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3-31 18:44:51
(原标题:毕马威中国科技前沿趋势报告: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月31日,毕马威中国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前沿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十大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核心趋势。
报告指出,以上十大领域构成了科技力量矩阵,其中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大脑”大模型能力边界有望持续扩展,但面临芯片协同不足挑战;中国具身智能专利数量全球领先,需要通过“生态协同+技术攻关+场景落地”模式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国产化率虽低,但车载芯片需求激增带来机遇;生物医药存在同质化竞争,License-out(授权出海)和Newco(联合出海)模式成突围关键;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但前沿企业在高端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年增11.5%,数智与场景创新双轮驱动,正赋能智造新生态;新材料产值突破7.9万亿元,呈现高能效迭代,低成本、智能化与多功能集成齐头并进趋势;新能源氢储能突破成本限制,技术创新使得能源生态重构;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增速达33.25%,面临低成本与可靠性之间的平衡的挑战;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低空+物流”与反制技术成安全发展关键。
报告建议,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建立未来产业的增长机制,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和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此外,报告还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前沿科技在工业制造、医疗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以改善民生并推动产业升级。
报告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加速布局十大领域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重要路径。毕马威中国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卢鹍鹏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各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重要抓手。
卢鹍鹏进一步表示,针对技术瓶颈、应用场景碎片化及生态构建等挑战,中国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共同体,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机构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原始创新活力;企业应勇担创新主体责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机构需利用创新资本工具,为长周期研发带来“耐心资本”,共同助力中关村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燎原之地”。
报告对50余家科技企业及20余位专家进行了调研,系统梳理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核心逻辑,北京正以年均16%的研发投入增速领跑全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科技创新竞速正成为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的关键力量,中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呈现新亮点,由此产生的技术变革与产业重构相互交织,形成了新的国际竞争格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重要抓手。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金吾财讯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