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董事总薪酬飙涨64%至1.6亿元!海底捞2024年业绩微增、减员超10%

来源:新刊财经

2025-03-26 22:10:58

(原标题:董事总薪酬飙涨64%至1.6亿元!海底捞2024年业绩微增、减员超10%)

海底捞一直以来秉持着“一手抓客户,一手抓员工”的管理理念,切莫最后停留在口号。

3月25日晚间,火锅第一股海底捞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



数据来源:wind

翻台率有所恢复,但人均消费继续下滑

数据显示,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增长3.1%;年内利润为47.00亿元,同比增长4.6%。收入和利润均只是微增,低于GDP增速。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海底捞在下半年成功实现了业绩扭转,净利润同比增长19%。这一方面得益于牛羊肉等原材料采购价格降低,毛利率同比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餐厅物业、厂房及设备已提足折旧摊销,全年折旧减少。



数据来源:wind

就经营情况而言,自营海底捞平均翻台率从2023年的3.8次/天恢复至4.1次/天,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翻台率恢复明显,从2023年的3.6增长至4.0,低线城市翻台率已与一线城市持平。但是拉长时间来看,海底捞的翻台率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数据来源:wind

比翻台率更加糟糕的是人均消费在逐年下滑。海底捞人均消费的峰值是在2020年,彼时翻台率大幅下降,在消费频次降低情形之下,“报复性消费”成为合理诉求,海底捞在这一年也顺势涨价,因此拉动了人均消费上涨。但是此后,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便不断下降,2023年已不足百元,2024年更是进一步下滑至97.5元,甚至低于2017年水平。



数据来源:wind

由于火锅的技术壁垒较低,火锅界的“内卷”堪称餐饮界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2024年底,海底捞以1368家门店数量位居火锅行业首位。但是2023年底全国火锅门店总数已超50万家,由此可见火锅行业市场份额极其分散。

属于海底捞的“最好的时代”或已过去。其一,业内跟风模仿现象愈发严重,“海底捞式”的极致服务体验已非海底捞独家所有,多数消费者在近年更加考虑性价比,而海底捞的价位偏中高端;其二,虽然头部品牌仍在继续开店步伐,但同时新兴品牌也在积极进入市场。Z时代的年轻人似乎对“服务轰炸”逐渐免疫,更倾向于打卡小众、区域性出圈的火锅店。

2021年以来,海底捞股价持续低迷,较高点跌超75%。开店增速放缓、翻台率难以恢复到以往、人均消费不断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资本市场对其增长逻辑的持有质疑态度,P/E估值回到20倍以内。



数据来源:wind

不过海底捞也在试图从其他渠道自救。基于庞大的优秀门店经理团队,海底捞培育和孵化了第二品牌“红石榴计划”。截至2024年末,“红石榴计划”已孵化和发展了11个子品牌,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不同消费场景,门店数合计74家,24全年合计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39.6%。

此外海底捞还动了加盟的心思,未来或通过轻资产方式扩张。2024年海底捞正式启动加盟业务,至年末已开出13家加盟餐厅,超70%的加盟申请来自包括县级城市在内的三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

但是以上两个新条线与庞大的海底捞相比还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2024年收入占比仅1%。海底捞要想焕发新生,还得是对内改革。

员工减少是否违反不裁员承诺?

为了提高经营效率,海底捞近年对自己“下刀”刮骨疗毒,加快了闭店步伐。2024年,海底捞新开餐厅62家,但关闭了70家餐厅,门店总数净减少,闭店数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与此同时,海底捞员工数量也出现明显下滑。截至2024年底,海底捞共有13.7万名员工,相较于2023年底的15.4万人,减少了10%以上。

早前在2021年11月,海底捞就宣布执行啄木鸟计划,关闭300家经营不善的门店,以弥补此前过快扩张的决策失误。对于闭店人员去留问题,海底捞CEO杨利娟曾表示不想因为管理层之前的决策失误,让员工受到伤害。“集团会妥善安排,不会裁员。”



注:图中人物系海底捞前任首席执行官杨利娟

2024年7月,海底捞将CEO更换为有财务背景的苟轶群。关于杨利娟此前说的不裁员承诺是否继续有效也就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海底捞闭店增多,员工人数净减少一万多人,显然不会全是主动离职。

作为以服务打响品牌的火锅店,服务人员数量的下滑势必会影响影响服务质量。此前,海底捞就因一名服务员从服务一桌变为服务多桌引起消费者对于服务质量下滑的质疑。服务是海底捞的王牌,如果在这方面“变抠”,海底捞的独特性将进一步下降。

管理层薪酬涨幅与业绩涨幅脱钩

在近年人均消费未能恢复、闭店增加、员工数量大幅减少的高压情形下,海底捞管理层的日子似乎依然很舒服。

在2020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薪酬达到4864.6万元。但是2021年由于海底捞亏损额达40亿以上,张勇将自己的年薪降至668.7万元。2023年,海底捞元气有所恢复,张勇年薪立刻超2020年水平,高达5493.6万元,同比增长了6倍。与此同时,公司CEO杨利娟的年薪也超千万,增长近一倍。全体董事薪酬为9829.1万元,同比增幅达128.7%。



数据来源:wind

2024年,董事薪酬又大幅增长64%,已高达1.6亿元。如此高的薪酬足以比肩科技巨头,在消费领域极为少见。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一年创造47亿利润,创始人兼实控人想给自己和高管团队谋求一份极为体面的薪资,也无可厚非。不过在2024年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速均不足5%的情形下,高管薪酬涨幅高达64%,意味着高管薪酬与公司整体利益增速完全脱钩,又何以言激励机制?

相较于高管的高薪酬,员工平均工资涨幅却慢得多。2024年海底捞员工成本总额为141.13亿元,以此计,员工平均年收入10.29万元。在2021年最困难时期,海底捞员工平均年收入也达到了10.15万元,这三年来员工平均薪酬涨幅仅1%。

高薪酬曾是海底捞用来稳定人心的利器。但现在一边是员工数量的大幅减少,一边是高管的巨额薪酬,曾经声称把员工当家人的海底捞,如今的这番作为不禁令人感叹。海底捞一直以来秉持着“一手抓客户,一手抓员工”的管理理念,切莫停留在口号。

作者 | 毛墨竹

编辑| 吴雪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3-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