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蒙牛乳业:高飞上任首个报告期交“负分答卷” 领近千万元年薪业绩降近百亿元

来源:金证研

2025-05-02 23:29:13

(原标题:蒙牛乳业:高飞上任首个报告期交“负分答卷” 领近千万元年薪业绩降近百亿元)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杜锋/作者 洪力 正则 修远/风控

2025年4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公布2024年度报告,年度营收同比暴降近100亿元,同比下滑10.09%。这也是蒙牛乳业三年内首次出现的营收负增长,甚至放眼卢敏放时代,自2016年至2023年,这也是甚为罕见的。

作为蒙牛乳业内部提拔上来的总裁,高飞上任后的首个报告期的成绩显得“黯然”。纵观高飞上任后首个年度的公司治理,从人事调整到战略调整,所祭出的大健康赛道和国际市场拓展,从财报业绩看或并未见成效,而巨额的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减值,直接拉低了当年度的净利润。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行业调整及政策规范影响,资本市场掀起“降薪潮”,而薪酬与业绩挂钩越紧密,体现“绩效导向”的激励逻辑。不过,蒙牛乳业高飞于2024年3月26日任总裁,年度累计任职时间为9月又4个工作日,总薪酬高达996.3万元上任首个报告期,高飞却上交了负增长的“负分答卷”,巨额薪酬以及于2025年3月31日授予的股权激励,令市场侧目。

 

1.1 高飞上任蒙牛乳业总裁,人事调整并更换财务负责人

2024年3月26日,卢敏放卸任蒙牛乳业总裁一职,意味着蒙牛乳业卢敏放时代画上句号。虽然卢敏放获委任为蒙牛乳业的董事会副主席,继续担任蒙牛乳业的执行董事,但最终还是于2024年10月10日退出蒙牛乳业董事会,不再担任执行董事。

根据2024年年报,蒙牛乳业现任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2名执行董事分别为高飞和王燕,其中王燕从履历背景看来自股东中粮集团;4名非执行董事分别为庆立军、孟凡杰、王希、Simon Dominic Stevens,庆立军、王希现在于中粮集团任职,孟凡杰履历背景也来自中粮集团。

从董事会变动情况来看,卢敏放和张平退出董事会,除了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外籍非执行董事外,蒙牛乳业董事会基本由中粮集团控制,而高飞与卢敏放“空降”不同,系由内部提拔上来的。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比喻虽然不一定贴切,但权力变动通常伴随着人事变动,在历史上任何企业并不鲜见。

而蒙牛乳业亦是如此。

高飞上任后,对管理班子高管进行人事调整。首先由原执行董事张平,担任蒙牛乳业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根据蒙牛乳业2024年报,而张平虽有“快速消费品行业累积超过35年经验,专责营运、财务及审计之管理以及风险监控”经验,但他却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工程学专业毕业

而蒙牛乳业原财务总监郭伟昌不再担任公司财务总监,现任职为会计师及公司秘书。

与此同时,蒙牛乳业的原副总裁、奶源及牧业产业链负责人赵杰军,不再是公司高管。现任蒙牛乳业副总裁罗彦,2024年报与2023年报相比,除了副总裁职务外,未披露现任具体负责业务。新增一名高管李琤洁,现任蒙牛乳业副总裁、首席数智官,全面负责蒙牛乳业数智化工作。

 

1.2 新旧“掌门”的战略变化,高飞抛出大健康赛道和国际市场拓展

除了人事调整,新旧“掌门”的战略变化,亦值得关注。

根据蒙牛乳业2023年年报,卢敏放表示,蒙牛乳业锚定“FIRST”目标,以消费者价值创造为核心驱动,加快RTM渠道变革,进一步夯实业务基本盘的同时,在“营养”、“智慧”、“绿色”三大维度上深耕精做,扎实推进“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

到了2024年,高飞上任后,虽然在战略上继承了卢敏放的“FIRST”和“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但也出现一些新的战略变化。

根据蒙牛乳业2024年年报,蒙牛乳业深度聚焦“再创一个新蒙牛”和“FIRST”成功画像,以“一体两翼”战略为核心取得扎实成效。蒙牛乳业以“一体”筑基,常温、低温、冰品、鲜奶、奶粉、奶酪六大核心业务基本盘持续做优、做强,同时,借助大健康赛道及国际市场拓展之“两翼”,持续建立发展新动能,探索高质量增长新曲线。

