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传统甜品遭新茶饮夹击,30岁满记甜品再出发

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04-28 22:14:19

(原标题:传统甜品遭新茶饮夹击,30岁满记甜品再出发)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谢小丹

编辑 | 胡芳洁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今年是满记甜品成立第三十年。

就在一年前,这家港式甜品还深陷撤店传闻,如今风波渐渐平息,在经历低谷之后,满记甜品仍在寻求触底反弹。

近期,满记甜品悄然释放了更多消息。

2024年,满记甜品传统门店业务实现总净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5%;对应GMV达6.35亿元,同比增长14%。线下门店由2023年底的193家增长至2024年底的243家,同比增幅达到27%。

(图 / 界面图库)

新零售业务实现GMV2.4亿元,净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395%,占比17%。

看上去,满记甜品正在收复失去的市场,第二增长曲线也已经成型。

满记甜品CMO邓肯近期还对外表示,未来3至5年将聚焦于消费者满意度。以直营门店为基石,加盟和零售为两翼,计划未来实现直营门店500家,对应10亿的净营收、10亿的零售业务净营收;加盟门店突破2000家、10亿加盟业务净营收,在下沉市场持续加密。

然而,市场早已不复当初对甜品生意的热情。满记甜品真能如愿实现目标吗?

1、黄金时代

很少有人知道,在满记甜品30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几次易主。

在广东的传统餐桌上,开场要喝老火靓汤,结尾则要喝糖水。香港和广东一衣带水,饮食文化同根同源,不过,港式糖水和广式糖水还是有不小的差别。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的甜品店将传统的广式糖水与各种热带水果搭配起来,比如杨枝甘露、水果捞等,这种清爽又好饮的新式糖水便自成一派,成为了港式甜品的一部分。

爱好糖水的饮食习惯也给了方张雪芳等人创办满记甜品的灵感。

当时,具有一定规模以甜品专门店为招牌的食肆并不多见,方张雪芳曾表示,食品市场已经成熟完善了,在国内人们已经能够吃得饱了,下一步问题是如何吃得更好、更精致。

回过头来看,当时方张雪芳对餐饮市场升级趋势的判断尤其精准。

自1995年成立后,满记甜品便以其独特的手工水果甜品打开市场。发展了10年后,2005年,满记甜品进军内地,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展门店,凭借榴莲班戟、杨枝甘露、双皮奶风靡一时。

(图 / 香港满记甜品微博)

初入内地时,满记甜品选择了与上海小南国集团合作,由满记甜品负责店铺设计、厨师培训以及原材料挑选等方面,店铺的经营、产品的生产、运输等都由小南国独立完成。

2007年,小南国调整旗下品牌,在美国有二十多年中式快餐餐饮管理经验的陈梓初以投资者身份加入,与包括小南国在内的另外三个股东成立了无限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限创意”),将小南国旗下原来由两批团队管理的满记甜品和麺加两个品牌接管下来独立经营。

于是,无限创意获得了香港满记集团的授权,拥有了在中国大陆10个省市地区及印尼、新加坡的满记甜品特许经营权。

恰好,当时国内兴起了商场大建设的浪潮,满记甜品也将走进商场作为品牌发展的主力方向。2008年-2013年,借助这股“东风”满记甜品的门店量迅速增长,曾一年之间开出90余家新店。

在2018年左右满记甜品整体业绩规模就达到了10亿元,最高峰期时,拥有500多家门店。

更有品牌管理机构Asiabrand对满记甜品(上海)有限公司2019年品牌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品牌价值达1.46亿元。

这是满记甜品的“黄金时代”,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在沈阳读研的消费者王芳(化名)初识了满记甜品,当时这个品牌给她留下了贵和高大上的印象。

(图 / 满记甜品杨枝甘露(王芳供图))

2、错失机会

在甜品赛道,除了满记甜品外,还有许留山和鲜芋仙两个头部品牌,许留山和满记甜品主打水果类,而来自中国台湾的鲜芋仙则主打黑糖沙冰和芋圆、珍珠。

这几个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崛起的时间也差不多。从2004年开始,许留山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陆续开设分店。鲜芋仙则创立于2007年,在2011年开启了迅速扩张之路。

