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19:36:06
(原标题:2024年三路化债资金3.38万亿元,2025年有哪些化债新思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024年无疑是地方化债的大年。一方面延续2023年一揽子化债政策,安排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债。另一方面四季度进一步加大了化债力度,明确未来几年陆续化解12万亿元隐性债务,其中2024年四季度仅1个月的时间,就落地了2万亿元置换债券用于化解隐性债务。
从2024年实际发行落地的用于化债的地方债券来看,机构统计三路化债资金共计约3.38万亿元,包括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5018亿元,用于化债的“特殊”新增专项债券8778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2万亿元。
2024年内落地3.38万亿元化债资金,是近年来化债力度最大的一次,将地方政府从疲于应付化债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好地腾出精力和资金用于发展。展望2025年,可以预判到2.8万亿元化债资金将继续落地,不过考虑到2025年地方财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以及地方债务形式多样化等现状,地方债务防风险仍是各地的重点工作。
2024年落地的3.38万亿元化债资金中,力度最大的是四季度密集落地的2万亿元专项置换债券。
从2024年11月18日河南打响化债第一枪,到2024年12月18日北京实现收官,仅1个月的时间里,2万亿元置换债券完全落地。
从配额来看,江苏获得2511亿元额度,湖南获得1288亿元,河南为1227亿元,贵州为1176亿元,四川为1148亿元,山东(不含青岛)为1113亿元,湖北为982亿元,安徽为980亿元,云南为878亿元,天津为771亿元,重庆为771亿元,辽宁(不含大连)为667亿元,这些省份获得额度居前。
2024年11月27日,江苏省财政厅提交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江苏省2024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显示,江苏争取新增一般债务限额214亿元、追加专项债务限额4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00亿元、下达债务结存限额625亿元、一次性下达分三年实施的专项债务限额7533亿元等,明显超出全国十分之一基准线且规模均为第一,大大缓释化债压力,增强发展后劲。
从目前部分省份公开的预算调整方案来看,提高6万亿元地方债务限额分三年实施的化债安排,2025年、2026年各省置换债券配额,可能与2024年额度相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江苏省预算调整方案明确,获得财政部一次性下达三年限额7533亿元,2024年~2026年每年2511亿元;四川省预算调整方案表明,财政部下达四川2024年~2026年限额3444亿元,每年1148亿元。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国务院一次性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实施。根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按照全国统一比例,分配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一次到位,体现政策公平性,形成稳定化债预期。6万亿元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允许地方用于置换纳入监测范围的各类隐性债务。
2024年落地的另外1.38万亿元化债资金,其资金来源渠道则包括再融资债券、新增专项债、盘活债务结存限额等。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债务化解方式更为多元化,全年累计发行化债资金3.38万亿元。其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5018亿元,区别于再融资债券多用于偿还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该类“特殊”再融资债券是用来偿还存量债务,占全部再融资债券比重约9.8%;发行8778亿元多用途专项债,区别于新增专项债多用于扩大项目投资,该类“特殊”新增专项债是用于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占全部新增专项债比重为21.9%。
2024年安排部分“特殊”再融资债券和“特殊”新增专项债,是延续2023年一揽子化债的做法。2024年从地方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4000亿元,用以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则是不常见的做法。
所谓地方债务结存限额,是因为地方债务余额往往低于地方债务限额,这里存在一定灵活空间。上一次动用地方债务结存限额是2022年,当时是为了稳增长,为了增加地方扩大投资的资金,动用了5000亿元。2024年动用4000亿元结存限额,从地方实践来看,既有用于扩大地方投资的,也有用于化解存量债务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部分省份2024年11、12月份的预算调整方案发现,2024年财政部在分配4000亿元结存限额时,会在不同的省份间进行调剂,回收部分省份的结存限额,给部分省份更多的结存限额。比如,江苏、四川、贵州等省份2024年四季度新增的结存限额(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全部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其中,贵州新增90亿元结转限额,将结转2025年分配使用。北京、浙江等省份2024年四季度新增的专项债限额,则全部用于扩投资、稳增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4年中央和地方确实在多渠道找钱,一方面要化解债务、防范风险,确保地方稳健运行;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要积极作为,通过增加债券发行来带动地方投资。盘活4000亿元债务结存限额,是从补充地方综合财力的角度来看,各地具体怎么使用,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存量债务负担较重的省份,可能会更多用于化解存量债务。对于那些债务负担较轻的省份,可以更多用于新的投资项目或者在建项目。
2025年仍有2.8万亿元地方债券用于化债,包括2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8000亿元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
目前,2万亿元置换债券在加快落地。截至1月22日,已有8个省份或者单列市对外披露了化债债券发行计划,包括青岛、湖北、天津、海南、河南、北京、山东、厦门,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债券规模合计约1719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5年地方行动比较快,预计2025年上半年发债速度会明显快于2024年。因为以往年份每年城投债还本付息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近三年财政部每年安排2.8万亿元化债资金,应该能比较好地缓解地方隐性债务压力。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隐性债务存在形式多样,比如部分存量PPP项目可能带来新增隐性债务等,依然有些潜藏的风险。2023年1月,北京、广东对外宣布实现隐性债务清零。2024年12月,北京发行了一批再融资债券,包括47亿元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01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2024年10月,广东发行了约169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该笔债券资金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1月8日,浙江省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用足用好国家化债政策,加强全口径债务监测和常态化风险预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湖南省2025年预算报告指出,2025年要加大安全守底投入,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全方位强化政府债务、基层“三保”、中小金融机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防控,助力楼市稳定健康发展,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何代欣表示,地方债务形式比较多样,地方政府需要应对的问题比较多,地方债风险依然存在。不过,各方比较重视地方债风险,警觉性比较高,而且地方化债经验比较丰富,能更好地推动财政和金融的协调。2025年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工作,要落实好化债资金,可以适当拓宽债务置换、风险覆盖的范围;对于地方的一些存量资产,可以通过盘活资产来减轻部分债务压力等。
温来成表示,预计2025年地方新增专项债规模会进一步突破4万亿元,专项债成为地方举债融资的重要工具。要注重提高专项债的项目质量,尽量避免将债券资金投入到没有还本付息能力的项目上去,这是2025年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