高飞上任后的2024年,蒙牛乳业的战略调整主要在“一体两翼”,其中“一体”为蒙牛乳业原有的业务线,主要变化在“两翼”,即大健康赛道和国际市场拓展。

在大健康战略落实方面,蒙牛乳业在2024年,蒙牛乳业自主研发的HMO获得美国FDA审批、在全国近百座城市举办110场马拉松比赛等;在国际市场方面,通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工厂布局,拓展东南亚及更多国际市场。

也就是说,高飞上任后,继承原有战略的同时,围绕六大业务线“强一体”,在大健康赛道和国际市场拓展的“两翼”发力。

战略变化实质上也是领导风格的转换。这里有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在蒙牛乳业2023年和2024年的两份年报中,两位“掌门”所展现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是否意味着如市场所传的“狼性扩张”向“战略收缩”的转变,而目标定得再好,市场关心的还是落地的效果,也就是拿业绩来说话。

 

1.3 上任首个报告期成绩“黯然”,营收暴降近100亿元同比下降10.09%

根据蒙牛乳业2024年年报,2024年,蒙牛乳业实现营收886.75亿元,较2023年的986.24亿元的营收相比,营收暴降99.49亿元,同比下滑了10.09%。

这也是蒙牛乳业三年内首次出现的营收负增长,甚至放眼卢敏放时代,自2016年至2023年,这是甚为罕见的。哪怕在2020年,若剔除2019年处置和并购业务的影响,亦同比增长10.6%。

究其原因,蒙牛乳业将其归结为乳制品行业因原奶供给过剩及需求不及预期,供需矛盾凸显。的确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多数乳业企业2024年的营收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但无法回避的是,在100亿元规模以上的上市乳企中,以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为例,蒙牛乳业2024年营收下滑幅度居前

从分部业务来看,蒙牛乳业2024年的液态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业务的收入分别为730.66亿元、51.75亿元、43.2亿元、33.2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比例为82.4%、5.84%、4.87%、3.74%。2023年的液态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业务收入分别为820.71亿元、60.26亿元、43.57亿元、38.02亿元,较2023年相比,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10.97%、-14.12%、-0.86%、-12.66%。

从分部数据来看,液态奶业务占蒙牛乳业收入超过八成,重要性可见一斑。液态奶中主要一块业务为常温业务,而高飞上任前又是常温事业部负责人。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乳业2024年度的销售及经销费用高达230.93亿元,虽然比起2023年251.92亿元的销售及经销费用有所减少,但降本未必带来增效,营收暴降的同时,净利润也备受影响。

2024年,蒙牛乳业的净利润为1.05亿元,较2023年录得的48.09亿元净利润相比,出现断崖式下滑。从报表来看,若与上一年度相比,影响2024年度净利润最明显的分别为存货跌价、商誉减值、其他无形资产减值。2024年,蒙牛乳业的存货跌价、商誉减值、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分别为9.11亿元、11.55亿元、34.9亿元,而其2023年分别为3.24亿元、0元、0元。

对于高飞而言,上任后首个报告期,可谓成绩“黯然”。液态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各业务线,全线负增长,公司总营收甚至暴降近百亿元,净利润亦出现断崖式下滑。

 

1.4 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暴雷减值46亿元,仍有165亿元还在“路上”

对于累计46.45亿元的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均由贝拉米产生,商誉减值和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分别为11.55亿元、34.9亿元,其中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均为贝拉米的商标。

2024年末,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余额分别为76.78亿元、88.29亿元,累计165.07亿元。其中,其他无形资产除了软件、专利、渠道和客户关系,绝大部分为商标。

巨额的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减值,主要系蒙牛乳业高飞带领下的新一届管理层,下调了贝拉米未来的盈利预测,并确认贝拉米现金产生单位组别商誉及无限使用年期商标减值。

其主要逻辑是,2024年生育率仍然保持在低位,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纷纷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贝拉米面临来自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因而需要投入相当的营销费用来提高品牌影响力,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导致2024年贝拉米实际收入及净利润大幅低于2023年年底预测的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金额,而且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和盈利能力亦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最直观的反映是业绩,2024年,蒙牛乳业附属公司贝拉米录得了亏损。

