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见专栏
2025-02-23 09:33:23
(原标题:杉杉股份:材料双龙头深陷“内忧外患”)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商业市场从来不缺神话创造者,但很难有常胜将军。上个月26日,被外界誉为“常青树”的杉杉股份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8亿元至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杉杉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在业绩预告发布的同一天,杉杉股份控股股东杉杉集团也发布了一份公告:公司于1月23日收到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通知书》,建设银行宁波分行、鄞州农商银行宁穿支行等债权人已经向鄞州法院申请对杉杉集团进行重整。
2月18日,杉杉股份披露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部分股权被冻结,其中杉杉集团本次冻结股份约2.87亿股。自创始人郑永刚离世后,杉杉集团便进入了多事之秋。尽管杉杉股份在资产、财务方面保持独立,但同样承受着狂风暴雨带来的寒意。
风波不断,业绩下滑
2023年2月10日,带领杉杉集团走向辉煌的郑永刚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作为400亿商业帝国的掌舵者,郑永刚的离去令人惋惜,也引发了众多投资者的担忧。
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在杉杉股份举办的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郑永刚之子郑驹全票当选公司董事长。此举却遭到了继母周婷的反对,称此次股东大会存在违规和错误行为,根据法定继承关系,她才是杉杉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狗血小说中的豪门争斗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瞬间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上交所因此还下发了监管工作函,督促杉杉股份及相关方妥善处理。
2023年3月26日,杉杉股份发布说明公告,郑驹作为公司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出任董事长合法合规,本次选举有效。同年5月10日,杉杉股份在召开的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选举周婷为董事,至此这场权力纠纷按下了暂停键。
然而看似有了一个完美结局,殊不知权力争斗仍在延续,而且迎来了反转。2024年11月杉杉股份披露,郑驹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长一职,庄巍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副董事长职务,公司董事长由周婷接任。
很明显,在郑永刚离去的两年时间里,因权力交接“杉杉系”公司管理层极不稳定,直到今天这种震荡依然存在。本月初,杉杉股份和杉杉控股都发生了人事变动。周婷卸任杉杉控股法人代表,由周顺和接任;赵志刚不再担任杉杉股份副总经理职务,另作安排。
正所谓军心不稳,企业难安,这两年杉杉股份在内斗风波下,业绩肉眼可见地出现衰退。2023年营收190.7亿元,同比下滑12.13%;归母净利润7.65亿元,同比骤降71.56%。
步入2024年,杉杉股份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其股价一泻千里,从2022年33.28元/股的高位跌至如今的8块多,市值缩水超500亿元。
权力争斗、业绩下滑还不是杉杉股份遭遇的最大难题,债务危机才是悬在其头顶上的一颗定时炸弹。截至2024年9月底,其短期借款为62.17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仅为38.39亿元。雪上加霜的是,控股股东杉杉集团的财务问题更加严峻。
截至2月17日,杉杉集团合并口径(除杉杉股份外)有息负债总额88.93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短期负债83.09亿元。事实上,自2024年起杉杉集团因债务违约被多家银行告上法庭。之所以走到这个地步,原因就在于杉杉集团的新能源梦。
扩张之下锂电承压
在服装行业,杉杉股份的大名如雷贯耳,是国内最早生产高端西服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首家上市的服装企业。毫不夸张地说,杉杉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当然很多人对其印象还停留在服装赛道,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杉杉股份早就实现了蝶变。
1999年杉杉股份斥资收购鞍山热能研究所,开始进军锂电负极材料赛道,随后又将业务拓展至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领域。外界对郑永刚的这一决定感到颇为不解,毕竟彼时房地产如火如荼,杉杉股份更应该投资楼市。
对于转型缘由,郑永刚谈及随着国门逐渐打开,外资服装品牌涌入后,国产品牌无疑丧失了竞争力,只有找到下一个具有爆发性成长空间的产业,企业才能有未来。
以当时的眼光来看,锂电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况且服装和新能源两条赛道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事实证明,郑永刚的深谋远虑让杉杉股份成为了商业市场中的常青树。
