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08 23:58:33
(原标题:预亏过亿扣非连亏7年,翰宇药业怎么了?)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肖洒 编|深海
业绩连年亏损的翰宇药业,并未在2024年扭转颓势。
根据公司不久前发布的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亏损1.4亿元至1.9亿元,扣非净利润2至2.5亿元。
至此,公司将出现连续三年净利润亏损,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翰宇药业控股股东、实控人曾少贵、曾少强、曾少彬为一致行动人,且三人为兄弟关系。最新公告显示,“曾氏三兄弟”似乎资金链紧张,其超90%持股已被质押。
此外,翰宇药业还和原总裁发生恩怨。去年11月,翰宇药业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高管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已经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袁建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扣非净利润将连亏7年
资料显示,翰宇药业的产品分为制剂和原料药两大类,主要产品包括多肽制剂药品、多肽原料药、客户定制肽、美容肽、固体制剂药品、医疗器械、多肽护肤品、大健康类产品等多个系列。
从上市之初到2018年前,公司业绩一度表现亮眼。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上市,翰宇药业的营收从当年的1.66亿元增至2017年的12.46亿元,净利润从8047.44万元增至2017年的3.3亿元。
但从2018年开始,公司业绩急转直下。一方面,当时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密集推进;另一方面公司此前收购的成纪药业突然“暴雷”,公司大手笔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公司在2018年净利润亏损3.41亿元。
2019年,伴随着公司总裁袁建成的离开和医药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翰宇药业更加被动。
公司在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受新医保执行、医保控费等政策实施影响,已上市产品特别是老产品降价压力较大,同时受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开始执行的影响,医药终端备货、库存调整,公司制剂产品的销售收入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制剂产品共实现销售收入4.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14%。
2020年,翰宇药业再次亏损6.1亿元。连续3年亏损后,公司在2021年短暂盈利,2022年和2023年再陷入亏损。而公司扣非净利润,自2018年以来一直为负数。
其中2023年,公司的营收已减少至4.31亿元,远低于2021年的7.36亿元。
对此,公司在回复交易所问询时解释,报告期内国内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2023 年国家第七批、第八批集采的集中执行带来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报告期内国内制剂除去氨加压素外的5个产品6个规格陆续全部纳入集采。
此外,国内营业收入下滑趋势同仿制药行业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都受到集采降价的统一影响,公司多肽类产品为强治疗属性的医疗终端专属产品,医院处方是唯一的销售增长的途径,国家渠道管控严格,多肽类针剂不能进入零售终端以及第三终端销售,一旦进入集采销售收入就会大幅下滑,故导致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
业绩颓势之下,翰宇药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公司已涉足“减肥药”战场,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化药 2.2 类新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得临床批件,还与浙江三生蔓迪有限公司就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达成合作。
除此之外,翰宇药业还押注出海。过往的调研活动中公司称,2024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增至 45%,2023 年占比 26%,2022 年仅 11%,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意味着公司国内受集采环境影响的压力基本出清,国际业务增速迅猛,对公司合并报表带来积极拉动作用。
公司透露,自2023年9月以来,签订的累计数亿元制剂和原料药海外订单已陆续发货,并在下个季度集中进入履约发货期。
不过,由于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公司能否靠此翻身还具有不确定性。
公司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公司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4亿-1.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5.1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亿-2.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5.91亿元。
实控人三兄弟合计超90%持股质押
