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五矿发展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3-29 21:51:17

(原标题:五矿发展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五矿发展(60005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国内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全年GDP增速5.2%,但需求恢复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钢铁行业持续承压运行,产能过剩、需求不足问题明显,钢材价格下跌、原料成本高企导致企业利润大幅萎缩,行业亏损面积进一步扩大。钢铁流通领域内,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海外融资成本上升、信用风险高企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大。

  面对国内外不利因素和严峻的行业挑战,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基调,不断强化资源获取,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全产业链全要素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9.96亿元,同比下降3.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下降45.64%。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地产终端用钢需求持续低迷、回款周期延长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利润水平同比下降,但在行业形势持续恶化的环境下,业务结构及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一)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1、原材料业务多措并举应对市场波动,筑牢业务发展根基

  原材料业务积极应对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汇率成本上升等风险挑战,持续加强资源获取、开拓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质量,扎实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上游资源端,不断强化资源获取能力,与大型矿山签订长协,确保重点商品稳定供应,多种商品协同发展。2023年,铁矿石业务签订长协544万吨,焦炭业务签订长协20万吨,锰矿业务签订长协48万吨,铬矿业务签订长协60万吨。

  下游销售端,持续加强渠道建设,围绕核心钢厂客户提供一体化炉料解决方案,集成供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铁矿石业务基于客户特点持续创新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多种定价结算模式,成为山钢日照、太原钢铁国内最大供应商。煤炭业务精细化匹配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粘性,重点客户销售量不断增加。焦炭业务持续优化交易品种,扩大核心客户供货规模,着力打造长期、稳定供货体系。铬系业务积极研判市场走势,不断优化库存管理水平,与明拓、远大、中泰等合金厂建立起销售长协体系。锰系业务积极开拓、优化客户群体,成为鞍钢集团、宝武集团、河钢集团的核心合金供应商。

  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主动布局再生钢铁资源,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设立废钢业务专业化运营平台并稳定运营,2023年,废钢业务经营量51万吨,同比增长73%。

  面对市场波动,加强市场和风险研判,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着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主要商品经营量稳步提升。2023年,公司铁矿石销售量约2,390万吨,同比增长6.21%;煤炭销售量约408万吨;焦炭销售量约100万吨;铬矿销售量约177万吨;铬系合金销售量约121万吨,同比增加37.81%;锰矿销售量约116万吨,同比增加4.1%;锰合金销售量约32万吨,同比增加6.16%。

  2、钢铁业务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打造多样化服务模式

  面对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不利局面,钢铁业务积极深化业务转型,充分发挥网络布局和全要素服务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钢铁流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持续优化工程配供业务基本盘,打造高效集约、流程规范的终端钢材配供服务体系。上游聚焦重点钢厂,切实推行集约化采购,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下游深耕核心客户,深挖内部协同潜力,锚定“两新一重”项目,抢抓优质订单。2023年,实现工程配供业务量579万吨,同比保持业务规模稳定。

  加大制造业终端开拓力度,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围绕家电、汽车、机械、船舶等行业,依托全要素服务功能和广泛的分销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汽车板加工业务进一步扩大与比亚迪(002594)、一汽红旗、一汽大众等主机厂的汽车板合作规模,船板业务针对造船企业价格痛点提供解决方案,业务取得新突破,2023年实现制造业终端销量167万吨,同比上升40.47%。

  持续夯实保值增值服务能力,不断丰富期现结合业务模式。灵活运用期货保值工具管理自营业务风险的同时,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痛点提供增值服务,帮助上游钢厂丰富定价体系、管理库存,助力终端客户有效应对价格波动风险、锁定用钢成本。

  2023年,钢铁业务实现钢材经营量约1,228万吨,同比增长14.86%。

  3、供应链综合业务加速推进数字化赋能,推动传统业务优化升级

  供应链综合业务依托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仓储、加工、物流、招标、保险等业务不断优化升级。

  物流园业务积极推进智能园区建设,四家物流园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式和数码仓系统全部实现业务线上化,仓库运营效率、综合服务能力、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无锡物流园2023年获评上海期货交易所A级交割库,并获得广州期货交易所首批碳酸锂期货指定交割库资质;上海物流园积极挖掘潜在客户,全年新签客户数量大幅提升;东莞物流园通过汽车质量体系认证,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助力实现降本增效,打造绿色低碳特色园区;西安物流园加大客户开发力度,不断丰富钢材经营品种,全面进入稳定运营期。2023年,四家物流园整体实现加工量约114万吨,实现吞吐量约1,321万吨,同比增长19.95%。

