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盖世汽车
2025-04-14 07:00:50
(原标题:C Talk | 英飞凌:汽车半导体的本土化征途与未来蓝图)
对话 | C Talk栏目主理人、盖世汽车CEO兼资讯总编 周晓莺
撰文 | 盖世汽车编辑 苗雨竹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半导体技术的核心驱动力显而易见,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英飞凌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布局,持续引领着行业发展。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公司,根据TechInsights的最新市场研究,2024年英飞凌在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的份额达到13.5%。"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曹彦飞用数据证明了英飞凌在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半导体领域的领导者地位。能取得当前的成绩,得益于英飞凌完整的产品线布局,尤其是在功率器件和车规级MCU市场的显著优势。数据显示,英飞凌在功率器件领域长期保持三成以上的全球市占率,2024年车规MCU的市占率达到32%。
为了更好的服务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英飞凌打造了覆盖动力总成全链条的解决方案,并在前瞻技术领域持续创新。比如说碳化硅技术,"我们推出的嵌入式碳化硅模块(S-Cell),可以直接嵌入PCB,以实现超低的系统杂散电感,从而降低系统损耗。能够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小体积",曹彦飞对盖世汽车表示,这将为电驱行业带来颠覆式的行业创新。
在智能化领域,英飞凌的布局同样全面。从智驾系统的舱外感知(毫米波雷达、硅麦传感器)到舱内感知(驾驶员监测系统等),再到功能安全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英飞凌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矩阵。
在中国市场上,当前的行业趋势也很明确,新能源消费继续高歌猛进的同时,“智驾平权”的新时代也已经拉开帷幕。作为行业领军者,在华布局30年、始终坚持深耕本土需求的英飞凌,也是紧跟时代脉搏,全面领跑市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规级半导体市场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态势,规模增长与结构变化都备受瞩目。
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英飞凌汽车业务将本土化作为核心战略。曹彦飞用三个维度概括了英飞凌汽车业务的本土化战略:本土化产品定义、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生态圈建设。英飞凌目前已有数类产品已经完成本土化量产并计划于2027年覆盖其余主流产品的本土化,将涵盖微控制器、高低压功率器件、模拟混合信号、传感器及存储器件等产品。展望未来,曹彦飞表示英飞凌将继续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方向。"无论是MCU领域的RISC-V架构探索,还是碳化硅技术的迭代,我们都致力于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曹彦飞强调,在汽车产业这场深刻的变革中,英飞凌将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本土化为支点,持续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与本土化战略的双轮驱动,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这一关键领域构筑起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汽车产业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这样的战略布局不仅将助力企业自身发展,更将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以下为访谈实录:
深化合作的背后,是战略、技术与产品的三重共鸣
周晓莺:前段时间,长安汽车做了一场很大的发布会,我们看到英飞凌是唯一一家被列上了宣传海报的公司?
曹彦飞:感谢长安领导对我们的认可,如果一定要我来解读的话,可能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与长安的合作由来已久。一个比较重要的里程碑是我们成立了Application Center(创新应用中心),在过去的几年里,经过双方团队的努力,在很多项目上,我们的新技术和应用,都达成了不错的成果。我们的合作,覆盖面非常广,包含智驾但也不局限于智驾,在动力总成、域控等领域,都有涉及。
基于这样的技术积累,长安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及我们的工作,都非常认可,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此外,近期长安在出海方面的动作很多,在欧洲举办了品牌发布会。我很有幸受邀参加了长安的欧洲发布会,非常成功、非常精彩。
从出海的角度看,英飞凌作为一家全球性布局、在汽车芯片领域保持领先的公司,可以全面的配合、助力、赋能长安的出海的战略。
最后回到产品本身。在智驾领域,英飞凌有非常好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和非常丰富的产品。
周晓莺:我们看现在的汽车,实际上已经从原来的马力时代进入到算力时代,所以芯片变得非常的重要,刚刚您提到英飞凌的芯片业务涉猎非常广,如果具体到汽车这个板块,您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全景的介绍?