不止满记甜品,这些初代品牌都没逃过衰落的命运。如今,许留山早已离场,只剩下满记甜品和鲜芋仙应对市场冲击。

(图 / MeetFresh鲜芋仙官方微博)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品牌的衰落与奶茶和咖啡品牌的崛起有关。满记甜品自身也如此认为。

满记甜品前任CEO金国超曾表示,“我2021年加入满记的时候,满记整体的业绩和品牌势能的确是处于下降状态,这与整个行业相关。如果只局限在甜品本身,它确实不是大赛道,同时也受到了奶茶、咖啡的冲击。所以要把赛道泛化,同一赛道里大家都是在解决消费者在休闲场景下的需求。”

不过,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外,品牌自身面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这也造成了它们今天的困境。

金国超曾提供了一组数据,以前满记甜品95%左右的营业额都来自于堂食,不太重视外卖,以及其他的渠道。

一度,这些初代甜品连锁店消费场景都以堂食为主,他们认为打包、外带会影响品相和口感。然而,事实证明,碗状甜品无法外卖本身就是伪命题。

由于固守堂食,满记甜品给了对手弯道超车的机会。

2007年,前身为谢记甜品的7分甜开始通过外卖的形式销售杨枝甘露。当时的谢记甜品只是上海人民广场附近的不到6平米的甜品小店,产品与许留山和满记甜品类似。

为了更好的适配杯装化需求,7分甜对经典杨枝甘露甜品做了改良,将碗装的大块芒果切成小丁,变为更方便吸管吸取的状态;容量上从360ml升级至适合饮品的容量500ml;口感上改变甜品式的浓稠感,呈现清爽口感。

实际上,像是杨枝甘露等甜品,恰恰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口味也没有太大差异,各品牌在原料上较难形成独特差异。

然而,7分甜却在无意间通过形式的创新,创造出了新的消费场景。7分甜也得以借助杯装杨枝甘露从甜品赛道转向了茶饮赛道。

2015年后,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相继出现,茶饮赛道爆发。而杨枝甘露更成了茶饮品牌的标配,沪上阿姨、奈雪的茶、益禾堂、1点点等品牌菜单中都包含杨枝甘露。

(图 / 香港满记甜品微博)

如果说,杯装杨枝甘露象征着甜品的饮品化,那么奶茶“粥化”则代表了另一种市场风向。

2017年,书亦烧仙草以“半杯都是料”的差异化定位横空出世,烧仙草原本是闽南地区的传统糖水,书亦通过标准化改造,将其包装为“奶茶+小料”的复合型产品。这种创新既保留了甜品的丰富口感,又符合奶茶的便捷属性,填补了市场空白。

回过头来看,满记甜品都没能跟上这些市场变化,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在茶饮品牌的冲击下难逃衰落的命运。

3、开启变革,与新茶饮抢市场

2024年3月左右,满记甜品遇到了品牌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当时满记甜品深陷舆论漩涡,闭店、会员无法退款等负面消息缠身。很快,这家港式甜品品牌就发布声明,怒斥网络上的多篇文章给其带来了严重伤害。在声明中,满记甜品直指这些网络文章中多处失实。

不过,满记甜品的门店数量确实已经大幅缩减。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4日,满记甜品在营门店232家,与巅峰时期的500家门店相比已经相去甚远。

(图 / 界面图库)

这篇强硬声明的底气在于,当时的满记甜品已经找到了新的投资。

据网易新闻报道,满记甜品已于2024年初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战略融资,由控股股东安达富资本领投,主要用于大力发展新零售业务、国际国内加盟业务和直营门店商业模式迭代升级。

本轮融资前,2019-2021年,安达富资本先后完成对满记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并快速整合了其在东南亚、港澳、大陆的门店以及跨区域的职能管理总部,实现全球品牌与规模的统一。

然而,当时满记甜品这类传统甜品品牌,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

番茄资本与窄门集团创始人卿永在2023年的餐饮创业者及供应链大会中表示,现在各大中餐品类、特别是火锅店,甜品作为搭配很受欢迎。但作为专门店,有甜品属性的新式茶饮的产品更新迭代更快,更迎合年轻人新鲜、潮流的需求。

