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国出版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6 19:41:09

(原标题:中国出版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国出版(60194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有关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版主业巩固提升,治理水平有效提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98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2.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7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48.67%。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156.26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5.06%;净资产103.24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12.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2.62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13.36%。

  (一)出版主业优势得到新提升

  主题出版进一步突出特色做大规模。公司《复兴文库》作为重中之重,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协调保障,不断加大宣介发行工作力度,已累计发行超过5,000套,覆盖全国2,000余家图书馆。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出版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类选题单列,加强专题研究,重点跟踪管理。立足人文社科特色,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推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等统筹项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版《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等重点出版物;围绕“两个结合”理论真谛,推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十讲》《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一系列精品图书。

  出版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和各出版单位以改进年度选题论证工作为抓手,从源头上优化选题和产品线结构。突出“双效”导向,改进出版评奖办法,加强评奖成果转化,提高出版扶持效率。全年出版图书2.1万种,其中新书7,227种,重印率稳定在65%左右,新书单品种效率明显提升。

  各出版类别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文艺类市场份额保持第一,《额尔古纳河右岸》年销量突破350万册,累计销量超500万册,位列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年度销量总榜榜首、虚构类图书榜首;《欢迎来到人间》《星空与半棵树》《极简中国篆刻史》等一批新书热销。基础性出版第一品牌地位持续巩固,百科三版纸质版累计出版19卷,《中国佛教(中英文卷)》、《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清代诗人别集丛刊”(第二辑)、《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等基础性图书更好服务国家文化知识体系建设。

  (二)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全方位拓展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书香央企”“书香高铁”“书香军营”加快推进,开展读者大会、云展销、直播、短视频等新型阅读活动,在帮扶地区建立乡村阅读基地,136种图书入选农家书屋,让高品质阅读惠及更多读者。

  营销渠道持续拓宽。坚持深耕线下,扩大重点产品渠道推广和市场规模。密切与重点馆配渠道合作,优化公司特色馆配模式。统筹参加近20场全国重要展会,现场销售总码洋近1500万元,创近年新高。公司所属人民文学出版社持续挖掘线下潜力,邀请作家参加书展、走进书店带动销售,实体书店占有率提升0.2个百分点。中华灿然书屋在王府井(600859)重装开业,三联韬奋书店全年承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0余场。

  全面发力线上,努力形成自有直播团队为主的新格局。人民文学出版社自播业务年成交额近600万元。商务印书馆全年举办“学术有声”“自然大讲堂”等直播活动200余场,带动多种新书加印。积极开展社群营销,在小红书、B站等社交平台放大“种草”能量,以线上流量带动线下消费,三联书店新媒体矩阵粉丝总量超2,800万,中读平台用户超300万,人民文学出版社粉丝总量超480万,中华书局B站粉丝量位列出版社第一,品牌影响更深更广。

  (三)融合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公司及所属单位根植内容禀赋,加强大型学术文库、重点工具书等特色资源型项目数据化开发。中华书局承建的“国家古籍数字化资源总平台”完成初步建设,并开启多项大型古籍整理纸电同步融合出版项目。现代出版社打造“电子书+有声书”数字内容精品,数字出版销售大幅增长;三联书店中读平台等数字业务收入显著提升。围绕品牌IP促进资源价值转化,人文社“人文之宝”、商务印书馆“涵芬文创”持续推陈出新,大百科“中国故事IP”项目进入全面商业运营阶段。中华书局苏东坡数字人、东方出版中心AI主播一经推出广受关注。人文社、三联书店、现代教育、世图公司纷纷拓展研学业务,商报社充分发挥出版智库作用,举办11期“出版视点”活动,推出17篇深度行业报告。

  (四)“走出去”工作有序推进

  公司所属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评“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人民文学出版社荣获“中国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公司国际化工作“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等国际头部出版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参加马来西亚、塞浦路斯、法兰克福等重点国际书展和主宾国活动,持续推进公司优质产品和内容的对外传播。

  (五)资产经营能力持续提高

  2023年,公司有序完成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股票工作,落实了财政部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有效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公司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完成部分亏损子公司清算注销或股权清退。

  (六)公司规范运作体系进一步完善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整改整治成果,围绕出版主业、品牌管理、财务管理等重点经营管理领域制定、修订有关制度;公司紧跟监管新规,修订《公司章程》及21项治理制度。董事会深入学习《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领会制度精神,加强与独立董事沟通联络,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专业及独立性优势,促进公司规范运作,进一步健全公司合规管理体系。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稿)》,公司属于“新闻和出版业”上市公司。公司所处的出版传媒行业总体上属于传统行业。盈利能力受国家相关行业政策、税收政策以及纸张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因素影响较大。随着互联网出版的不断发展、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的升级,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行业主流趋势,行业整体呈现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态势。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出版行业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引领出版业融合发展迈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新阶段。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纳入工作原则。2022年4月24日,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工程项目、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未来一段时间推动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提出方向任务,明确主要路径,标志着出版融合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实施意见》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自2021年启动的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相互支撑,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出版业提升融合发展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年出版各类图书119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8.40册(张)。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