曹彦飞: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公司,2023年的官方数据显示,我们在全球的市占率已经超过13%,基于此,我们在大中华区,也同样是汽车半导体的市场领导者。
我们的产品线非常的丰富。首先是功率半导体,我们长期占有全球功率市场三成以上的市场份额。MCU也是一样,车规级MCU,英飞凌的全球市占率超过28%。还有传感器,我们在整个传感器品类有16.1%的市占率。此外,车规级的存储等领域,英飞凌也有非常高的市占率。
基于这些产品组合,英飞凌可以覆盖到非常多的主流车规级应用,简而言之,英飞凌汽车半导体业务部门,过去的十年,在中国市场上的变化特别巨大。
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周晓莺:围绕电气化和智能化两条主线,我们看到,整个汽车的属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伴随而来的是汽车的供应链,其实也诞生了很多快速增长的新赛道,如果聚焦到电动化和智能化,请曹总给我们介绍下英飞凌的业务布局。
曹彦飞:确实正如您所说,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包括未来,电动化和智能化应该都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和趋势,尤其在汽车半导体领域。
首先是电动化。如果我们回到传统意义上对电动化的定义,可能还是围绕动力总成来打造,对汽车芯片厂商而言,比较重要的是主逆变器、BMS和OBC、DC/DC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相关的应用。
在这些方面,英飞凌经过长期积累,已经拥有系统级的完整解决方案。
要谈动力总成,规避不开的就是高压功率器件。功率器件是英飞凌非常具有领先性的产品之一,我们同时拥有硅、碳化硅和氮化镓等非常多的专利技术和创新。
现在的发展趋势,不只是所谓的单兵作战,还出现了组合,比如说硅和碳化硅,我们叫Fusion Module(融合模块),我们和一些客户已经做了产品发布。将来在融合方面,我们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功率器件方面,我们的S-Cell也非常值得一提,即嵌入式碳化硅技术。我们的S-Cell模块,直接嵌入到PCB,优势非常多,可以节省Housing、节省连接,通过减少杂散电感带来效率的提升,对于降本、增效、减少体积等等,都有非常多的连带好处。目前,有很多的样品,也已经和我们的一些客户在做对接和探讨,后续会持续推向市场。
此外,在生产运营方面,今年是英飞凌无锡工厂30周年,为什么谈电动化时要提无锡工厂呢?因为无锡工厂经过30多年的运营,打造出了非常完善的产品体系、质量和物流管理体系等,拥有卓越的运营水平。无锡工厂是英飞凌全球最大的IGBT生产基地,而IGBT是重要的功率器件。
最后,刚才提到技术之外,动力总成的电动化也非常重要。我们的MCU、微控制器等,都是推动电动化的重要领域。
现在讲智能化。智能化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讲,一个是ADAS,智能驾驶和智舱,另一个是电子智能。
首先讲智驾。智驾现在是非常火热的话题,增长也很快,非常多的主流车厂,都推出了他们的智驾技术和路线图,我们可以分舱外感知、舱内感知和系统级解决方案三个维度来讲智驾。
舱外感知很重要,我们的毫米波雷达,包括马上要推出来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目前在主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我们的硅麦传感器,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成一种声音成像。作为声音感知传感器,它的优势很明显。它可以跟视觉,甚至跟激光等形成互补,可以做盲区检测,类似“鬼探头“的场景硅麦都能很好应对。目前,已经有方案商在应用硅麦辅助,把硅麦辅助加入到了自动驾驶的感知解决方案中。
再来看舱内感知。目前的智能驾驶系统和舱内也有很大的关联,因为还没有实现驾驶者完全放手,或者说已经不需要方向盘,所以智能驾驶系统一定要考虑舱内。
舱内感知方面,英飞凌已经拥有包括DMS等在内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的毫米波、ToF(Time of Flight)、甚至包括刚才提到的硅麦等都可以用在舱内。从功能上看,包括驾驶员检测、脱手检测等,英飞凌都可以提供舱内感知传感器。
