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眼镜财经
2025-03-31 15:23:45
(原标题:砸49亿“捆绑”华为、豪赌百万级豪车背后,江淮汽车难撕“低端”标签,高端化转型步履维艰)
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江淮汽车(600418.SH),2024年创下近年来最大归母净利润亏损。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2024年营业收入为421.2亿元,同比下降6.3%;归母净利润亏损17.8亿元,同比下降1277.6%;
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7.2亿元变为亏损27.4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往期财务数据显示,江淮汽车自2017年以来,扣非后净利润也已经连续亏损8年。
《眼睛财经》注意到,公司正试图以一场豪赌扭转颓势。近日,上交所披露江淮汽车49亿元定增申请已获受理,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高端智能电动平台研发。这是继与华为联合推出百万级豪华车型尊界S800后,江淮汽车欲在新能源赛道与华为进一步的深度“捆绑”。
然而,产品定位低端、竞争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弱,是江淮汽车乘用车长期留给外界的刻板印象。由于高端智能电车市场容量有限,并且江淮汽车没有“高端因子”,即便有华为赋能加持,其高端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并买单,让这场押注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短期看,华为光环与政策红利推高市场情绪;长期看,唯有扎实的销量增长与盈利改善,才能支撑股价远离“概念炒作”的标签。
筹资近50亿砸向新能源
从产业结构来看,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比例已超过15%。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中国与新兴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特别是乘用车的渗透率已在近期突破50%,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将电动化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行业发展趋势下,各大车企都想在新能源领域分得一杯羹。作为老牌车企的江淮汽车,同样不例外。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汽车更新换代、生产线建设和升级、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汽车市场品牌推广等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向新能源转型的路上,江淮汽车频繁向市场“要钱”进行“补血”。例如:2016年45亿元(最终实际募资45.67亿元)的定增方案中,20亿元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20亿元用于高端及纯电动轻卡建设项目;5亿元用于高端商用车变速器建设项目。
据当时项目书预计,项目完成后,两年内将形成每年1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产能,以及每年15万套动力电池总成及电机电控产能。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产品将占到江淮汽车30%以上的销量份额。
此次,江淮汽车拟募集49亿元,将全部用于高端智能电动平台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入达58.75亿元。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4年,江淮汽车称未来五年将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0亿元,推出30款以上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的产业链,不断强化自主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开发的能力。足以可见,江淮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上不惜投入重金。
只不过,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车企之一,江淮汽车早在2002年便启动相关研发,并先后与蔚来、大众成立合资公司,试图抢占先机,但多年投入并未转化为市场优势。
数据显示,2024年,江淮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3.12万辆,同比增长8.2%,远低于行业35.5%的增速;新能源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不足20%。
高端化转型多重挑战
2016年,新能源汽车浪潮来袭,由于政策原因,新势力必须选择有造车资质企业代工。当年,江淮汽车与蔚来达成协议,蔚来汽车授权商标和技术,江淮汽车负责生产制造。为了达成蔚来的产品要求,双方还合作打造了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正式成为新势力的代工厂。
在与蔚来的合作中,江淮汽车最大的收获便是代工费。根据蔚来财报数据,2018年—2022年间,蔚来总计向江淮汽车支付约30.38亿元的代工费用。直至2023年末,蔚来汽车收购了江淮汽车的两家工厂,获得了独立生产汽车的资格,从而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江淮汽车代工时代。因此,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江淮汽车需要打造自己的主力车型。
根据募集说明书,该项目以江淮汽车电动汽车技术为基础,融合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智能化、网联化汽车解决方案,开发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平台,推动高效能动力电控技术、先进电机技术、软硬件整合技术,以及平台集成的智能驾驶系统、网联化系统、新材料应用、关键零部件等持续迭代升级,以研究积累的技术为基础,打造全新高端智能系列车型,覆盖轿车、SUV和MPV等乘用车主要品种。
从江淮汽车的战略意图来看,此次融资是与华为深度“捆绑”。作为华为的鸿蒙智行“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和尊界)的一部分,尊界定位为超豪华智能汽车,目标瞄准百万级别市场,直接对标劳斯莱斯、奔驰迈巴赫S等D级豪华车型。尊界S800将于5月底上市,上市即交付。
据悉,2023年12月,江淮汽车宣布将与华为终端联手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前者总体负责开发、制造,华为则负责销售渠道。
在华为鸿蒙智行系列中,尊界是首个也是唯一的百万级品牌,江淮汽车也将筹码押在高端智能电车赛道。
不过,尽管这款百万级轿车还未上市,但围绕双方合作争议不小。其一,虽然江淮汽车也涉足乘用车,但其旗下的乘用车长期以10万-30万元价位车型为主,品牌溢价能力薄弱。
据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月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3.556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9.39%。其中乘用车同比减少11.34%至1.09万辆左右。乘用车中,销量降幅最大的是基本型乘用车(轿车),达到34.66%;多功能乘用车(MPV)亦同比下降16.8%。
行业人士认为,在此之前,江淮汽车未涉足高端车市场,甚至在低端乘用车领域都难有绝对话语权,能否撑起百万售价存疑。
余承东曾这样介绍尊界S800:“我们远远超越了迈巴赫、劳斯莱斯Phantom这个档次,比它们更豪华、更高端、更舒享的定位。”
在行业人士看来,高端智能电车市场容量有限,且需直面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品牌的激烈竞争。即便有华为技术赋能,消费者对江淮汽车高端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需时间培育。
业绩股价“冰火两重天”
源于与华为合作的概念炒作及对智能化转型的强烈预期,江淮汽车股价在2024年逆势飙涨。只不过,江淮汽车难有相匹配的业绩。
《眼镜财经》注意到,新能源车业务业绩贡献较为有限,江淮汽车的燃油车业务同样陷入困境:乘用车领域,由于受到合资品牌价格下探和自主品牌价格内卷的双重挑战,江淮汽车的溢价空间被不断压缩。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燃油乘用车毛利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比亚迪同期23.94%的毛利率。在燃油商用车领域,如轻卡、重卡等,也因宏观经济和物流需求的影响,销量和利润双双下滑。
2024年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40.3万辆,同比下降7.42%。而同一时期,吉利汽车销量为217.66万辆,同比增长32%,比亚迪销量为427万辆,同比增长41.26%。这与“2025年百万辆”目标相差甚远。
新能源业务规模小,燃油车业务面临竞争加剧,江淮汽车的业绩进一步暴露危机。自2017年以来,江淮汽车扣非后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2024年,江淮汽车归母净利润更是预亏17.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7.4亿元左右,主因联营企业大众安徽亏损13.5亿元及资产减值计提11亿元。
行业人士认为,这样的情况下,江淮汽车拥抱鸿蒙智行,或是想复刻赛力斯的神话。但高端意味着难以走量,尊界S800能否在短期内对业绩形成实质拉动还是未知数。若高端产品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当前估值泡沫恐难持续。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奇瑞汽车、北汽等品牌的加入,华为智选车的稀缺性进一步被稀释,即使江淮汽车深度“捆绑”华为,在更多用户看来也不是那么“独一无二”。$江淮汽车(SH60041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01
巨潮WAVE
2025-04-01
观点
2025-04-01
格隆汇
2025-04-01
巨潮WAVE
2025-04-01
巨潮WAVE
2025-04-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