而与此相反,在2023年的卢敏放的“卢氏时代”,对贝拉米却是如此表述:贝拉米重回增长轨道,重塑品牌定位。2024年,贝拉米强化品牌运营、价格管理、渠道执行和供应链运营效率,推动销售实现强劲增长。贝拉米持续打造「澳洲有机婴幼儿食品领导者」定位。在辅食领域,贝拉米不懈创新,推出有机核桃油、有机亚麻籽油及有机宝宝面系列产品,完善产品矩阵。销售方面,贝拉米把握跨境渠道复苏机会,保持跨境电商有机奶粉第一品牌地位,同时分销方面,拓展覆盖爱婴室、盒马等新跨境业务合作渠道,并在大贸及积极开拓的东南亚市场均取得增长,助力销售增长强劲。

有必要回顾一组数据。从卢敏放2016年“空降”蒙牛乳业,公司的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由45.28亿元、20.86亿元,飙升至2023年末的89.52亿元、126.18亿元。数据的背后,呈现蒙牛乳业“卢氏时代”的“狼性扩张”痕迹。

“卢氏时代”为蒙牛乳业分别带来了AICE、ANI、妙可蓝多、贝拉米、雅士利等品牌,而其中AICE、ANI、妙可蓝多等3个品牌均未发生商誉和商标减值情形,雅士利完成私有化,而贝拉米在2023年度“重回增长轨道,重塑品牌定位”

这里用业绩数据来呈现“卢氏时代”的成绩,从卢敏放2016年上任蒙牛乳业的前一年,也就是2015年,蒙牛乳业的营业收入为490.27亿元。到卢敏放离任前的2023年末,营业收入达986.24亿元,增长超过一倍。营收规模的增长,净利润规模随之水涨船高,相比之下亦增长超过一倍。

这是否也意味着,一个“狼性扩张”时代,转向另外一个“战略收缩”的时代。面对前任留下的“遗产”,考验新任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1.5 高飞上任首个报告期,总薪酬996万元

根据蒙牛乳业2024年报,高飞2024年度的总薪酬为996.3万元,其于2024年3月26日任职总裁,年度累计任职时间为9月又4个工作日。若按照完整年度来估算,高飞该年度的薪酬约为1,295.71万元。

而卢敏放于2016年9月15日起,任蒙牛乳业总裁,当年总薪酬为209.6万元,年度累计在职时间为3月又11个工作日。若按照完整年度来估算,卢敏放该年度的薪酬约为740.98万元。

从蒙牛乳业股权来看,当前中粮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截至2024年末,中粮集团占蒙牛乳业已发行股本比例为24.24%。蒙牛乳业董事会中,除了独立非执行董事外,多数来自中粮集团。

虽然中粮集团的持股使蒙牛乳业带有一定的“国有背景”,但长期以来,蒙牛乳业管理层保持高度自主性,中粮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不直接干预日常运营,蒙牛乳业属于市场化运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这与传统国资控股的乳业相比,有明显不同,如光明乳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2024年的薪酬分别为172.87万元、163.97万元。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行业调整及政策规范影响,资本市场掀起“降薪潮”。市场化越高的企业,总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越紧密,且浮动薪酬占比更高,体现“绩效导向”的激励逻辑。而高飞上任首个报告期,却上交了负增长的“负分答卷”,巨额薪酬令市场侧目。

 

1.6 结语

近期,蒙牛乳业总裁高飞获内部提拔上任后的首个报告期,即2024年年报披露,围绕高飞上任后的人事调整,以及在战略上继承了卢敏放的“FIRST”和“再创一个新蒙牛”,但也出现一些新的战略变化“一体两翼”,其布局大健康赛道和国际市场拓展。

而上任后首个报告期,高飞可谓成绩“黯然”。液态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各业务线,全线负增长,公司营收甚至暴降近100亿元,同比下降10.09%,净利润亦出现断崖式下滑。这与“卢氏时代”形成鲜明反差,对于蒙牛乳业而言,一个“狼性扩张”时代,是否转向另外一个“战略收缩”的时代,令市场关注。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