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利好突袭!大涨超350%!

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02-15 09:59:39

(原标题:利好突袭!大涨超350%!)

  
  
  
  
    

外围市场上,中国资产被爆炒的态势愈发猛烈!

  
  
  
  

昨晚,除了文远知行美股大涨,还有一只中概股——因立夫,在最近三个交易日表现极为强势。2月 11日,因立夫收盘价仅为4.63 美元,此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持续上涨。昨晚,其最大涨幅超过113%,最高价突破21美元,短短三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高达350% 。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火爆有关。昨晚,机器人又有利好传来:科技巨头Meta入局,宇树科技升级算法。

公开资料显示,因立夫的国内运营实体为伊瓦特机器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伊瓦特成立于2016年9月28日,这就意味着因立夫事实上在机械臂市场深耕超8年之久。

  
  
  
  
    大涨350%   
  
  
  

在文远知行的火爆背后,有一只机器人概念股的表现亦十分火爆。2月11日,因立夫的收盘价为4.63美元,随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暴涨,昨晚最大涨幅达到了113%以上,最高价破21美元,三个交易日大涨350%。

 

资料显示,2024年12月10日,来自福建泉州南安的伊瓦特机器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实质控股股东INLIF LIMITED因立夫有限公司在美国证监会(SEC)官网更新披露招股书,股票代码INLF,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其于2023年11月6日在美国SEC秘密递表,后于2024年5月21日公开披露招股书。 

因立夫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销售自有品牌iNLIF(因立夫)的注塑机专用机械臂,并为所销售的机械臂提供安装和保修服务; 注塑机专用机械臂配件的销售,包括传送带、焊接底座、减速机安装板等;注塑机专用机械臂原材料及边角料的销售;向通过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经营实体注塑机专用机械臂的客户提供安装服务。其中,机械臂的安装及保养服务是因立夫的核心业务,2023年该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7.83%。

无疑,因立夫正是因为机器人概念而爆发。

而就是这两天,机器人行业又迎来多重利好。

  
  

首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撰文表示,在先后进军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领域后,科技巨头Meta确定了公司的下一个大赌注:AI人形机器人。

  

其次,从商用的角度来看,宇树科技在其京东官方旗舰店上架了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型号分别为UnitreeH1和G1。2月12日,9.9万元起售的G1人形机器人首批销售订单就已售罄(目前宇树的新款人形机器人已在京东下架)。

  

第三,从技术层面而言,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布了名为 “HoST”(Humanoid Stand-up Control)的强化学习框架。借助该框架,人形机器人能够从零起步,学会在各类真实场景及任意地形中,以不同姿势迅速站立。此外,宇树科技官方于昨晚发布最新视频,并配文 “算法升级,任意舞蹈任意学”。从视频里可以清晰看到,该款机器人实现了流畅自然的舞蹈表演,无论是拍手还是扭腰等动作都游刃有余,且能够跟随音乐节奏翩翩起舞。

  
  
  
  
  
    量产前夜的躁动?   
  
  
  

那么,因立夫的股价是否就是机器人量产前夜的躁动呢?分析人士认为,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的确存在这种可能。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针对Optimus再度对外释放了清晰的量产规划:2025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接近1万台,未来每一年出货都将是数量级式提升。

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积极鼓励人形机器人发展。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安徽也形成了各自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启动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超万台,到2030年,预计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500万台左右,市场需求会升至约7500亿元。头部公司将机器人产品推向量产,将对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带来重大影响,国内的整机和产业链环节有望显著受益。

天风证券认为,当前DeepSeek主题行情围绕着“对标脑力劳动者”(云服务、各类ToB软件以及服务这些软件的基础设施)和“对标体力劳动者”(机器人、智驾)两大逻辑展开。这两大逻辑分别对应“投资渠道平台”和“投资制造业”,前者的关键是增收,例如云平台的主要逻辑是“AI模型便宜了会有更多人来用”;而后者的关键则是降本——机器人进阶产业趋势主要症结可能是成本较高,距离成为类似汽车的家庭大件消费品的设想还差很远。这两条主线难说哪条更好,分别适合不同的投资者,如果喜欢2019-2021年的新能车行情,那么适合机器人;如果喜欢2014-2015年的传媒互联网行情,那么适合云服务和软件。

  
  

责编:林根

  

校对:苏焕文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