在安全方面,英飞凌推出的是ASIL-D等级的Aurix™,可以在复杂的感知、运算、执行过程中确保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安全最后的守护者。
当然,安全不只是一个MCU就能够做到,电源、供电芯片以及存储等,都至关重要,而这些英飞凌都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以上从智驾的角度或者智能化的角度介绍了一些英飞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再谈另外一个智能化的方向——电子智能或者是一些舒适化的功能。作为消费者,大家其实日常都已经体验过很多,车子越来越舒服,电子功能越来越多,逐步在替代以往的机械、液压、机电等等。
智能座舱中的智能天幕、智能座椅、智能天窗等,英飞凌也都有针对性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很多的舒适功能,如智能座椅、智能天窗等,都需要一些小电机驱动,这方面,英飞凌优势明显,我们高集成度的电机驱动MCU,可以给Tier-1或者OEM带来系统级的解决方案,在成本上、集成度甚至是开发速度等方面,都全面占优。
价值竞争时代:英飞凌的应对之道
周晓莺:您刚才如数家珍,把我们在智能化、电气化领域非常多的核心产品,都做了很好的拆解和应用方面的例证,今年开始,中国市场还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从过去几年纯粹的价格战,变到了大家开始强调卷价值。不再只是强调成本,更多的强调价值,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共识,英飞凌是怎么去适应这种新的趋势呢?
曹彦飞:您提到的这个价值论,是非常好的概念,我们觉得,从价值的角度去探讨产品、探讨服务,会更加有持续性,也更加有高度。
英飞凌确实一直在做相关的思考。首先在中国区市场,我们服务了2,000多家客户,从车厂的角度看,几乎所有主流的车厂,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所以为了应对新的趋势变化,我们其实已经有过很多举措。举个例子,我们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9家创新应用中心,通过这些创新应用中心,我们可以更好地配合、适应车厂对技术先进性、对系统、对成本以及对于开发速度等方面的诉求。
另外一点是针对质量的,质量对于汽车行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质量也是核心竞争力,零缺陷是我们一直以来长期追求的目标。从大量的市场质量数据反馈来看,我们一直维持着PPB(Parts Per Billion)水平,大概是五十几个PPB,也就是亿分之一的质量水平。这是很重要的,很多我们优秀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客户都看到了并且很认可这一点,这也是价值的一部分。
当然还有本土的产品定义。基于中国市场的应用和客户的创新引领,我们有非常多的产品定义是根植于本土市场的,而这些产品定义出来的产品,又会组成至最后的解决方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闭环。
周晓莺:形成了一个本土的小闭环?
曹彦飞:对,这非常重要,这个产品的定义来自于本地,才能更加适合于本地。当然这也不限于本地,如果是好的技术,也可以在其他市场、其他区域去推广。
还有出海。刚才也简单提到了,我们非常多的客户希望英飞凌能够加入到他们的出海业务中。基于英飞凌的全球布局,我们的生产、运营、销售、市场、支持团队,包括代理商、分销商等,都是全球运营的,理论上是可以无缝的链接车厂包括Tier-1的出海举措。
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在做很多本土化的举措,去适应区域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本土化战略:产品、生产与生态圈的三维构建
周晓莺:您提到本土化,这是近两年被高频提到的词,其实每家公司对本土化的理解和真正的实践,有很大的差异,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英飞凌在汽车板块的本土化,是怎么样的一个思考和实践?