2005年杉杉股份中间相炭微球年产能力1100吨,击败外资品牌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2007年苹果初代iPhone横空出世,依靠和ATL的绑定,杉杉股份成功打入果链,自此迎来春天。
随后国内智能手机、电动两轮车、新能源汽车三大赛道开始爆发,杉杉股份业绩扶摇直上。2018年正式剥离服装业务,专心扑在新能源赛道。2019年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三大市场,杉杉股份国内市场排名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和第四名。
不过锂电行业的火热也吸引了众多玩家蜂拥而至,杉杉股份的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趋势,2020年开始进行战略优化。一方面将正极材料、电解液两大“增收不增利”业务剥离;另一方面聚焦负极材料,开始扩产增能提升实力。
从2021年起,狂砸上百亿元相继在四川眉山、云南安宁、内蒙古包头、芬兰科斯霍尔姆建设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然而正是因为庞大的成本投入,让其资金流陷入紧张边缘。
同时负极材料市场内卷加剧,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新能源汽车赛道价格战已成常态,进一步挤压了上游供应商的盈利空间。杉杉股份虽是国内最大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商,坐拥产能优势,但是盈利能力并不稳定。
2023年负极材料业务收入72.67亿元,同比下滑9.82%;毛利率11.77%,相较2022年减少了10.36个百分点。尽管步入2024年负极材料需求和价格都呈现了上升趋势,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不过很明显激进的扩张和竞争的白热化已经压得杉杉股份喘不过气。
跨界偏光备受质疑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这是经济学里著名的投资理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遭遇转型难题时,多元化无疑是最佳的解决办法。杉杉股份可以称得上是多元化投资的老手,产业涉及光伏、充电桩、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锂电赛道做减法的同时,杉杉股份又将手伸向了偏光片领域。2020年以总价11亿美元收购LG化学在中国和韩国LCD偏光片业务,并成立了运营平台杉金光电。
杉杉股份的意图很明显,在锂电材料业务正值利润下滑之际,布局偏光片进行二次转型开辟新赛道,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双保险。不过此番跨界也引起了投资者的质疑。
一方面偏光片和锂电材料同样属于重资产行业,尤其显示器面板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生产线的升级无疑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消费电子市场疲软,杉杉股份此时入局并不是最佳时机。
从业绩走势来看,杉杉股份确实正承受着行业周期带来的阵痛。2023年偏光片收入102.98亿元,同比减少0.32%。毛利率更是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由2022年26.71%降至19.52%。
在消费电子回暖的2024年,虽然偏光片业务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但上半年毛利率已经下滑至13.25%。很明显,这条第二曲线已经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从投资角度分析,杉杉股份之所以看上偏光片,一是偏光片本身属于高精端行业,有较高的毛利率,彼时国内市场还处于卡脖子阶段。而LG化学有着雄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二是全球显示器产业链正在向中国转移,国产面板商话语权上升,偏光片国产化成为趋势。
和住友、日东电工、三星等日韩巨头相比,杉杉股份借助国产化东风市场空间无疑会进一步扩大。尤其如今超大尺寸电视成为消费热宠,恰巧LG化学的核心优势就是大尺寸偏光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行业周期过后杉杉股份会迎来曙光呢?实则不然。
众所周知,显示设备正由LCD向OLED过渡。目前杉杉股份的强项还只在LCD偏光片领域。想要抓住市场机遇,肯定是在技术和产能上先下手为强。2023年9月,杉杉股份又以14.07亿元收购了LG化学旗下的OLED TV、车载及IT产品偏光片业务,剑指高端市场。
据悉今年杉杉股份的中小型OLED及车载偏光片将会全面量产,毫无疑问在产能释放下,杉杉股份又迎来了一个新增长点。不过三利谱、盛波光电等国产企业都在布局OLED偏光片市场,杉杉股份能否先下一城还需时间观望。
结语
目前杉杉集团正加快资产处置回笼资金积极解决债务问题,也喊出了保上市公司、保产业的目标。母公司债务危机和内斗事件虽然令杉杉股份疲惫不堪,但从长远来看其发展空间巨大。
毕竟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大尺寸电视三大赛道的火热,注定了锂电和偏光片两大市场的发展韧性十足。随着行业下行周期结束,新一轮产能的释放,杉杉股份走出低谷或许是迟早的事。
尺度商业
2025-02-23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23
紫金财经
2025-02-23
财经九号
2025-02-23
证券市场周刊
2025-02-23
乐居财经
2025-02-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