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从 "辅助" 到 "依赖":SU7 事故揭示智驾认知偏差与行业责任边界

来源:盖世汽车

2025-04-02 11:56:36

(原标题:从 "辅助" 到 "依赖":SU7 事故揭示智驾认知偏差与行业责任边界)

导语:技术进步不能以生命为代价。

3月29日,一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事故,导致3人遇难。尽管事故责任尚未最终认定,但这一事件引发了激烈讨论,再次将公众视线聚焦到了技术安全和设计可靠性上。近年来频发的智能驾驶事故,无一不在警示我们:技术的进步固然令人振奋,但若宣传过度、责任模糊,每一次大意驾驶引发的事故,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官方直播

智能驾驶技术被誉为汽车工业的“第四次革命”,其潜力不可否认。然而,当前很多车企在对智驾技术的宣传中,往往只突出了智驾技术的先进性,却忽视了技术局限性和消费者的认知偏差。这种“过度宣传”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亟需在产业发展与用户安全之间找到平衡——产业内部应该鼓励大胆探索技术边界,但面向消费者的市场推广必须保持克制,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火墙”。

反对过度宣传:智能驾驶的“信任陷阱”

部分车企的营销策略往往将智能驾驶技术包装成“完美解决方案”。这些表述看似诱人,实则模糊了技术的本质:当前的智能驾驶系统(如L2-L3级)仍属于“辅助驾驶”范畴,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然而,消费者在广告的引导下,容易对技术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甚至将车辆完全交由系统控制。这种“信任陷阱”的根源在于宣传的失范,应该尽快建立宣传备案制度、严打虚假广告、引入消费者监督机制等措施,从源头遏制夸大宣传的泛滥。正如烟草行业在包装上标注警示语一样,智能驾驶的宣传也需以“真实”为前提,并进行风险警示,避免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陷入风险。

重视技术升级:安全不能仅靠“算法自信”

智能驾驶的核心是感知、决策和执行,但这三大环节均存在技术瓶颈。以感知为例,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在雨雪、强光等复杂环境下容易失效,而激光雷达的高成本又让许多车企望而却步,目前智驾配置方案按照不同的算法和传感器组合进行了差异,但是很多方案本身并不能全面覆盖所有场景,还是存在很多的隐患,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智驾技术,还是停留在“高级辅助驾驶”阶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同时,技术标准必须与人性化设计结合。 例如,强制要求车辆配备“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通过摄像头或方向盘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一旦发现分神或疲劳,立即发出警报甚至强制降速。此外,优化人机交互设计也至关重要——系统接管的提示不能仅依赖单一信号,而应通过声音、灯光、触觉等多维度提醒,确保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响应。这些措施并非限制技术发展,而是通过规范为技术探索划定安全边界。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明确责任边界:谁该为事故“买单”?

智能驾驶事故的责任划分一直是行业难题。车企认为“驾驶员应全程监控”,消费者则质疑“系统为何未能避免事故”。这种模糊地带的存在,不仅加剧了纠纷,也削弱了公众对技术的信任。如何“明确车企、驾驶员及第三方责任”至关重要。例如,在L2级辅助驾驶模式下,驾驶员仍是责任主体;若系统存在设计缺陷或数据篡改,车企则需承担主要责任。此外,建立独立的技术鉴定机制和数据回溯制度,能为责任认定提供客观依据。

强化车企责任还需制度护航。 例如,推行“智能驾驶产品责任险”,要求车企为每辆智能驾驶汽车购买保险。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能倒逼车企提升技术可靠性——事故赔偿成本越高,企业越有动力优化系统安全。

加强公众教育:破除“技术万能”的迷信

智能驾驶的普及离不开用户教育。当前,许多消费者将智能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甚至有人在行驶中睡觉、玩游戏,完全依赖系统操作。这种认知偏差的背后,是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应该把智能驾驶纳入驾校培训内容,正是为了从源头培养正确的使用习惯。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递“人机共驾”的理念——技术是辅助,人才是主导。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APP

另一方面,车企也需承担教育责任,而非只是突出技术先进性。在交付车辆时,销售人员应详细讲解功能边界,并通过模拟场景训练帮助用户掌握应急操作。例如,如何快速接管车辆、如何启用物理应急按钮等。只有让消费者真正理解技术的局限性,才能避免盲目信任导致的悲剧。

在狂热与克制中寻找平衡

智能驾驶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但这份希望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产业内部可以“激进”——鼓励技术迭代、开放路测数据共享、推动跨领域合作;但在面向消费者时,必须“克制”——规范宣传、明确责任、强化教育。正如提案所强调的,安全是智能驾驶发展的“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有这个“1”,再炫酷的技术都可能归零。

小米SU7的事故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技术的使命是服务于人,而非让人成为技术的奴隶。 唯有在狂热与克制中找到平衡,智能驾驶才能真正驶向安全的未来。

询价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