曹彦飞:关于本土化,我想用三个维度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想法和举措。
首先我们讲本土化,是本土化的产品定义。这点至关重要,刚才已经反复强调过。
首先第一步就是本土化的产品定义,我们从团队和组织设置上,都做了非常多的提升,当然未来还会持续去提升自己捕捉本土化需求、并进行产品定义的能力和速度。
产品定义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本土化生产,我们内部已经策划并且推进了一段时间,现在可以相对完整的呈现给我们的客户和市场了。
可以用三个词很好的总结我们的本土化生产策略——广度、深度和高度。
什么是广度?就是指我们产品线的覆盖范围很广,主流的产品线都覆盖到了。还有一个广度是,基于这些产品线我们可以构建出针对各个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比如底盘、车身、智驾、动力总成等等,不同的产品组合可以构建出适用于这些业务领域的系统及解决方案。
深度的意思是,我们从价值链上有前道、后道或者前后道等不同的产品,将来我们也会持续去推进本土价值链的进一步深化。
高度指的是技术高度。比如最新一代的TC4x,28纳米的MCU,前道、后道都会和国内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推进本土化。以上就是生产的本土化。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生态圈的本土化。比如说我们的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今年是第20届,过往我们简单统计过,和英飞凌合作的同学已经超过10万名。他们大部分都会是将来的汽车人。我个人有幸参与见证过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他们都是非常努力、非常优秀的同学,比如他们会把寒假、暑假、周末这些时间用来调板子、做样品等等。
周晓莺:因为热爱对吗?
曹彦飞:我觉得都是对汽车的热爱。通过这个比赛,我们也很荣幸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么多的学生群体。
还有就是我们的IACE——英飞凌汽车创新生态大会,去年您也参加了。
周晓莺:现场很震撼。
曹彦飞:感谢,去年我们现场大概有1,300多人,已经变成汽车行业新老朋友交流的一个平台,大家一起交流技术以及行业发展方向等,氛围很好。我们已经办了超过十年,未来我们还会持续,这是属于本土生态的一个重要活动。
还有就是我们的蒲公英计划,即蒲公英俱乐部。简而言之,就是在一些高速增长、比较有潜力的应用方向或者赛道,我们会去寻找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我们双方会深度合作、彼此赋能,在软件、工具、技术支持甚至是商务方面,都会做很多的支持或者赋能。
我们还有一个Teaching Customer的概念,翻译过来可以叫“导师型客户“。
周晓莺:向客户学习。
曹彦飞:向客户学习。我们会给客户发一个Teaching Customer证书,翻译过来叫”拜师帖”,我们发自肺腑地希望向这些业界领先的头部企业去学习,从这些客户当中,我们能捕捉到未来的创新方向和定位思路等,所以我们会非常认真的向收过我们“拜师贴“的客户学习,一起成长。
当然还有就是我们的工具链,包括我们的服务商和分销商,他们也是我们本土生态圈非常重要的一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我们的本土生态圈,所以本土化的三个维度,就是产品定义、本土生产、本土生态圈。
周晓莺:企业如果要去做商业决策,比如我们刚刚讲的深度本土化,一定会有比较大的期待能够得到一些回馈,您有那些比较好的实践可以分享吗?
曹彦飞:其实有很多。比如刚才一直高频提到的TC4x,在域控的角度,我们和国内的一个车厂,早期已经有过非常深度的合作,他们作为我们在国内域控领域的阿尔法客户,其实帮助我们完善和重新定义了非常多的产品特性,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得到了更加适配,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我们而言,也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产品,提高了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类似例子还有非常多。
周晓莺:这种特别符合您刚才前面提到的Teaching Customer,有种教学相长,共创产品的能力,是可以非常快速的被产业化的。这也是这几年,中国供应链市场呈现出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曹彦飞:是的
MCU领域的护城河:产品、价值链与架构创新
周晓莺:英飞凌是全球MCU领域市占率第一的企业,中国市场上,本土的MCU供应商现在也非常多,您觉得英飞凌的护城河是什么?