  根据图书行业咨询机构北京开卷发布的《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同比增长率由2022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向增长,同比上升了4.72%,码洋规模为912亿元,2023年短视频渠道超过垂直及其他电商,成为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2023年短视频电商依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带动整体零售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实体店渠道依然呈现负增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以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出版为主业,是集出版、发行、物资供应、印刷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出版企业。公司旗下汇聚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老字号”,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人民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中字头”著名文化出版品牌,拥有庞大的作者资源和读者群体,在中国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公司在承担国家出版基金、古籍整理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的规模上保持第一,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家重大奖项的数量上保持第一,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上保持第一,在版权输出数量上保持第一。

  1.出版业务

  公司出版业务以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为主,同时涉及教育出版。公司出版品种丰富,涵盖工具书、文学、语言、学术、政治、古籍、法律、经济与管理、音乐、美术、科技、生活、少儿、教材教辅、传记、动漫等多个细分领域。

  2.发行业务

  公司发行业务主要通过现代教育及其子公司中版教材公司开展,产品涵盖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国家教材的同步教辅、课外读物等,涉及书法、语文、幼儿安全教育等多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课程教材、地方教材与教辅,以及其他教育出版单位出版的地理、生物学等国标教材,产品已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份。

  3.物资供应

  公司物资供应业务主要通过中版联开展印刷物资经营,主要面向本公司子公司及外部客户供应国产及进口各类纸张、纸桨、装祯材料,以及代理各类印刷设备及印刷辅料。

  4.印刷业务

  公司印刷业务主要通过新华印刷开展出版物及其他印刷品的印刷与装订。新华印刷长期以来承担着党代会等党和国家重点图书和资料的印制服务保障工作,已连续52年承担了全国“两会”资料的印制工作,是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机关等机构的定点印制企业。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品牌优势

  本公司囊括了一批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和行业地位突出的优秀品牌出版社,包括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公司所属出版社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出版工程,拥有一大批经受时间检验、至今常销不衰、市场影响较大的品牌产品,涵盖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数字出版物等,代表了中国出版业的高水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时代风采,在出版行业拥有最重要、最广泛的影响力,形成了公司的品牌优势。2023年,公司将《复兴文库》作为重中之重,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协调保障,不断加大宣介工作力度。目前,已累计发行超过5,000套,覆盖全国2,000余家图书馆。举办各类主编宣讲活动,组织权威专家从多角度介绍《文库》的出版价值、思想价值及阅读价值,同时推进《复兴文库》相关“四史”学习辅导读本、革命思想史、民族复兴史产品集群选题策划工作。公司2023年度入选茅盾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和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等国家重大评选和项目数量全国领先,品牌产品集群继续壮大。

  (二)规模优势

  根据图书行业咨询机构北京开卷的资料显示,公司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占有率7.58%,动销品种超10万种,继续领跑行业;新书实洋占有率5.19%,位列行业首位并创近年新高。

  根据中国出版蓝皮书《2022-2023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统计,28家出版业上市公司2022年总资产约为2761.18亿元,较2021年增长4.87%;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约为1399.05亿元,较2021年增长4.63%,占总营收比例为97.56%。2022年出版业务营业收入排名,公司名列首位。

  (三)资源优势

  在单一媒体时代,一部作品的传播形式主要体现为图书。在跨媒体时代,一部作品的传播形式体现为图书、动漫、游戏、电影、音乐、数字产品等多种介质。但是,不管是在单一或者多介质的传播过程中,内容始终是根本。公司在文学、古籍、音乐、美术、学术、工具书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拥有丰富的作者、译者、内容资源,拥有大量优质图书的版权,以及一批著名作者的多介质版权。报告期内,公司出版图书2.1万种,其中新书7,227种。公司已积累起丰厚的内容资源储备和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在出版业的核心内容资源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也为公司推动优质内容资源在数字阅读、文创、影视、动漫、游戏、设计、演艺、互联网、旅游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与合作,共同打造新型文化企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走出去优势

  公司以成为“世界一流出版传媒企业”为战略目标,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公司通过开展出版合作、打造明星产品、策划交流活动、组织海外宣介等塑造中国出版“国家队”品牌形象,以书为媒讲好中国故事。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与众多国际著名出版企业和版权代理商强强联合,建立了较为深入的项目合作关系,2023年版权输出数量保持在近千种。

