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挣扎三年后巨头入场,钠电池熬出头了?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2-22 09:38:04

(原标题:挣扎三年后巨头入场,钠电池熬出头了?)

2024年中,胡玉刚终于建成了他的第一条千吨级钠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这距离他创业已经三个年头。

但三年间,整个市场已经大变样。

钠离子电池(下称“钠电池”)因钠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在2021年和2022年锂价狂飙的背景下,进入了产业界的视野。尽管其能量密度远不如锂电池,但当时相对低廉的价格依然带来了巨大的性价比优势。2022年,尚未规模化的碳酸钠价格只有约2000元/吨,而碳酸锂的价格已经冲高至50万元/吨。2021年7月,宁德时代举办钠电池发布会,计划将钠电池应用于电动车领域。

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让资金、人才快速涌入钠电池领域,并在三年间涌现出一批创业公司,快速形成产能。根据高工锂电池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7个月即有超过26家企业获得融资,钠电池产业链投资额超500亿元。

但就在2023年,锂价掉头直下,钠电池的替代优势减弱,三年间形成的产能也无用武之地。

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钠电池电芯规划产能超180GWh,正极材料规划产能约49万吨,负极材料规划产能约23万吨,而2024全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约1.5GWh,产能严重过剩。

涌入这一赛道的创业者开始纷纷为钠电池寻找出路。从储能市场、四轮市场到二轮市场、启停电源等,钠电池找到的应用场景越来越“细化”。一些“消极”的市场人士已经将钠电池的对标对象从锂电池和铅蓄电池,转向钛酸锂等小众电池品类。

进入2024年下半年,巨头的最新动向给予了从业者新的期待。

雅迪电动车在2024年 9月和2025年1月发布了多款钠电池两轮电动车;宁德时代也将在2025年推出第二代钠电池;海辰储能和比亚迪储能两家龙头储能公司也相继推出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为市场注入了一些希望。

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而言,要迎来光明的前提是:活下去。

“去年,关注钠电池赛道的资方大多转向了固态电池领域,钠电池投资热情骤减,企业估值也纷纷打折,顶多持平。”一位长期关注电池领域的投资人告诉记者。

该投资人告诉记者,在行业寒冬之下,钠电池企业的经营策略分化更加明显:有的企业选择“大干快上,先投产线、产品,绑定客户并推进验证周期,等后面市场爆发大赚一笔”;有的企业选择“猫冬”,坚持“现金为王,没有订单不建产”;有的企业选择“战略性退出”,仅保留少数人员继续进行钠电池研发……

高光时刻的想象空间

三年前,胡玉刚创业时曾许下豪言:“千吨级产线只是起步,万吨级才是目标。”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不是信口开河。

彼时,胡玉刚的办公室门庭若市,几乎每天都有几波投资人前来洽谈。胡玉刚说:“我们一年内完成了数轮融资,融资额超过亿元。”

2021年底到2022年期间,碳酸锂长期在30万元/吨以上,导致终端锂电池价格居高不下,从2021年底的约0.55元/Wh飙升至2022年底的约0.89元/Wh。

一位钠电池初创企业创始人告诉经济观察报:“碳酸锂价格上涨,让我之前的工厂利润被严重压缩。当时我想,碳酸锂价格涨得这么高,肯定不是尽头,而且我自己也能做钠电,就出来单干了。”

作为锂电池的替代品,钠电池在彼时迎来了高光时刻。

“刚开始是下游电池厂的订单变多了,后来投资者也来了。”上述钠电池投资人告诉记者。

资本市场不断“催熟”这个行业。前述创始人告诉经济观察报:“之前大家在实验室里拿政府项目,没有什么紧张感,朝九晚五都算刻苦,拿了钱之后每天都在想能不能更快出产品、拉产线。”

胡玉刚从锂电上市公司出来“单干”的原因很简单:他在朋友圈看到宁德时代钠电池发布会,跟几个老同学研究了一下,自己也能干,干脆就出来了。

在给投资人讲公司规划时,他将目标锁定在储能电池市场。胡玉刚在商业计划书上提到,他选择了复合磷酸铁钠路线(聚阴离子的一种)。一方面,该技术可以复用以往他在磷酸铁锂领域的建设经验;另一方面,复合磷酸铁钠具有安全稳定、循环性能好的特点,被业内公认为更适合储能场景的钠电池技术路线。