2024年三季报显示,曾少贵、曾少强、曾少彬三人为兄弟关系,为翰宇药业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早在2011年3月,翰宇药业IPO之际,曾氏家族三兄弟共计持有上市公司66.257%的股权,占绝对控股地位。
此后经过多轮股权稀释,截至2024年9月30日,曾少贵持股11.16%、曾少强持股7.15%、曾少彬持股2.46%。
去年3月6日晚间,翰宇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曾少贵、曾少强将其所持的3.70%股份以非交易过户的方式转让给高新投,转让的股份数目合计3260.48万股,转让价格为12.40元/股,转让总价为4.043亿元,均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本息。
此举在财经评论员皮海洲看来,这次转让股份可能是一次“质押式减持”。
另据长江商报统计,2018年以来,通过协议转让及二级市场减持,曾氏兄弟累计套现超过21亿元(含上述以股抵债)。
除此之外,“曾氏三兄弟”的持股还存在高比例质押情形。
去年11月13日晚间,翰宇药业发布的公告显示,曾少贵持股比例达11.16%,所持股份质押比例达97.16%;曾少强持股比例达7.15%,所持股份质押比例达92.66%;曾少彬持股比例达2.46%,所持股份质押比例达52.95%。
综合来看,“曾氏三兄弟”合计持股比例达20.76%,所持股份质押比例达90.37%,且在未来半年内三人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 1.39亿股,对应融资额为 5.1亿元。
通常来说,如果公司股价下跌,股东质押风险就会增大。有券商人士曾指出,一旦未来股价波动触及质押平仓等问题,前期的高比例股权质押无异于饮鸩止渴。
不过,翰宇药业认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信情况、财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预计未来还款资金来源为自有及自筹资金。其所持股份不存在平仓或被强制过户的风险。
原总裁被判刑三年六个月
雷达财经注意到,翰宇药业原总裁挪用资金案曾引发广泛关注。
2022年1月25日,翰宇药业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原董事、总裁袁建成因涉嫌职务犯罪已被批准逮捕,同时原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朱文丰因涉嫌职务侵占已被刑事拘留。
彼时翰宇药业还表示,以上案件均为公司内部自查发现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袁建成所涉及的职务犯罪资金现已追回3600余万元。
不过据第一财经获得的一份关于袁建成的法院判决书证实,早在翰宇药业披露上述袁建成涉案之前6个月,他就已经被刑事拘留,且系向公安机关主动投案。
紧接着2022年2月15日,公诉机关向南山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认为被告人袁建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巨大,应当以挪用资金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年后,南山区法院一审认定袁建成非法挪用公司资金1685万元,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但是2023年9月13日,翰宇药业又发布公告,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南山区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去年7月4日,翰宇药业再次披露,南山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虽然重审后的刑期有所减少,但袁建成不服继续提起上诉。很快,案件进入终审。
去年11月,翰宇药业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而从公开信息来看,袁建成和翰宇药业不仅有着“甜蜜”的过往,而且曾帮助公司搭建多肽业务基础。
天眼查App显示,翰宇药业的前身深圳市翰宇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公司招股书曾提到,翰宇药业的多肽药物研发团队从 1998 年开始从事多肽药物研发,并采用了当时较为成熟的液相合成技术,在实验室得到了部分寡肽的小试样品,但在中试放大研究时遇到了诸多难题。
这时,从美国留学回国的袁建成采用当时发达国家正处于产业化研发阶段的多肽合成技术固相合成技术,进行多肽产品的小试与中试,并获得成功。
袁建成的作用还不止于此。1963 年出生的袁建成,从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并在该机构工作数年,1999年来到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
即便当时在美国,袁建成也不断提供国外在多肽药物技术领域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导翰宇药业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和运营。
2002年,袁建成回国。但履历显示,一开始袁建成没有加入翰宇药业,而是重新回到到第三军医大学全军烧伤研究所并任职副所长。期间,袁建成仍继续指导翰宇生物的多肽药物研究实验室,并提出“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
2004年起,袁建成担任翰宇生物副总裁,并在2007至2019年,长期担任翰宇药业总裁。这期间,翰宇生物也改名为如今的翰宇药业,于2011年成功上市。
对于翰宇药业的后续发展,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翰宇药业(SZ300199)$
证券市场周刊
2025-02-09
雪豹财经社
2025-02-09
乐居财经
2025-02-09
巨潮WAVE
2025-02-08
巨潮WAVE
2025-02-08
共工财经局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