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华安财险危局:近5年首亏,人事巨震致高管青黄不接

来源:全球财说

2024-04-25 23:02:21

(原标题:华安财险危局:近5年首亏,人事巨震致高管青黄不接)

老牌险企华安财险在经历了股权质押比例居高不下,股权交易遇冷后,在任13年的公司老人童清卸任总裁一职,一时间华安财险董事长和总裁双双缺位,陷入没有“领头羊”境地。而临时负责人由地方选拔远调至总部,或许说明了高层人才紧缺,也使这家号称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的保险公司未来发展蒙上阴霾。

 

2023年华安财险净利由盈转亏,投资端和承保端双线受阻,无不诉说着这家成立27余载的老牌险企,处境艰难。

 

 

总部高层调整规模大,却无人扛大旗

 

4月1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针对华安财险挂出两条信息。一张行政处罚单,一则人事任免书。

 

因华安财险吕梁中支存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行为,被吕梁监管分局责令改正,并罚款21万元。根据双罚制,对时任华安财险吕梁中支临时负责人李超予以警告,并罚款4.2万元。

 

统计发现,编制虚假材料、套取费用不仅是公司顽疾,向来也是保险业“重灾区”。监管部门重点整治下,处罚力度也是素来不会手软。然顽疾难医,一般发生在渠道费用高企,与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关。可见,华安财险改革之路道阻且长。

 

另外一则人事任免,则指向华安财险精算师岗位。公告显示吴向华总精算师任职资格被监管核准。其实,继总精算师ZHOUJUN辞职,已时隔一年有余。最初,公司拟任精算产品部总经理袁秀奇为公司总精算师,其任职资格已提交申报,并宣告其为精算临时负责人。然2023年第三季度袁秀奇临时负责人到期,也未获批准,且其已不在高级管理人之列。

 

事实上,2024年华安财险经历了一系列主动或被动的人事调整,结果却陷缺失“领头羊”境地。外界最为担忧的是高层管理人才缺失或影响到公司正常运营。

 

3月27日,华安财险老人童清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裁职务。董事会指定李云焕为公司临时负责人,指定期不超过六个月。

 

童清历任华安财险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部门经理、区域销售总监、董事长特别助理、副总裁等职。此外,还兼任华安财险控股公司——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自2010年童清接替蔡生成为公司新总裁,至今已有13载。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原董事长李光荣在被带走调查又低调重归华安财险后,即低调卸任董事长一职并改任副董事长。而随着童清离职,目前华安财险董事长、总裁均处于空缺状态。

 

较为罕见的是临时负责人李云焕并非出自公司总部高层,为湖南分公司总经理。观其履历,保险经验丰富。曾就职于人保财险、太保财险一线财险公司。转场华安财险后,多任分支公司总经理。

 

像华安财险远调地方经理来总部主持大局,或许也属无奈之举。

 

事实上,自2024年以来,公司高层经历了大范围调整,副总裁数量由第四季度的5人骤降至1人,取消常务副总裁职务。

 

集常务副总裁、财务总监、首席投资官于一身的张学清,职务“瘦身”调整为副总裁;范丹涛、廖小卫岗位由副总裁调整为总裁助理;同时徐军、刘培桂、于凤仁不再担任副总裁职务,且三人已不在高管之列。

 

对于人才短缺,华安财险显然也早有预料,就在总裁变动公告发布的前一日,华安财险就面向公司内部和社会进行了公开招聘,拟招总裁、副总裁各一名。而依照当今险企高管招聘要求,较为青睐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当前保险业低迷,负债端和投资端两头承压,市场普遍向管理层要业绩。对华安财险来说,人事调整既是应对举措,也是变革机遇。

 

 

经营成色遭诟病

 

华安财险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的保险公司,经过27余年发展,已在北、上、广、深等31个省、市、自治区开设分公司,下设机构千余家。

 

近年华安财险虽保持持续盈利,然净利波动却较大。2018-2022年,公司净利-2.32亿元、1.59亿元、0.13亿元、0.96亿元、1.75亿元。

 

2023年受长端利率低位震荡以及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上市险企投资端承压拖累整体业绩表现,净利普遍下滑。而对于非上市财险类险企而言,行业“马太效应”依旧显著。头部公司盈利占比较高,中小财险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堪忧。

 

2023年,华安财险录得保险业务收入174.74亿元,同比增长 4.84%;净利润亏损11.66亿元,较2022年由盈转亏,为15年来最大亏损。

 

险企盈利一般由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而投资端和承保利润双线受阻,或是华安财险净利巨亏的主要原因。

 

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近3年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4%,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2.98%。

 

而2023年公司投资类指标掉头向下,齐齐转负。2023年末,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555元,净资产收益率-27.86%,总资产收益率-5.25%,投资收益率-2.57%,综合投资收益率-0.33%。

 

此外,华安财险踩雷碧桂园房产债致使投资端遭重创,是拖累净利下滑的重要因素。

 

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华安财险委托子公司华安资产开展债券投资和具体风险管理,华安资产于2020年、2021年期间分多次为其委托投资账户购入碧桂园发行的“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及“H1碧地03”债券合计投资余额4.28亿元。

 

受2023年房地产行业复苏情况不及预期影响,碧桂园销售大幅下降,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无法按约兑付后续到期债券,公司持有的碧地债已于2023年9月展期。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已对持有的碧地债计提减值金额2.03亿元,剩余账面价值2.25亿元。

 

而综合成本率作为衡量财险业承保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综合成本率越低代表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而高于100%,则意味着保费收入未能覆盖支出,承保面临亏损。

 

2023年末,公司全年综合成本率106.45%,超过100%盈亏线。其中,综合费用率38.07%,综合赔付率68.38%。

 

2023年,公司累计实现签单保费174.45亿元。然公司规模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7.89%、13.87%、9.18%、4.84%,整体呈下滑趋势。

 

继综改余波后,车险业务依旧是公司的“王牌力量”,车险签单保费占比超7成,高达127.27亿元。就渠道签单保费而言,代理渠道仍是主要生产力,占比高达8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公司曾两次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下发的《监管函》,其中就提到了主力车险业务。

 

2023年3月,提示公司2020年末商业车险和2021年末交强险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出现不利发展。2023年6月再次提示,公司2021年末未决赔款准备金出现不利发展,要求公司管理层认真分析准备金评估结果出现不利发展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并定期向监管部门上报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

 

然屋漏偏逢连夜雨,偿付能力作为业内外关注的重点经营指标,华安财险存在的问题就更为凸出了。

 

2023年第四季度末,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5.13%,较上季度末下降21.17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4.78%,同比下降22.7个百分点。

 

逼近行业偿付能力红线,最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且自2022年一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由B级降至C级后,一直未有提升。而根据监管要求,风险综合评级低于B级的,则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华安财险提升偿付能力是当务之急。

 

公司于2019年1月22日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议案》,同意公司发行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发行额度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以及提高偿付能力。2023年一季度,公司表示目前正按照股东大会决议稳步推进资本补充债项目。

 

然而从尚未改善的偿付能力来看,经过一年努力后,至今华安财险融资进程仍未有较大进展。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证券时报网

2024-05-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