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主动量化基金业绩修复明显,净值频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开年以来,公募主动量化基金业绩修复明显,净值频创新高。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推动下,市场行情持续向好,主动量化基金仍有机会持续获得超额收益。
主动量化基金净值频创新高 Wind数据显示,2月21日,逾两百只主动量化基金单位净值创下年内新高,占比超77%。其中,有22只产品的单位净值在2月21日创下了自成立以来的新高。 业绩方面,超八成产品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为正。其中,金信量化精选单位净值增长率超33%,浦银安盛港股通量化优选、华商计算机行业量化等单位净值增长率超20%,民生加银专精特新智选、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等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0%。 对此,民生加银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何江表示,春节前后,DeepSeek、宇树机器人和《哪吒2》等展现了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实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主动量化基金在Beta层面上受益,特别是科技成长风格的Beta层面。此外,市场认知的分歧也给量化基金捕捉Alpha带来了机会。 “2025年初以来,市场的交易特征显著不同于过去几年的风格,呈现出了高波动放量的特点。政策反转带来的经济周期和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周期相互叠加,使得投资机会丰富。”中欧量化动能基金经理曲径认为,主动量化基金普遍具有持股分散、交易频率高的特点,因此更适合当前个股涨幅分化加大、投资机会多元、板块轮动快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主动量化基金业绩也出现分化,目前首尾业绩差达39个百分点,并有不少红利主题产品年内业绩告负。 在国金基金量化投资中心总经理姚加红看来,主动量化基金收益包含Beta和Alpha两部分,今年行情分化较大,创业板、科创板及中小盘指数涨幅较高,带动相关主题的量化基金业绩回暖。红利主题属于防守型策略,在市场下行阶段表现较好,在市场上涨阶段则可能相反。
后续仍有机会获得超额收益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量化策略拥挤度不高,后续主动量化基金仍有机会获得超额收益。 “目前策略还谈不上拥挤。”曲径分析,第一,主动量化基金总规模依然较小,和被动指数基金、主动管理基金的规模相比,量化基金规模的潜在天花板还较高;第二,量化基金持股相对分散,同时量化策略的类别多元,针对投资机会的数学模型也各有不同,较少发生策略同质化的拥挤情况。 曲径认为,市场热度高是大部分量化模型获取收益的前提,即便指数本身呈现震荡,只要市场交易量能维持在当前水平,能被模型捕捉到的机会依然会非常多。 姚加红指出,2024年市场行情较为极致,各风险因子的频繁波动导致量化超额波动变大,量化产品总体规模下降。但同时也降低了量化策略的拥挤度,随着今年市场恢复正常,可力争确保超额的持续性。 何江表示,各家策略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因子的拥挤度来看,目前小市值因子和成长类因子的拥挤度并未达到一定的预警水平,行业层面上TMT板块的拥挤度相对较高。 此外,随着DeepSeek持续火热,目前已有不少公募积极引入AI用于量化投研。 姚加红表示,在大语言模型发展的这几年中,公司除了将其作为日常编码、公式推导的辅助工具外,还将大语言模型底层技术例如注意力机制等应用到模型设计中。对量化而言,大语言模型能处理过去很难处理的各种非结构化信息,例如财报文本、研究报告、新闻、舆情等,对于量化模型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增量信息。 “AI技术的发展对于量化投资策略的演进有重大影响。”何江指出,一方面,AI模型能够有效地挖掘市场的真实规律;另一方面,AI模型的训练过程是一个寻优的过程,是在可能的投资模式中尽可能找到最优的模式。“此前,AI量化模型强于归纳而弱于推演,随着DeepSeek-R1模型在推理方面的突破,或对AI量化模型在逻辑推演层面的迭代优化有所启发。”
校对:王玥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