  (五)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集中了一大批各类型中高级人才,特别是编辑出版、营销发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对出版内容的政治要求具有较强的把关能力,对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对出版企业的运行规律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在选题策划、企业管理、渠道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能力突出。公司始终围绕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重实干、善创新、勇担当”的人才队伍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扎实开展全方位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三个一百”五类人才培训、中国出版“四力”大讲堂、编辑训练营等培训,有效推动了各类人才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8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2.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7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48.67%。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156.26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5.06%;净资产103.24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12.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2.62亿元,与上期同比增长13.36%。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针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报告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为建成出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规划》为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为重点工作指明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出版业融合发展给出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明确的工作抓手。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公司总体目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政治能力不断增强,公司各级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储备更加丰厚,组织领导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优质产品供给有效扩大。更好顺应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国家级奖项、国家级项目、优秀畅销书数量、市场占有率上持续领先,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单品种效益不断提升。建成国家文化产品集成与出版平台,融通作者读者、供给需求、线下线上、海内海外,形成新型文化出版生态。

  品牌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出版”品牌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更具竞争力。品牌企业更富时代精神,焕发生机活力。品牌产品和服务更具时代色彩,引领阅读风尚。形成品牌授权和特许经营有效模式,培育品牌新业态、新产品的动能更加强劲。

  新型业态贡献持续加大。初步实现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出版产业数字化达到更高水平。专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纵向整合对主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出版“走出去”工作有效增强。版权输出数量稳居国内第一,内容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一批行销海外的优秀图书。国际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出版人文交流不断加强。海外机构功能有效发挥,国际出版合作多维度深化,对海外文化需求和出版市场的把握能力得到提升。

  企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企业治理体系,科学管理能力、资本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集团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更加顺畅高效。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要求更加精准化差异化,各层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增强。

  (三)经营计划

  1.推进内容创新,巩固扩大出版主业竞争优势

  挺拔出版主业、延续出版文脉,是公司履职尽责的核心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公司将顺应时代之变,推出更多同新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出版精品。特别要把出版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中之重,推出更多同公司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主题出版力作。多措并举提高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努力保持图书零售市场份额领跑优势,努力保持重大项目、重要奖项入选数量领跑优势。

  2.推进业态创新,拓展延伸出版产业链

  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既深刻改变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也深刻影响文化业态、产业生态。公司将进一步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要求,进一步打破惯性思维,进一步统筹传统出版与新型业态协调发展,着力推动新技术在出版生产、传播、管理等环节的有效运用,着力推动自有数据、技术等数字资源要素的共享共通,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企业。

  3.推进品牌创新,努力塑造出版新风貌新气象

  公司将深化对核心品牌的梳理、保护和管理,挖掘整合品牌文化价值,推动品牌创新发展,持续打造新时代品牌企业矩阵,进一步推动公司和品牌大社正向发力、同向发力。深挖内容资源优势以品牌活动聚拢优质作者资源、渠道资源,有效应对渠道高度碎片化新形势,创新重点产品推广模式,建好用好公司自有新媒体推广平台,大力开拓系统、馆配、新媒体等外部营销渠道,围绕优秀品牌IP加强产品设计,开发更多国货“潮品”,推动传统品牌年轻化大众化。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

  出版行业长期以来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一直享受国家统一制定的优惠政策。本公司部分子公司目前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享受一般文化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享受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财税优惠政策,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公司经营业绩将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保持对出版及相关产业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的高度关注。

  2.新技术、新媒体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

  自从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来,基于人机对话可实现的业务场景得到飞速发展,多项已开发的应用程序可完成包括自动生成文本、图片,自动问答或摘要,自动撰写网页代码等多种任务,有观点认为AI技术将彻底改变出版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营销策略、印刷流程和内容创建等。作为国内大型出版上市公司,公司积极谋求出版融合发展,抓住技术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探索在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下的融合创新之路。

  3.知识产权被侵害的风险

  侵权盗版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我国图书出版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给出版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制定了诸多打击非法出版行为、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本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保护自有版权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在所有拥有版权的下属单位设置专门版权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规范运作公司版权事务;出版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时,签订严密的版权合同,明确责、权、利,杜绝版权侵权风险;跟踪调查市场上的盗版情况,积极参与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打击盗版活动;研发版权保护的技术手段。

  由于打击盗版侵权、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本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仍将面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风险,以及享有出版权的出版物被他人盗版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本公司以出版为主业,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增加公司生产成本,降低公司盈利水平。为尽量降低此因素影响,公司将继续坚持纸张集中采购原则,以提高议价能力,最大程度地确保出版用纸质量、供货,以及集体议价能力。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