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对话科蓝软件董事长王安京:金融机构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过渡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09 16:08:43

(原标题:对话科蓝软件董事长王安京:金融机构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过渡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金融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踏踏实实,实事求是。必须认识到,基于海外开源产品国产化,‘走捷径’,当前确是不得已的过渡,绝非‘鸵鸟政策’。” 金融IT上市公司科蓝软件(300663.SZ)董事长王安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王安京看来,中国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关系着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发展的根基,基于国外开源软件的国产化,是当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得不经历的一个过渡期,但最终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创新,必须把知识产权与底层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警惕基于海外信息产品的开源在国内的规模化发展

作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金融行业的信息数据安全关乎着国家安全。2020年以来,金融信创提速,对金融机构操作系统、基础软硬件及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早在2014年,原银保监会就出台《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也进一步提出金融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要以行业的安全、自主、可控为前提。

在金融信创浪潮下,国产数据库、国产操作系统厂商纷纷成立。据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测算,2022 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 403.6 亿元,预计 2027 年将达到 1286.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6.1%。

在王安京看来,2027年基础软件国产数据库的信创红利释放期将结束,到2025年这一市场将逐渐进入“淘汰赛”。“现在大概有200多家数据库厂商,但有研究机构统计国内数据库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微不足道,可能只有10多家的国产数据库厂商能活到最后,而高端的金融级交易型数据库则可能三五家,一些基于海外开源数据库发展的‘国产数据库’不可能垄断市场,尤其在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银行的金融级交易系统等核心战场,即使当前看似势头很猛,也只可能是过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软件,其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落地的工程能力要求较高,对安全性与稳定性也有较高的要求。为何会突然出现大规模的国产数据库厂商?

王安京坦言,在过去一段时间,基于国外开源软件“套壳”的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比确很高。早年,大量国外开源软件主要用于培训学习交流,并没有用于企业的生产系统,这几年,在若干“大厂”带领下,海外开源数据库的国产化爆发式发展,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生产系统。其实,业内专业人士都明白,如果没有掌握开源基础软件的知识产权与底层核心技术,是很难真正做到自主可控的,如放任大规模发展,“鸵鸟政策”可能埋下重大的隐患。

其实,完全区别于硬件设备和工业设计软件,24小时挂在互联网的信息交易类软件产品,尤其是海外主流的几款交易型数据库开源“不断供”,反而今后是国家最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在还是过渡期。

这一情况已在云计算领域出现。早期,采用BSD开源协议的Redis公司,允许云服务商自由分发和使用Redis代码,但随着相关补充条款引入后,Redis开源协议的变更,并针对商业软件服务商提出诸多限制,造成法律隐患。“只要采用了国外开源的软件,你就和它形成了供应链关系,有些‘国产数据库’升级,上生产还需要国外厂商再次授权,即使自行分叉开发升级,由于很难掌控底层核心技术,还是无法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王安京表示。

在大浪淘沙后,国产数据库市场还有多少空间?王安京认为,国内市场空间几乎无限大,目前针对不同金融业务场景,技术产品方向不同的国产数据库有不同的应用,例如管理类业务场景,流程性场景或金融交易场景等,对数据库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家大银行至少几百种业务系统,可能选择三到五家不同数据库,小银行也有可能使用两三家,现在银行客户已经认识到了数据库的适用性范围问题,底层技术越安全可控的数据库产品,越能应用于核心业务场景,金融交易性场景,不同类型厂商数据库可能互为补充”。王安京称。

记者了解到,王安京本人早年就是金融行业的数据库DBA,亲历了数据库国内外几十年商业版开源版的发展过程。科蓝软件强调,经过多年研发,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院共同发展的SUNDB分布式交易型数据库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自主的中国品牌数据库,而不是开源软件国产化。SUNDB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底层核心自主可控。过去几年,科蓝数据库已在银行核心交易性场景和电信运营商核心业务场景实现了成熟的应用。

金融IT服务商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成立于1999年的科蓝软件,最早是互联网银行技术服务商,推动了国内银行业从线下网点走向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数字银行的发展。IDC报告显示,科蓝软件连续八年在移动银行领域市占率达到第一。

尽管科蓝软件见证并推动了中国金融机构从电子化走向数字化,对于一众金融IT服务商而言,金融信创升级带来了营收的大幅增长,但大量线下定制化部署,使得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人工成本的增加侵蚀了部分利润空间。

对于科蓝软件同样如此。公司2023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科蓝软件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到1.2亿元,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下属被并购企业收入及利润下滑,导致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但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科蓝软件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30亿元、1.47亿元、1.56亿元,占应收的比重分别为12.53%、11.33%、13.27%。

金融IT公司正在经历一个转型阵痛期。“传统金融行业应用软件的竞争已经是一片红海,但科蓝软件躬身入局多年,早已超前布局和研发,并进入第二发展曲线 。”

今年科蓝软件的AI战略将正式启动,AI算力,AIDB和AI机器人将在几百家原有的金融客户群中陆续实现新的收入和利润,创造新的增长点。基于AI的数字化升级与国产化替代将是公司今后几年的快速发展转型的主营业务。王安京表示,大模型带来的AI浪潮与国产信创叠加,将为金融IT企业带来更多的转型机遇。

除了国产数据库之外,他认为大模型带来的AI智能算力需求与银行网点AI智能化产品,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原来的IDC主要是CPU算力,现在算力中心主要是GPU算力,目前GPU算力缺口还是非常大的。”王安京透露,公司在苏州相城高新区投资的智能算力中心目前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在下半年分期投入使用。他表示,算力中心可采用英伟达GPU与华为昇腾GPU,大概四分之一的算力用于科蓝软件自用,大部分算力主要服务于苏州本地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央企和国企。

“大模型在金融垂直领域训练后的行业模型应用空间非常大,将对整个银行体系有颠覆性的改变,无论从客户服务,市场营销还是风险控制,银行原有的业务都将实现AI智能化的升级。”王安京告诉记者,大模型行业垂直训练对银行业的变革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启动,国内多数银行的经营模式逐渐会以AI行业模型作为后台总控的大脑,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实现银行业务客服,营销,风控和管理。

近年来,针对银行线下网点的智能化,科蓝软件推出了直接替代网点高柜窗口人工柜员的AI智能高柜机器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软件硬件结合与互联网、物联网结合的方案,可以使线下的银行网点实现降本增效。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