  物流业务在稳步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聚焦全程物流服务转型,线下线上双线并进,业务联动一体发展,物流服务量稳步增长。口岸业务强化业务模式创新,通过综合物流、全程物流的产品组合增加市场竞争力,多式联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上线汽运及水运模块,全年实现平台服务总量7,638万吨。航运业务有效应对市场低迷的不利局面,保持稳健经营,同时积极寻求运力合作机会,持续打造南美、中非、欧亚等国际特色航线,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协同服务。工程物流业务发挥“物流+外贸”优势,深耕东南亚、西亚、南亚等成熟物流市场,实现服务量76.07万吨,同比增加23%。2023年,物流业务完成物流服务总量约1.56亿吨,同比增加20.12%。

  招标业务内依外拓,通过“招标+”业务模式拓展服务网络,延伸业务链条,实现招标管理系统与集采平台互联互通,业界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先后荣获AAA级国家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招标代理行业综合实力百强”等优质奖项。2023年,招标业务累计实现委托额279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招标额249亿元,同比增长9%,业务规模再创新高。保险经纪业务深挖内部协同业务潜力,通过标准化流程及数字化赋能,提升服务质量和响应效率;同时,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培育公估、再保险等新业态,推动直接保险经纪业务价值延伸。

  4、减亏控亏成效显著,资产质量不断夯实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两非(非主业、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攻坚,加大低效资产和亏损企业处理力度,全力堵住出血点;同时,充分利用专业化资产管理平台,盘活闲置资产,夯实资产质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开展案件去存空增专项工作,多元化方式化解纠纷、依法维权,多项疑难案件取得突破进展,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公司战略推进情况

  2023年是五矿发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对全球经济滞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复杂形势,公司坚持外拼市场、内拼管理,持续夯实基础能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料集成供应体系、终端钢材配供体系、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托中国五矿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和公司全要素服务能力,致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

  1、以强化上游资源掌控、多商品协同发展为核心,做强原料集成供应体系

  紧抓优质矿产资源获取、港口混配和钢厂销售三大重点环节布局产业链,提供从矿山到钢厂的原料资源集成供应服务。

  在上游原料端,强化与重点矿山企业的合作,长协签订取得突破,为后续资源保障和业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受托管理的海外企业网络布局和客户渠道优势,持续推动海外市场拓展与国际贸易业务提升。

  在中游港口端,以港口码头混矿加工基地为支点,开展“采购+加工+销售+期现”原料供应模式,强化关键环节的控制力;受托管理的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项目成功获批省级工业研发机构资质,五矿标准粉实现国内混矿首单期货交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下游钢厂端,以钢厂为核心目标客户,深入推行大客户经理机制,针对钢厂原料供应需求,统筹制定销售策略,开展以矿促钢、以钢带矿的钢矿联动业务,形成钢材与原料一体化、多种原料协同集中供应的综合服务模式。

  2023年,公司铁矿石经营品种结构进一步丰富,铬矿、铬铁采销规模及锰矿进口量稳居全国前列,煤炭业务长协规模再上台阶。围绕废钢业务,公司成立专业化废钢业务运营平台,经营基础进一步夯实。

  2、以服务终端需求、多模式为牵引,做优终端钢材配供体系

  依托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稳步开拓与信用良好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合作,规范流程、集成供应、严控风险、加快周转,全力打造集工程配供、加工配送、期现结合为一体的终端钢材配供服务体系,工程配送业务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推动落实与大型建筑企业“总部对总部”合作的战略目标,大客户服务规模同比提升12.18%。

  加工配送业务着力提升制造业终端配送比例,以物流园、加工中心为载体,服务于下游终端用户,为其提供集库存管理及加工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实现制造业客户终端销量167万吨,同比提升40.47%。

  3、以内外资源协同、业务联动一体发展为抓手,做精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

  依托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仓储、加工、物流、招标、保险等业务一体化发展,带动传统贸易物流业务优化升级,构建供应链数字化经济闭环,实现供应链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四流贯通”。

  龙腾云仓以物流园业务为支撑布局自建仓、自管仓、监管仓,整合社会仓储资源,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式和数码仓系统为其赋能。以数码仓产品为“武器”,以数字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抓手,加强在重要节点城市进行大宗商品物流园战略性布局,推广五矿标准数码仓,2023年在江阴、日照、宁波、无锡等地区新增7家仓库,稳步推进“一网百园千仓”战略布局。