曹彦飞:如果您有关注到的话,我们是车规级MCU的市场领导者,最近在通用MCU领域我们也成为了市场领导者,有超过21%的市占率。
从车规MCU的市场领导者到通用MCU 市场领导者,其实非常不容易,您也知道,MCU市场竞争激烈,我想从几个维度来讲一下我们对MCU的理解。
首先是市场的蛋糕。我们综合了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报告、以及大型车厂的架构,这其中都传递了对MCU的需求,再结合我们自己的专家同事对MCU市场将来发展的判断,得出了一个结论——从需求数量上看,至少未来几年,MCU还是会保持增长,可以明确这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赛道。
我们可以为这个赛道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呢?刚才Aurix™提的比较多,但其实我们有MCU三兄弟,分别是Aurix™、Traveo™II和PSoC™,基于三个类别的MCU Family,我们可以完整覆盖车上的主要应用——车身、动力总成、底盘、自动驾驶等等。我们通过这三个从技术上、性能上甚至从商务上互补性都很强的这个三兄弟,可以完整覆盖以上领域。
这是从产品角度,英飞凌应对MCU未来发展的布局。接下来,我要提一个价值链的概念,即MCU完整的价值链,我们会落足于MCU的产品定义,加强捕捉市场需求,然后进行本土化生产。刚刚也提到了,本土化的生态、工具、中间件、操作系统、软件等等已经形成一个价值链的闭环,确保我们在MCU领域,能够更好的巩固现有基础并持续发展。
我们会采用RISC-V开源架构,并努力推动RISC-V架构的发展,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为MCU控制器发展、也为RISC-V架构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架构,为车厂、为我们的用户,在开发时间、成本、效率等方面有所助益,这也是我们在下一代TC4x之后,选择RISC-V架构的初衷。
未来展望: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周晓莺:现在的商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点竞争了,它是一个整体的体系性和对长远规划的资源投入的竞争,这非常的重要,所以回到英飞凌的汽车业务,对未来,如果我们往前看三到五年,您对英飞凌的汽车业务,特别在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曹彦飞:英飞凌的汽车人非常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希望能够持续的以客户为中心,推进我们在中国的发展。
从广度上,我们还是要持续的去研究布局汽车主要应用的发展方向;从深度上,要持续的去推动我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与我们所有的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向前,推动汽车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周晓莺:您会有压力很大的时候吗?
曹彦飞:压力每个人都有,不管在哪个行业,所处什么环境,压力或多或少都会有,但没有压力可能也就没有动力了,压力和动力,我觉得是相辅相成的。
周晓莺:那您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压的方式吗?
曹彦飞:运动,打羽毛球。
周晓莺:如果让您推荐一本书,会推荐什么?
曹彦飞:好问题,我会推荐《三体》,为什么推荐它呢?因为《三体》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多,它超过了很多典型意义上所谓名著能涵盖的东西。很多名著在讲一个朝代、一段历史,在讲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但《三体》是把整个人类,作了一个大的拼盘,人类文明在里面只是一个点而已,它在讲的是宏观宇宙的尺度。很宏大但也没有缺失细节,它对细节的描写,对很多维度的刻画,都让人非常震撼,所以《三体》其实在很多的领域,都非常流行,因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间看到、学的,都很有借鉴意义。
比如降维打击,破壁,非常多的概念,都是大家可以从中间学习到的,对我而言,它是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所以我强烈的推荐《三体》。
周晓莺:如果推荐一部电影,会推荐什么电影?
曹彦飞:如果要推荐电影的话,应该是《无尽攀登》。它讲的是一位登山家,在截肢的情况之下,还患有癌症,60多岁的高龄登上珠峰的故事。喜欢它的点在于,整件描述下来就会让人震撼到五体投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它突破了年龄的限制。我们每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要面临到年龄的问题,我们会说,有些事情还是不是可能的,会说too old to do something,但是这部电影看完以后你会发现,癌症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没有双腿攀登珠峰也不是问题,非常的积极向上,非常的激励人,在这位登山家面前,我们没有资格说任何东西是困难的,任何东西是不可能的。
周晓莺:所以好的书籍和好的电影,激励人心,我前面问您有没有压力,其实它根本就不值一提对吗,因为这种信心,是来自于内心的动力源泉。
曹彦飞:坦白说人真正面对这些磨难的时候,可能没这么理想化,不一定有这样的豁达,但这些困难,确实也会正向的帮助你,甚至引导你、激励你,所以我很喜欢这种阳光的、正面的东西。
周晓莺:好,谢谢曹总今天的时间。
曹彦飞:感谢。
盖世汽车
2025-04-17
盖世汽车
2025-04-17
盖世汽车
2025-04-17
盖世汽车
2025-04-17
盖世汽车
2025-04-17
盖世汽车
2025-04-17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