他认为,单手拿杯比两只手拿碗更方便,适合多场景消费;外带、外卖比堂食坐下来吃效率更高,服务成本、租金都降低。传统的堂食、用碗装的甜品专门店模式都将被更高效率的饮品模式取代。

卿永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甜品门店数净减少6813家,传统甜品头部品牌如许留山、满记甜品和鲜芋仙,门店数全线负增长。

安达富资本控股满记甜品后,显然也意识到了传统甜品的问题,开启了全方位的变革。

在管理团队方面,2021年底,满记甜品聘请了金国超担任CEO。2022年5月完成与新式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合并,满记甜品更吸纳了小满茶田多个拥有茶饮行业经验的高管加入管理层。

门店方面,满记甜品又开放了加盟,同时更加重视外卖业务,并推出了更适合外卖业务的店型。

在产品上,满记甜品推出便携式杯装杨枝甘露、碗装双皮奶等产品,进入电商、零售便利店以及山姆、盒马等渠道。

除了产品形态的变化,满记甜品还在菜单中加入了滋养补品、潮流饮品以及烘焙点心,并且推出了儿童套餐等。

在甜品之外,满记甜品更将业务扩展到了自助业务,相继推出了早鸟场甜品自助,增加了卫龙辣条等休闲零食的午夜场甜品自助。

2024年12月10日,更上线满记冰室自助,港式茶点是冰室自助的最大卖点,包含了四味虾饺、豆豉排骨、豉汁凤爪、鲜虾烧卖皇等在内的10余款点心。

本质上,这些举措都是在通过扩展消费时段和场景争取更多的客群。

“现在能在满记甜品坐下来吃甜品这样的顾客已经大大减少了。”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指出,在这种前提下,满记甜品调整产品形式和结构以及运营模式都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鲜芋仙也在做着类似的尝试。据鲜芋仙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由于近两年消费习惯的改变,外卖占总订单的比重也大幅上升。为此,鲜芋仙也推出了新的小店型。在现制甜品的赛道外,鲜芋仙同样在拓宽新的增长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零售和出海。

目前来看,满记甜品的上述改革颇具成效。数据显示,2022-2024财年,满记甜品实现GMV4.74亿元、6.03亿元、8.77亿元,近两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7%、45%。对应净收入3.92亿元、4.75亿元、5.78亿元,同比增速为21%、22%。

然而,到目前为止,满记甜品仍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外界对甜品生意的投资变得越来越谨慎。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2日,国内现存甜品相关企业20.34万家,但甜品企业注册量在2024年仅为3.2万家。这一注册量已经是最近几年的最低谷。

而甜品的市场本就不大,不断崛起的茶饮甜品还蚕食了港式甜品的市场。

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达到1120亿元,2024年增至1715亿元,同比增长13.2%,预计2025年将达到1928亿元。2024年,茶饮甜品已经占据了整体甜品市场规模的34.6%。

(图 / 餐宝典(茶饮甜品占据整体甜品市场规模的34.6%))

因此,满记甜品无可避免地要与茶饮品牌竞争。

一直以来,满记甜品就常常以贵受到消费者诟病。迄今为止,满记甜品人均消费价格37.85元,菜单上,满记甜品的杨枝甘露价格为26元/杯,红豆双皮奶23元/份。

这些产品都高度同质化,与茶饮品牌相比,满记甜品并不具备价格优势,也会因此损失一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如今,王芳已经不再是囊中羞涩的学生,但她仍然不会选择满记甜品,“他们的产品都有更具性价比的替代产品。”

除了门店外,满记甜品还正把新零售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未来,零售渠道将和门店一起组成满记甜品的销售版图。

(图 / 满记甜品(满记甜品在山姆销售的双皮奶))

邓肯表示,把杨枝甘露、双皮奶做成做成风味适宜的常温长保产品,并拥有一张简短干净的配料表,这是有一定工艺壁垒的。现阶段,满记甜品正借力渠道巨头合力培育常温杨枝甘露、双皮奶市场。

提起这一业务来,邓肯措辞相当谨慎,“如果最终证实市场空间有限,我们还会回头继续寻找能代表满记甜品的零售超级大单品。零售品牌只有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超级大单品,才能兼容各类渠道。”

目前来看,满记甜品要重回顶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文中题图来自界面图库。

阿尔法工场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