  龙腾联运以传统物流业务为基础,定位于多式联运智慧网络物流服务平台,旨在建设全链条物流服务能力。通过引入铁路、码头、港口等核心物流资源,建立“国内+国际”“公路+铁路+水路”大格局的运输网络体系,开展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试点,加大内外部物流资源整合和货源协同力度,持续推动多式联运运输结构优化,示范线路运营成效良好,打造铜、锌、铬、锰等工业生产基本金属国际物流大通路成效显著。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境内外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总量同比提升20.12%。

  龙腾云商以服务第三方为主业,定位于集成仓储、加工、物流、商务、金融、指数、资讯等供应链全要素的第三方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平台,基于供应链业务场景和全面数字化风险管控系统,为客户提供“平台交易服务”“供应链服务”和“产融服务”。2023年深耕上游钢厂渠道,不锈钢区域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龙腾商务以招标、保险为核心,定位于大宗商品供应链商务增值服务平台,依托数字化手段为客户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采购服务和“完善、贴心、专业”的保险经纪服务,依托内部资源与拓展外部市场并重,业务规模再创新高。

  龙腾技术以为产业互联网建设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和产品运营服务为抓手,为大宗商品行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加快实现业务场景、管控要求和系统开发的深度融合。2023年,龙腾技术开发并上线“散改集公铁联运”模块,实现货物状态实时对接,码头和铁路装车信息自动汇总,赋能多式联运业务,保障运营安全,实现降本增效。

  4、以数字转型赋能为路径,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2023年,公司设立数字化供应链部,统筹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建立项目闭环管理机制;形成涵盖“前、中、后台”数字化供应链建设蓝图,通过以交易平台为核心集成全要素打造面向用户的商务前台,以“云链通”工程为主覆盖全业务构建运营中台,以“数字化企业大脑”建设强化管理后台,为上下游客商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营协同效率,强化风险管控、数据驱动赋能管理决策的能力。

  2023年,公司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证券日报“2023数字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下属子公司龙腾云创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三等奖、国务院国资委“智能监管业务模型创新活动”优秀应用奖,入选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全国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2年全国货运供应链运网数实融合优秀案例”。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市场持续低位运行,需求结构双重转变

  2023年,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展现出较好的韧性,钢铁行业竞争格局保持稳定,但钢铁供给强于需求的态势依然明显,成本高企、钢价下跌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钢企经营状况有所分化。

  市场供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粗钢产量10.19亿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政策性限产弱化,供给回归需求引导。需求端初现双重结构性转变,一是得益于汽车、船舶及家电等行业相关指标的强劲增长,制造业用钢需求在2023年整体表现突出,基建方面因“万亿国债”的发行仍保持较好韧性,建筑行业用钢量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降所拖累较上一年度呈现明显下降;二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等用钢需求的支撑,促进了我国钢材的出口,钢铁出口的大幅增长为供需平衡贡献了重要力量。全年粗钢出口9,930万吨,同比增长36.69%;钢材出口9,026万吨,同比增长34.08%。

  价格方面,在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继续下滑,全年低位震荡。2023年一季度,随着气温回暖需求复苏,旺季来临,钢材表观需求超预期,同时地产销售小幅回暖,带动钢材价格短期上行。二季度受政策不及预期及钢价自身驱动不足影响,价格持续走弱。下半年随着“认房不认贷”政策陆续在超一线城市落地实施以及“万亿国债”等积极政策信号引导,钢价开始逐步企稳并在最后两月小幅回升。

  效益方面,截至2023年12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企的利润总额合计855亿元,同比下降12.47%;销售利润率仅为1.32%,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二)行业重组更重资产质量和实效

  2023年,钢铁行业并购路径呈现市场化、专业化的趋势,优特钢产能进一步集中。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等,年内多家龙头钢铁企业并购重组项目落地实施。钢铁行业高质量整合将有效提高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钢铁产业布局,有力推进我国现代化钢铁产业体系建设。

  (三)围绕减污降碳,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支持行业参与者通过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场景应用,提高行业的绿色环保水平。钢铁企业围绕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三方面,正在通过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调整、氢冶金应用等方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资源贸易、金属贸易、供应链服务三大类业务。

  1、资源贸易业务

  资源贸易涉及铁矿石、铁合金、煤炭、焦炭、废钢、电解金属锰等冶金工业原料。主要业务模式是通过长协、现货采购、自营销售等方式,从上游矿山企业、煤炭生产企业、焦化企业等供应商处采购,销售给下游钢铁生产企业及铁合金冶炼企业等客户,为其提供冶金原料集成供应服务,实现收益。

