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专访因数云CEO刘晟阳:加强各方共识、加快顶层制度设计 推动惠民保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24-08-30 09:57:00

(原标题:专访因数云CEO刘晟阳:加强各方共识、加快顶层制度设计 推动惠民保可持续发展)

中国网财经8月30日讯(记者 郭伟莹) 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的有力补充,惠民保自2020年得以迅速发展。截至2023年,惠民保累计覆盖保障人次1.68亿。基于天然的创新基因,惠民保突破年龄、既往症限制,有力促进社商融合发展,助力保险消费者知识教育。

同时,死亡螺旋、参保率及脱落率,成为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而其背后,更是映射出健康人群的获得感如何增强、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多方利益主体如何平衡等诸多问题。

近日,拥有保险业二十余年工作经验、现任因数云CEO刘晟阳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惠民保之所以能够快速迭代,离不开“政府指导+共保体承保+第三方运营”的模式。解决惠民保的死亡螺旋,核心在于解决健康群体的参保脱落。

刘晟阳表示,惠民保已经进入到平稳运营阶段,各方的关注重心将从参保上量,向如何做好大规模人群服务、整体赔付可控、提升参保人的获得感转变。他同时强调,政府部门在普惠保的推动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当前发展阶段,必须加强各方共识、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并适时调整修订。

天然具备创新基因

“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障”,加之老百姓对健康保障需求的激增,惠民保一经推出便引起高度关注,并自2020年加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实施。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在30省173个地区317个地级市推出243款惠民保产品,累计覆盖1.68亿人次。

从保障方面来看,惠民保的产品责任在过去几年实现快速扩容,从最早部分城市仅在医保目录内提供保障,逐渐扩展到医保目录外,并加入特药和健康管理服务,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了兜底保障,增强了参保人及家庭面对疾病时的经济风险抵御能力。例如,“北京普惠健康保”囊括医保目录内外、114种特药保障,以及陪诊、上门护理等健康管理服务,2024年度参保人数升至425万;“深圳惠民保”纳入罕见病、港澳药械通,以及癌症早筛、代煎中药、洁牙等健康管理服务,连续两年获超600万人参保。

这两个超大城市惠民保项目的主运营平台都是保险科技创新企业因数云。在因数云CEO刘晟阳看来,惠民保天然具备创新基因,对于商业健康险来讲,是一次巨大的进步。第一,惠民保不限年龄、不限既往症,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第二,采用共保体经营模式,有利于整合行业线上线下资源,分散经营风险。第三,促进社商数据融合,真正实现”一站式”结算,提升理赔运营效率,更好地服务老百姓。第四,大部分城市的惠民保都开放了医保个账支付,职工参保人可以用个账为家人办理惠民保,活化了医保资金的使用。

刘晟阳表示,从2015年惠民保“雏形”,到2020年惠民保元年,再到目前发展的整个进程来看,惠民保之所以能够快速迭代,离不开“政府指导+共保体承保+第三方运营”的模式。其中,第三方平台的作用也逐渐清晰,包括通过数字化营销与精细化运营,促进参保和续保;依托数字技术优势,提升了传统理赔的效率,在老百姓体验感提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惠民保也有利于老百姓的保险知识教育,帮助唤醒老百姓对于健康保障的意识,从而促进商业健康险的长期发展。

发力健康促进服务

然而,就像硬币的AB面,死亡螺旋就像是悬在惠民保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3年11月中旬,退出市场的惠民保产品为73款,占比25.7%。另据报告显示,虽然惠民保的总参保人数稳定,但每年仍有20%-30%的人群选择退出。

对此,刘晟阳认为,死亡螺旋问题一直存在,但目前来讲,并未感觉到真正来临的阶段。据刘晟阳观察,除去政策主动管理、正向推动聚合,因经营问题选择退出的惠民保并不是主流。

刘晟阳进一步分析表示,死亡螺旋并非是惠民保独有的,而是整个商业健康险面临的行业难题。而问题的核心之处便在于如何解决参保健康群体的脱落。

那么,如何解决健康群体的脱落问题呢?从实操方面,刘晟阳给出三个方向的建议:第一,从产品设计本身入手。第二,引入健康管理类服务。第三,广泛开展保险消费者宣传教育。

刘晟阳表示,“获得感的直观感受首先来自于赔付”。产品层面,在“低频高损”的保险逻辑基础上,建议引入“高频低损”责任做补充。传统的保险理论将风险损失程度和发生频率作为划分,通常认为高频低损的责任不适合保险产品,其背后的原因是承保理赔的运营成本相应保险的赔付成本没有经济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链体系的日渐成熟,一些高频低损的责任具备可承保性。较为典型的,今年一些城市在惠民保的基础上,开始叠加互联网门诊险。“互联网门诊险能够实现在线支付结算,不再需要很多人力运营服务。”“同时,很多第三方平台拥有供应链的整合能力,能够通过大量的集采来降低药品供应价格,为参保人提供物超所值的体验感。“

服务层面,建议通过引入健康管理类的服务来提升获得感。刘晟阳直言,各城市在惠民保运营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尝试引入了各类健康管理服务,但目前对于健康人群的体验感提升作用还很有限。一方面是传统的健康管理服务以疾病为核心,与健康人群的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是受到预算的限制,参保人使用健康管理服务有较高的门槛,存在着发生率的局限性。

那么,如何扩大受益人群范围呢?刘晟阳认为,惠民保的筹资标准和赔付要求,注定了列支大量的预算购买服务的模式走不通。一种可能性是聚合参保人的采购需求,有组织的与健康管理类的供应商集采,为参保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折扣优惠,实质上是运营一个会员体系。另一种可能性,就是采用数字化的手段为全量参保人提供健康促进类的服务,比如AI健康咨询,在线健身课程等。他也透露,部分发达地区的惠民保项目正在考虑引入在线健身的计划。一方面,让健康人群实实在在拥有获得感,扩大受益人群范围;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居民健康状况,降低赔付率。刘晟阳表示,“这类数字化形式的、不一定以疾病发生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宣教层面,他建议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相关方面,联合加大保险宣传教育,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保险的本质,培养正确的保险消费意识。

各方共识亟待达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普惠金融、惠普性民生建设等领域作为要点。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划出当前普惠保险发展的重点领域。普惠保险作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党中央、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刘晟阳表示,普惠保险或者惠民保首先定位是普及性,即不设门槛、普遍满足老百姓的保障需求,这背后其实要求保险行业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能够支持保险公司放宽承保要求。其次,惠意味着给到老百姓实惠,并非是绝对便宜,而是较高的性价比。

“政府部门在普惠保的推动中承担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刘晟阳强调。一方面,老百姓和政府之间属于强信任关系,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会让产品拥有更多公共属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能够调动更多资源,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带动效率提升。

“在当前发展阶段,必须加强各方共识、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并适时调整修订。”刘晟阳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第一,建议从顶层设计角度,给予惠民保适当、明确的方法论指导。第二,建议制定专门的准备金制度,以平滑保险公司财务波动,促进项目更长远发展。第三,明确第三方平台角色定位,做好各方沟通和衔接,达成最广泛的共识。

为促进惠民保可持续发展,刘晟阳还建议,正确定位惠民保业务,允许保险公司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并允许保险公司进行商业化创新尝试。此外,共保体之间也要发挥专业协同优势,让惠民保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