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3 14:20:39
(原标题:重估中科股④丨押注AI 联想飞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全球AI验收期,联想集团交出了一份净利润翻倍、营收高增的财报,达成历史最佳业绩,股价与市值同步来到历史新高。
2月21日,联想集团(992.HK)以15.45%的涨幅收于13.6港元/股,最近一个月,其股价已经累计上涨逾48.6%。在近期股价大涨后,联想集团市值创新高,来到1687亿港元,超出2015年的历史次高点。
联想集团股价K线图/wind数据
近日,高盛、摩根士丹利、星展银行、大华继显纷纷上调了联想集团目标价,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看好其AI PC及AI服务器、AI解决方案的未来增长。
作为本轮AI浪潮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联想集团超前、重仓押注AI的布局开始显效。一方面,实现了从“PC制造商”向“AI全栈服务商”的蜕变。另一方面,随着DeepSeek引爆端侧AI革命,预计联想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将在AI普惠临界点到来时,转化更多成果。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具有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AI技术加速了个人智能,尤其是端侧智能、边缘侧智能的成熟进程,也促进了AI在企业的部署和定制化应用,这与联想很早就确立的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愿景是一致的。
杨元庆称,会继续推进更高性能的计算和更高效率的模型在各类终端中的应用,创新设备模态,优化智能体,加强多设备连接能力,打造关键应用生态,提供跨设备和跨生态系统的AI体验。
高盛发表报告,看好联想集团,视其为人工智能个人电脑(AI PC)的早期受惠者;华泰证券在近期发布的《中国科技股七巨头》研报中,将联想与阿里、腾讯等并称为代表中国科技股的“七巨头”。对联想的定位为“AI赋能时代的核心资产”。
这一转变背后,一方面是联想自身战略升级的成果,曾被贴上“传统制造企业”标签的公司,正式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另一方面,联想的飞升,也是中国科技力量在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剧变的缩影,中国科技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从“海外映射”转向“本土定价”。
与此同时,高歌猛进的巨头们仍需直面挑战,包括全球供应链波动、产业周期变换、算力竞争加剧等,都将考验其战略定力。未来,持续突破底层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在这场价值重估浪潮中构建长期竞争力。
尽管新晋“中国科技股七巨头”的业务形态各异,但战略共性均在于AI驱动变革,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技股估值与增长边界。
以PC闻名且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联想,对AI的部署并不止于AI PC,还大力拓展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非硬件驱动的运维服务与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希望从人工智能应用的蓬勃发展的需求中全方位获益。
总结起来看,联想在AI竞争中搭建起了 “硬件+AI+服务”的垂直整合能力。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4/25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显示,联想集团AI PC超预期兑现——销量在中国市场占比15%,提前达到预期的年内目标。并且,本财季联想集团个人电脑业务全球市场份额达24.3%,领先第二名近5个百分点,龙头优势持续扩大。
目前,联想AI PC、AI手机和AI平板现已全面接入云端DeepSeek-R1联网满血版大模型,并将率先在端侧部署DeepSeek大模型,成为业内首家端侧运行该大模型的AI PC品牌。
联想市值跃升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其前瞻性的混合式AI布局。与OpenAI等纯云端AI厂商不同,联想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以终端设备为入口,通过私有云和公共云、个人和企业解决方案无缝、安全的混合架构,构建覆盖个人与企业场景的AI生态。
这种“端侧轻量化+云端深度协同”的模式,既降低了AI部署成本,又通过场景化应用形成生态壁垒,与美股“七巨头”微软、英伟达的生态构建逻辑高度相似。
资深AI分析师、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认为,联想集团未来一段时间还有多项潜力待释放。
一是,硬件终端是“新入口”,模型轻量化带来增量市场。DeepSeek让所有制造业厂家,升级为制造服务业平台,在传统硬件销售模式上,变成AIGC服务入口、超级个体助手、编程助手等,消费电子的后服务市场规模将会扩大100倍。
二是端云一体“新架构”,混合式AI的大趋势。终端小模型与云侧大模型协同工作,嵌入AI应用的个人终端如AI PC、AI 平板电脑等起量,会带来云上AI服务、算力服务的起量,类似“GPT+Azure+Windows电脑”的微软商业模式。
三是AI应用大爆发。伴随AI从大语言模型向多模态模型升级,应用层创新成本持续降低,将涌现出丰富的AI Service Store,形成新的互联网流量变迁,反过来促成更多爆款AI超级助手、超级智能体、超级具身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这些方面的潜力,近两年已陆续释放,其第三季度业绩即是证明之一。
近期以来,外资看到了联想AI PC及PC业务之外的AI潜力。
星展银行上调联想集团目标价至18.4港元,该行预计,联想2025及2026财年盈利将分别增长46.6%及45%,主要由于规格升级推动的商用PC更换周期,受惠于AI PC规格的标准化及Copilot+采用率的提高;服务业务不断拓展,带来营业利润率提升;以及服务器业务预计在2025财年末实现盈利。
