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1 19:32:50
(原标题: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有何要点?专家:借全运会打造全民健身“毛细血管”网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明确聚焦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要点》提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码”的标准研制和试点,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要素融合发展。同时,《要点》还提出办好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充分发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综合效益,牵引推动群众赛事活动广泛开展。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2024年至今,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包含23个大项、166个小项的全运会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024年5月至11月,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也在全国范围展开,共举办6000余项赛事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超过200万人。
“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让群众的健身休闲和运动参赛有效衔接,打造了全民健身的‘毛细血管’网络。”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青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丰富的赛事活动既促进了各项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也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还扩大了全运会赛事的影响力和综合效益。
乘全运之风,如何进一步做好群众体育赛事工作,发展大湾区体育产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广州体育学院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体育商学院执行院长周结友建议,应借助全运会机遇,拉动更多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助力大湾区群众体育保持较好发展,形成持续的经济社会效益。
设想一下,当你在健身时,你的运动数据将通过“运动码”实时传输到健身教练的终端,让教练及时调整你的训练计划,帮助你提升健身效果、降低受伤风险。
“运动码”将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运动体验。《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较2024年最大变化之一,就是推进“运动码”有关标准研制和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要素融合发展。
早在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创建涵盖全民健身群众组织、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器材装备等内容的数字化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模式。
数字技术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数字体育,已成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满足人民多样化健身需求的重要路径。
全民健身“运动码”旨在打造跨地域、场景、平台、时空的线上线下大数据平台,同时通过该平台建立运动档案,掌握全民健身发展情况。“运动码”建成后,市民可以通过扫码预定运动场馆、预借运动器材、参加赛事活动等,享受参与体育锻炼获得相应积分、优惠券等福利,有助于更多拉动体育消费。
据了解,目前全国多地正在推进“运动码”工作。2023年,浙江温州推行“百姓运动码”,市民可通过运动码记录个人运动数据、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去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四川成都召开全民健身“运动码”推进工作会,借成都举办2024世园会、2025世运会的契机,积极促进“体旅科商”融合发展。去年11月,湖南长沙召开全民健身“运动码”标准立项启动会。
刘青认为,推进“运动码”可以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公共服务场景,同时,可以引导各类资源、资金向城市、社区的末端、基层延伸,调动更多的市民参与体育锻炼、从事运动,形成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火热局面。
“打造智慧化、数字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离不开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刘青建议,要通过制定覆盖“运动码”设计、开发、应用及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技术规范与标准,有效提升全民健身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有效促进各地区、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利用数据要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赛事活动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抓手。《要点》提出,支持鼓励各类群众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推动群众赛事活动与旅游、文化、商业等深度融合,以赛事经济点燃消费活力,进一步刺激和带动体育消费。
2024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文旅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的通知》,各地相继开展的体育赛事“三进”实践,在推动地方体育赛事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赛事,尤其是品牌赛事,所发挥的‘商业触发器’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周结友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赛事是推进体育与旅游、商业、文化等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蕴藏巨大的经济潜力。未来应进一步发挥赛事的乘数效应,大力发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促进体育发展与城市品牌建设双向赋能。
2025年,粤港澳三地将共同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作为举国瞩目的重大赛事,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良好契机。
《要点》提出,坚持“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办好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充分发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综合效益,牵引推动群众赛事活动广泛开展。
2024年至今,各地积极开展“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项目包含23个大项、166个小项,为体育爱好者提供登上全运会的舞台展示运动成果的机会。2024年5月至11月,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共开展6000余项赛事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超过200万人,其中,县级及以下赛事活动达到4000余项,实现全民健身的普及和便捷。
全运会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的扩容升级起到了显著作用。“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让群众的健身休闲和运动参赛有效衔接,打造了全民健身的‘毛细血管’网络。”刘青认为,这些赛事活动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发展提供了重要“牵引”,既促进了各项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也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还扩大了全运会赛事的影响力和综合效益。
根据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全省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超18万场。
乘全运之风,如何进一步做好群众体育赛事工作,发展大湾区体育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居民对健身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高,而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将进一步激发大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周结友认为,应从需求侧发力,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倒逼”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还应借助全运会机遇,拉动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助力大湾区群众体育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形成持续的经济社会效益。
智通财经
2025-02-11
智通财经
2025-02-11
和讯财经
2025-02-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1
智通财经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