胡玉刚分析,钠电池具有循环次数长、充放电能力强以及不会失火等优点。尽管其能量密度稍低,但“体积恰好是储能电池最不看重的一点”。

储能系统通过充放电赚取电费差价,一次充放电即为一次循环,锂电池储能系统循环次数大约在1000次,钠电池能做到1500次以上,收益能提高一半。

钠电池的充放电能力更好。比如锂电池在充放电时,效率约为87%,即100度电每次最多充放87度;而钠电池的效率能接近100%,每次充放电相比锂电池可以多出13度电。如果以1000次循环计算,累计差距可达13000度电。

两年前,胡玉刚的产品终于在实验室跑完了数据,准备进入市场。

结果发现,用钠电池制作的储能电池与原有的储能电池集成系统不适配,一方面体积较大放不进去;另一方面逆变器产生的电流不稳定,需要更换一套新的电子电路设备。

2024年初,胡玉刚开始为海外房车市场开发储能电芯。“房车需要小型储能设备,对体积和重量都有严格要求,我必须把能量密度做得高一点。”

2024年中,他偶然间遇到了一名贸易商,对方告诉他有一个面向东南亚的两轮电动车项目,正在进行“油改电”,可能需要钠电池产品。

通过这名贸易商,胡玉刚敲定了一份价值百万元的合同,终于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出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迅速搭建起一条千吨级的正极材料生产线。

目前,胡玉刚的公司一共有两款产品:一款是高压实、长循环的产品,主要用于动力市场,包括两轮车和四轮车;另一款是高倍率产品,主要应用于启停电源、储能和电动工具。

胡玉刚告诉记者,虽然听说东南亚国家不安全,但他今年仍计划去一趟,因为他们的客户正在那里销售钠电池两轮电动车,“一定要去的”。

碰壁的销售

“上车”是钠电池最初设想的应用场景。2021年,宁德时代将钠电池应用在电动车上的计划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然而,钠电池在“四轮车”领域的应用进度并未达到市场预期。2024年,钠离子电池A00级乘用车销量仅为约200辆,其中搭配宁德时代钠电池的奇瑞车型约百辆。

一位钠电池电芯企业销售人员介绍,从短期来看,钠电池较难应用在四轮车上,因为车企需要稳定地进行大规模生产,而钠电池及其配套零部件没有经过生产验证,且钠电池的工艺还不稳定,迭代速度非常快,车企疲于应对。

钠电池“上车”的另一个场景是两轮车,但这个场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两年前,一家锂电池巨头的钠电业务市场化负责人找到了一家愿意试验钠电池产品的两轮电动车厂。但当他准备寄样品时,客户突然告知不再试验样品了。

后来他才明白,客户突然放弃钠电池方案的原因是该公司的锂电部门也想开发这一市场,担心钠电池“拔得头筹”,于是陆续说服客户放慢钠电池测试进度。

在两轮电动车市场,钠电池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传统上,两轮电动车主要使用铅蓄电池。由于之前对两轮电动车整车重量的限制,部分续航里程较高的两轮电动车开始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电池。钠电池的出现,对铅蓄电池来说多了一个能量密度更高的对手,而对锂电池来说则出现了一个安全性更高的竞争者。

铅蓄电池厂商试图通过使用石墨烯来弥补能量密度上的不足,锂电池厂商则在改良集成系统,以降低起火风险。

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放宽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制,将整车质量从55kg提高到63kg。据工信部介绍,按照55kg的重量计算,使用铅蓄电池的车辆续航里程只能达到40公里左右,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胡玉刚说,目前钠电池在两轮车上的应用还面临两个大的难点:一是产业链尚不健全,用户体验感较差。使用锂电池或铅蓄电池的消费者可以随时在附近的维修点更换电池,但购买钠电池电动车的消费者则需要在网上购买电池,等待厂商配送后再找人安装;二是价格高。

找出路

上述钠电池的投资人,在三年间对钠电池的应用场景每年都给出了不同的判断。

2023年时,该投资人认为钠电池在动力市场替代锂电池“是很符合逻辑的”;2024年,他又发现“做储能的企业肉眼可见地变多了”;到了2025年,他的最新观察是,“很多厂商开始盯上了启停电源市场”。

启停电源主要用于汽车的启停系统。与传统电池相比,启停电源不用考虑能量密度,看重瞬时最大电流。因为只有电流足够大,才能唤醒相关的电子元件。此前,启停电源一直使用铅蓄电池。

钠电池在启停电源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因为它充电速度更快,意味着瞬时电流更大,同时在低温环境中性能稳定,不会出现“抛锚”现象。

