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永臻股份年报解读:以ESG为锚点构建绿色增长极 技术领航光伏边框行业新未来

来源:中国网财经

媒体

2025-05-06 08:47:00

(原标题:永臻股份年报解读:以ESG为锚点构建绿色增长极 技术领航光伏边框行业新未来)

中国网财经5月6日讯 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永臻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和ESG报告,以一组组突破性数据与系统性实践,勾勒出中国光伏边框行业龙头的可持续发展图谱。

2024年,永臻股份不仅以营收51.80%、总资产68.04%的稳健增长,69万吨的行业头部光伏铝边框产能巩固行业地位,更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布局与ESG治理的协同突破,重新定义了光伏制造企业的增长逻辑。此外,永臻股份还探索出一条“绿色制造+社会责任”双轮驱动方式,将ESG从责任转化为生产力,为光伏行业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业绩增长与全球化布局: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的共振效应

2024年,永臻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1.83亿元,归母净利润2.68亿元,总资产规模突破百亿至107.57亿元。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全球产能矩阵”的加速落地——辽宁营口、江苏常州、安徽滁州、安徽芜湖、越南五大生产基地合计贡献69万吨,约160GW光伏铝边框产能。随着年内新投产的安徽芜湖与越南基地的产能提速,推动永臻股份全年光伏铝边框产量同比增长53.40%至36.22万吨,销量同比增长50.88%至34.85万吨,产销率高达96.25%。

此外,越南基地的投产锚定美国、印度及其他地区市场,2024年永臻股份境外营收同比增长90.48%。据华创证券此前的研报,预测2025 年永臻股份越南基地出货量达6-10 万吨,海外平均加工费800-1000 美元/吨,将为公司带来1亿-3亿元利润增厚。

“永臻的增长逻辑在于‘技术迭代+全球化’的深度耦合。”某券商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指出,通过技术创新的持续加码,永臻股份构建起竞争壁垒。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4.54亿元,公司及旗下永臻绿色能源材料研究院共集结252名专业研发人员,承担1项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项目,参与8份国/行/团标的编撰工作,新增授权专利36项,并于2025年开年推出行业首款“轻量化、高强度的6005Y铝合金光伏边框”,将自身技术标准嵌入产业底层架构。

永臻股份的行业地位亦获得国家级认可——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入选工信部公示的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此外,还获得江苏省五星上云企业及江苏省光伏科学技术奖。这些荣誉印证了永臻股份在智能制造与绿色技术领域的标杆性地位,为其全球化布局提供了技术背书与市场信任基础。

绿色制造与ESG创新:从环保合规到价值创造的行业标杆

在光伏产业“规模扩张”转向“质效双升”的浪潮中,永臻股份还将ESG转化为竞争壁垒。在环境治理层面,永臻股份2024年投入1639.25万元用于环保改造,2家生产基地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推动绿色新合金材料研发,聚焦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取得产品碳足迹认证。此外,在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环境影响方面,交出了“实施6项清洁生产方案,节约电力约30万千瓦时”“有害废弃物处置率100%,无害废弃物回收超1.5万吨”等多项绿色运营好成绩。

具体到再生铝技术,永臻股份将再生铝边框的生产能耗降为原生铝的3%-5%;将生产再生铝边框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为原生铝的4.5%;每生产1吨再生铝边框可节约3.4吨标煤、14吨水资源,减少固废排放20吨;1吨再生铝光伏边框的碳足迹较原生铝合金光伏边框碳足迹降低90%,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和碳排放的双赢。

“真正的绿色制造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价值增长点。永臻股份解决了边框回收的产业痛点,提升废铝资源价值,为全行业树立了循环经济标杆。”某不具名光伏产业专家评价道。永臻股份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观点:秉承“闭环回收、保级应用”的理念,解决边框回收的痛点,追求废铝资源价值最大化,永臻股份构建了成本控制与价值增值的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高效循环,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与运输成本,推动整个光伏产业向绿色循环经济模式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与ESG治理的协同,则构建了人才与产业的共生生态。在员工总数突破3300人的背景下,永臻股份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比例达24%,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覆盖率、产休假顺利返岗女性员工比例均达100%;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培训共计8548人次,培训总时长达1100小时;全年重伤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0起,职业病发病率0%。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股权激励计划”——向129名关键岗位员工授予640万股股票期权,考核目标锚定高营收增速及高出货量两大硬性指标,释放出强烈战略进取信号。

从渤海湾到东南亚,从自动化产线到BIPV幕墙,永臻股份正以ESG为锚,在光伏产业的“深水区”开辟新航道。当绿色制造从责任演变为生产力,这家企业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答卷。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