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02-22 10:38:12
(原标题:“击鼓传花,风险极大”!这家公司再度紧急提示)
涉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价8连板的杭齿前进已7发风险提示。
2月21日,杭齿前进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的公告,目前,公司股票波动严重异常,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公司股票击鼓传花效应十分明显,交易风险极大,存在短期大幅下跌的风险。
截至2月21日收盘,杭齿前进股价报收19.87元/股,创下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的纪录,近一个月累计涨幅达120.04%,市值超81亿元。
面对股价异常波动,杭齿前进自2月14日起已连续发布7份风险提示公告,强调主营业务短期不变、项目无即期收益、市盈率处于高位等风险。
2月21日,杭齿前进再度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的公告称,截至2025年2月21日,公司股票连续10个交易日内4次出现《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的同向异常波动情形、股票交易连续10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00%,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的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目前,公司股票波动严重异常,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公司股票击鼓传花效应十分明显,交易风险极大,存在短期大幅下跌的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股价这一轮大幅上涨的导火索,源于公司搭上了人形机器人的热门概念。
1月16日,“今日杭齿”官微发布消息称,2025年度浙江省“尖兵”科技计划项目“高集成高功率密度关节组件技术”项目启动会在项目承担单位杭齿集团召开。消息称,该项目针对人形机器人用关节组件,拟通过多项技术研究,突破“驱动—传动—传感”一体化关节集成技术难题,最终研制出高扭矩、高推力密度和高动态响应关节组件并实现国产化示范应用。
2月10日,杭齿前进工作人员在互动平台上介绍称,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第一批项目的通知》文件,公司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的“高集成高功率密度关节组件技术”项目已列入第一批立项项目清单。此后,该公司股价大涨。
公司在最新的公告中表示,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第一批项目的通知》及立项清单,公司所承担项目的研发周期预计为2年。目前,上述项目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项目研究成果尚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尚无相关产品,未形成销售收入,且根据项目计划,2025年不形成销售收入。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据介绍,杭齿前进当前主营业务为各类齿轮传动装置、粉末冶金制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船用齿轮箱及船舶推进系统、工程机械变速箱、风电增速箱及工业齿轮箱、汽车分动器、农业机械变速箱和驱动桥、摩擦材料及摩擦片、弹性联轴器,上述产品铸件和配件零件。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8.18%。
公司表示,短期内,上述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经自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及内部经营秩序一切正常,市场环境与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杭齿前进的前身为杭州齿轮箱厂,创建于1960年,2008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正式变更为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齿轮传动装置、粉末冶金制品和大型精密齿轮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公司业务所处行业相对成熟,业绩相对稳定,公司营收规模高点在2022年,营收为21.96亿元。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42亿元,同比增长14.58%;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9.49%。
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萧山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自从2010年上市以来,一直未曾进行减持,截至2024年9月底,其持股比为44.13%。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价启动初期,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管”)已于2月12日宣布完成减持401.52万股,套现3689万元,减持均价不足10元/股,完美错过后续翻倍行情。
减持公告显示,此次减持计划实施前,东方资管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001.5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4.906%。减持完成后还持有1600万股,占总股本的3.922%。截至2月20日,杭齿前进收盘价为18.06元/股,据此计算,东方资管持有的股票价值约为2.89亿元。
Wind数据显示,近期部分游资席位频繁进出。2月21日,沪深交易所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杭齿前进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的证券登上龙虎榜。从龙虎榜公布的三日买卖数据来看,总买入额2.03亿元,总卖出额1.82亿元,总净买2152.27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当前股价已透支未来数年预期,一旦市场情绪退潮或监管介入,可能出现踩踏式下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追逐热点时更需回归基本面分析,警惕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
责编:汪云鹏
校对:王蔚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券商中国
2025-02-22
券商中国
2025-02-22
证券时报
2025-02-22
证券时报
2025-02-22
证券时报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