根据高工产研数据,应用于启停市场的铅蓄电池成本约0.45元/Wh,钠电池未来有望将成本降至更低。

但胡玉刚说,随着锂电池价格的逐渐下降,也有车企逐步采用锂电池作为启停电源,尤其是一些豪华车品牌,这些品牌对锂电池的价格不敏感,且锂电池体积更小,能为整车设计提供更多空间。

从四轮车到两轮车,再到启停电源,在锂价不断下降、性价比不断提高的压迫下,业内人士对钠电池的想象空间越来越逼仄。

目前,锂价尚看不到重回高位的迹象:产能的快速扩张使得锂电池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0%—70%。

目前,钠电池价格约为0.5元/Wh,高于锂电池,且能量密度也低于锂电池。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300Wh/kg,而钠电池只能做到150Wh/kg。

一名钠电池初创企业的市场经理说,从现在的市场反馈来看,钠电池的优势仅剩下低温性能优异和倍率性能好——即充电速度快。

前述创始人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钠电池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性价比没有优势,别人为什么要用钠电池?”

熬出头?

在持续辗转后,一些头部企业的动向为市场带来了一些想象空间。

雅迪电动车在2024年9月和2025年1月发布了多款钠电池两轮电动车。一家向其供货的钠电池销售人士分析:“两轮车厂商急于推出钠电池相关产品,一方面是要显示自己的科技实力,另一方面也是想得到更多数据,验证钠电池能否替代铅蓄电池。”

2024年底,海辰储能发布了其首款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采用聚阴离子技术路线,并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实现GWh级别的量产。同样在2024年底,比亚迪也发布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正式上市。

比亚迪储能英国和爱尔兰负责人王凯介绍,相比锂电池储能,钠电池储能的成本在理论上更低。此外,钠电池还具有更高的充放电速率、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

容百科技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也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领军企业。2024年,该公司逆势加大了钠电池的研发投入,多款动力和储能端产品在海内外头部客户完成卡位,并持续进行小规模交付。该公司的量产产线及产品已通过国内外重要头部客户的审核,并获得了批量订单。根据其2024年半年报,容百科技一共有两个钠电池研发项目,预计投入规模合计约6000万元。

容百科技方面介绍,钠电池在启停应用场景中,低温环境下,传统低成本铅蓄电池的性能表现受限,难以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和重卡的需求,而钠离子电池则能保持高效的充放电性能,确保车辆启动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同时相较于高价铅蓄启停电池,其成本优势也更为显著。

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2024年11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已经研发完成,并具备在极端严寒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第二代产品在多项关键性能参数上实现了显著提升,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领域带来了更优质、更经济的电池解决方案。

2025年初,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未来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将在初期阶段替代小型车或短续航车中50%的磷酸铁锂电池。

在巨头的推动下,一些乐观者已经将2025年视为钠电池规模化落地的元年。但在行业中,企业仍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

“只有真正找到客户的钠电池企业,才能在现阶段拿到融资。如今,已经不是仅靠实验室数据或量产线数据去说服资方的阶段了,这会导致一些拿不到订单的企业赚不到钱,慢慢死掉。”上述投资人告诉记者。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共有23家钠离子电池企业进行26轮融资,同比减少近一半,融资金额普遍在数千万元级别左右。

一方面难以依赖外部输血,另一方面市场化难见起色,钠电池企业几乎都处于“失血”状态。“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现在企业的订单大多不支持产线满产满销,导致成本难以摊薄。”上述钠电池初创企业高管说。

胡玉刚说:“我们现在有一些长期资金,但也暂停了后续的扩产计划,先过冬。也有企业想来收购我们,主要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在一些从业者看来,钠电池依然有想象空间。地壳中钠的储量为2.75%,储量丰富且分布均匀,成本低廉,且供应链自主可控。相比之下,地壳中锂的储量仅为0.0065%,相差400倍以上。此外,钠电池还有低温下性能表现好、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不会失火等优势。

尽管目前钠电池能量密度约为锂电池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只要将成本降下来,在性价比上超过锂电池,就依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这也是一批大型企业依然持续投入钠电池的原因。

上述大型锂电企业钠电池市场负责人说:“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我们必须对所有前沿技术路线保持关注并持续投入,钠电池即这样。我们在研发的同时,也会去研究这款产品到底能不能在市场上实现大规模的替代。一旦钠电池迎来爆发,我们也绝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胡玉刚系化名)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