高盛发表报告,看好联想集团,视其为人工智能个人电脑(AI PC)的早期受惠者,因其品牌知名度高、商用和中/高端机型敞口较高,以及领先的市场地位,可吸引更多领导晶片组平台和基础机型供应商合作。憧憬AI PC及服务器推动联想未来产品组合升级,维持予其“买入”评级,目标价由13.28港元上调至14.9港元。
大华继显在最新报告中将联想集团目标价从12港元上调至14.3港元,认为其AI PC与服务器业务将驱动长期增长,2025年净利润增速或超市场预期。
国际投行对联想集团的重估逻辑聚焦于三点:一是端侧AI的定价权。联想集团在全球首个端侧部署DeepSeek的实践,有望定义AI PC标准,抢占生态主导权。
二是混合式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联想集团ISG业务中CSP(云服务商)与E/SMB(企业客户)的协同模式,可复制PC领域的“规模反哺成本”成功路径。
三是估值体系切换。从“硬件市盈率”(平均10-15倍)向“科技服务市盈率”(20-30倍)切换,联想集团SSG业务的高利润率或成催化剂。
外资投行的视角给业内专家和内资分析师提供了一定的启发,这或许也是联想集团股价最近连续创新高的原因。
而在较长的时期内,市场尤其是内资,对联想集团的认知,只是停留在“PC制造商”层面。
内资低估联想集团,主要是存在三大认知偏差。一是硬件标签固化。过往对联想的分析多聚焦于PC出货量,忽视其SSG(方案服务)和ISG(基础设施)业务的科技属性。本季度PC外业务营收占比46%,证明了联想从PC硬件厂商到AI全栈服务商的深度转变。
三季度,联想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营收同比飙升近60%至283亿元,AI服务器及液冷解决方案的规模化落地,使其在算力需求爆发期占据先机。企业AI部署方面, SSG(方案服务业务)继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至162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运营利润率保持20%以上。
二是研发投入隐形化。联想集团2024年研发费用率提升至4.2%,重点投向AI、边缘计算等领域,但其成果(如液冷技术PUE值1.1062)未被充分定价。比如,液冷技术已被公认为AI数据中心的主流技术趋势,而被英伟达、超微电脑乃至马斯克旗下的xAI公司,均已选择液冷技术作为数据中心布局的核心。
三是全球化风险溢价。地缘政治波动放大了市场对联想集团海外业务的担忧,但其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能力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应对地缘政治等各方面的挑战。据杨元庆介绍,联想集团70%的制造能力是在中国,在日本、印度、巴西、墨西哥、匈牙利以及未来在沙特,都设有制造基地,极大地增强了供应链韧性。
2025年1月8日,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公司Alat埃耐特宣布,已与联想集团完成3年期20亿美元无息可换股债券投资,达成此前于2024年5月公布的战略合作协议。
此举将加速联想在中东与非洲市场的增长轨迹,进一步支持其全球制造网络的地域多元化。杨元庆称,将利用好与Alat埃耐特达成的合作模式,更好地发展中东市场。
本轮DeepSeek的崛起引领着中国AI叙事与中国资产重估的全面展开。
联想集团作为典型案例之一,也映射了中国科技产业从“技术追随”到“标准定义”的转型。
其对于AI的深耕并非跟风投机,而是基于“端-边-云-网-智”的战略投入。其提出的混合智能(Hybrid AI)理念,通过“云端公有大模型+企业私有大模型+端侧个人大模型”三级架构,实现了AI应用从基础设施到终端设备的衔接。
作为全球首个将AI Ready设备量产的厂商,联想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终端,也以“小天”智能体为枢纽,构建起涵盖1000多款AI应用的天禧生态,覆盖教育、医疗、法律等垂直领域。
这种混合式AI、“设备+模型+服务”的一体化布局,一定程度上,也给予海外同类厂商路径参考,国内在AI商业化落地方面,相对灵活、全面。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还在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制造即服务”(MaaS)模式,将其积累的全球工厂智造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赋能给图灵量子、本末科技等创业型企业,帮助小微型企业走过从实验室创新到规模化量产的“死亡谷”。
并且,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孵化、投后管理与赋能、金融服务、供应链协同、公益培训等多种形式,联想希望助力创新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联想集团近期在业绩、股价与市值上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前期波动的修复。过去几年,联想因PC市场周期性波动、供应链压力以及市场对其“硬件制造商”定位的固有认知,估值长期被压制。当前的上涨部分反映了市场对其混合式AI战略与端侧AI布局的重新定价,这并不意味着上涨周期的完全确立。
未来,联想仍需长期克服全球PC需求的不确定性、AI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挑战以及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潜在影响。在乐观的同时应保持审慎,关注其AI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和长期增长可持续性。
但是,以联想为代表的生态建设的探索,也是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的一种折射。
联想的市值攀升,并非单一业务爆发的结果,而是中国科技企业抓住AI革命机遇、重构全球价值链的缩影。
AI普惠时代,联想集团的价值重估也不仅是财务数据的修正,更是对中国科技企业核心能力的重新认知。
从跟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中国科技股的重估,或许才刚刚开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观点
2025-0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观点
2025-02-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