,若公司无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仍可能陷入“增资-亏损-再增资”的恶性循环。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