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东鹏饮料递表港交所,超8成收入靠东鹏特饮 谋“出海”重点布局东南亚

来源:红星资本局

媒体

2025-04-04 18:06:53

(原标题:东鹏饮料递表港交所,超8成收入靠东鹏特饮 谋“出海”重点布局东南亚)


红星资本局4月4日消息,昨日,东鹏饮料(605499.SH)正式递表港交所,谋求“A+H”两地上市。招股书显示,东鹏饮料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58.30亿元和33.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62%和63.08%。

业绩增长的背后,东鹏饮料的产品多元化问题仍待解。目前,能量饮料的营收占比仍超八成,第二增长曲线(电解质饮料)对东鹏饮料的营收贡献仍有限。

在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东鹏饮料将东南亚作为重点布局方向,这一地区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仍然面临本土品牌的严峻挑战。

东鹏特饮贡献了超8成营收

第二曲线增长难寻

东鹏饮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彼时,其前身东鹏饮料厂在深圳成立,主要生产凉茶和豆奶。1997年,东鹏饮料厂更名为东鹏实业有限公司,并开始生产功能性饮料,次年“东鹏特饮”问世。2003年,东鹏饮料完成改制,后在2021年上市,成为“能量饮料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6.3%。

财务方面,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分别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41亿元、20.40亿元、33.26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6.9%、18.1%、21%。

对于2024年业绩的显著增长,东鹏饮料在2024年年报中称,主要由于公司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积极拓展全国市场传统渠道,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范围等。

招股书显示,东鹏饮料的产品主要分为功能饮料和其他饮料产品两类,其中功能饮料包括能量饮料(东鹏特饮)和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其他饮料产品包括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

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东鹏特饮的营收分别为82.11亿元、103.54亿元、133.0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6.6%、91.9%、84.0%。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告诉红星资本局,东鹏饮料高度依赖东鹏特饮这一大单品,一旦该产品市场需求下降或出现质量问题,将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严重影响。此外,这也限制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发展,增加了经营风险。

至于东鹏饮料于2023年1月推出的东鹏补水啦(在年报中归为“电解质饮料”),在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3.93亿元、14.9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5%和9.4%。

在电解质饮料市场,东鹏补水啦需与元气森林、宝矿力水特、佳得乐等多个品牌竞争。根据数据平台马上赢统计,2023年元气森林“外星人”电解质水的销售额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稳居电解质水市场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东鹏饮料销售费用较2023年同期增长37.09%,达到26.81亿元。东鹏饮料称,销售费用上涨主要源于职工薪酬支出、广告宣传费支出和渠道推广费支出,涨幅分别达到24.77%、54.45%和54.03%。

赴港上市谋全球化

东南亚成重点布局方向

其实在递表港交所之前,东鹏饮料就有境外融资的计划。

早在2022年,东鹏饮料就曾筹划境外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在2024年2月,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因内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公司决定终止本次GDR的申报事宜。

不过,推进全球化布局一直是东鹏饮料的重要战略。3月7日晚间,东鹏饮料在公告中提到,公司赴港上市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告诉红星资本局,赴港上市可以为东鹏饮料拓宽融资渠道,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并且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东鹏饮料也一直在为“出海”做准备。2024年9月6日,东鹏饮料昆明生产基地正式开工;2024年11月18日,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拟斥资12亿元在海南建设生产基地。东鹏饮料在2024年年报中称,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和昆明生产基地将作为未来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

除了在国内建厂,去年12月13日,东鹏饮料还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与全资子公司广东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印尼公司,投资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以最终实际投资金额为准),主要围绕软饮料的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

对于东南亚是东鹏饮料出海的重点布局方向。大消费分析师杨怀玉告诉红星资本局,东南亚与中国相邻,文化、饮食习惯相似,有利于东鹏饮料的产品推广和市场开拓;同时东南亚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功能饮料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

不过,詹军豪指出,东鹏饮料在东南亚也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品牌如天丝红牛、百事Sting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东鹏饮料要打开市场仍需一段时间。此外,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和渠道特点也可能对东鹏饮料的产品推广和渠道布局构成挑战。

目前,东鹏饮料在境外市场的营收较少。2024年年报显示,东鹏饮料(香港)有限公司在去年的营收为3193.63万元,这与东鹏饮料2024年的营收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赴港上市计划等问题,红星资本局向东鹏饮料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暂无回复。

红星新闻记者俞瑶曾汉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