  按照交易惯例,采购端,与国外铁矿矿山签订长协或采购港口现货,向铁合金生产企业、煤炭生产企业、焦化企业预付货款采购或货到后付款。销售端,铁矿石、焦炭、煤炭、铬矿、锰矿等冶金原材料销售主要采取现销方式,多为先款后货结算,根据合同规定全额预收货款后放货;铁合金产品、金属电解锰销售主要采取赊销方式或签订年度长协及一单一议定价订单。

  交易定价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以市场公允价格为基础。冶金原材料贸易中,采购端主要以指数价为基础商定,销售端以指数价为基础,综合考虑产品折扣率及结算方式等调整因素商定价格。

  2、金属贸易业务

  金属贸易包含各类钢材和金属制品,主要服务工程建筑、工业制造等领域。主要业务模式是依托分销网络、加工中心,为终端客户提供钢材物流配送、仓储加工等商品或服务,销售模式有工程配供、加工配送和现货销售等,并能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

  按照交易惯例,采购端,因钢铁生产企业需在客户预付采购货款后才能排产发货,大多通过预付货款采购。销售端,公司钢材销售主要为钢材工程配供业务,结算方式大多以赊销为主。

  交易定价以市场公允价格为基础,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上游采购端主要按照各钢厂制定的价格政策执行,下游销售端主要以主流和区域网价为基准,综合考虑产品规格型号、运输方式和运距、结算方式等因素调整合同价格。

  3、供应链服务业务

  供应链服务包含仓储加工、船/货代、网络货运、保险经纪、招标代理、线上交易服务等,主要依托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布局完整的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结合金融手段为实体企业提供支撑,获取服务费及贸易增长带来的双重收益。主要业务模式是为大宗商品产业链上的企业客户提供上述各类服务,获取稳定的收益。

  仓储加工业务服务于上游钢厂,为其提供库存管理解决方案;同时服务于下游终端用户,为其提供集库存管理及加工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物流业务以全国临港布局为基础,为客户提供货代、船代服务,以及干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和工程物流等海运服务。保险经纪业务根据投保人需求及风险状况,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制订保险方案,协助投保人/被保险人向承保机构进行投保或理赔。线上交易服务主要是依托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询价采购、商城、网上竞拍、撮合交易等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4、公司主要子公司业务情况

  (1)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主要从事冶金原材料购销业务的子公司

  (2)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主要从事钢材购销业务的子公司

  (5)五矿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主要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子公司

  (6)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产业互联网项目平台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供应链业务升级

  (二)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65位,五矿发展作为五矿集团的重要骨干子企业,公司在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名第175位,在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评比中连续两年荣获“双百行动标杆企业”称号,并入选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3北京上市公司100强”榜单。

  目前,公司在国内拥有分销公司、加工中心、物流园区、口岸公司等形式的营销、物流网点近百个,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司受托管理多家海外公司,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海内外一体、全球化运作的营销网络。公司具备大连商品交易所多个铁矿石指定交割仓库(指定厂库)资质,仓库布局辐射山东、河北、天津等多地港口。下属子公司中国矿产具备郑州商品交易所锰硅合金期货交割库资质;下属无锡物流园、上海物流园、东莞物流园荣获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评定的“仓储金牌服务企业”“五星级仓库”,其中无锡物流园拥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铅、铝、不锈钢期货交割库资质,并拥有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交割库资质。公司受托管理的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项目,集保税、混矿、融资监管、交割、堆存及矿石交易服务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大宗商品港口综合服务能力,非保税精混加工混矿设计产能700万吨/年,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建成投产,其生产的混矿产品“五矿标准粉”成功纳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可交割品牌。

  公司积极发挥行业示范与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发改委资源储备、现代流通体系、物流降本增效等专题研究;铬锰产业整合、废钢产业提级发展、港口混矿保供稳价等专报被国资委采用,获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商务部专函感谢。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报关协会副会长、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职务,并被中国金属流通协会评为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5A级企业;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五矿物流均拥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A物流企业资质。下属子公司中国矿产荣获“我的钢铁网”评选的“2023年度中国优质煤焦供应商”“2023年度中国铬系优质供应商”“2023年度锰矿优质供应商”等称号,并被“中国铁合金在线”评选为“2022年度铬矿领军企业”“铬矿行业年度综合实力十强企业”。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拥有强大的产业链集成服务能力,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综合化、多样化服务,在资源获取、营销网络、产业布局、风险把控、数字化运营、品牌及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综合性优势,是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全球资源获取及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及受托管理多家海外企业及分支机构,遍布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重点资源生产地及流通地,在资源获取、市场开发、海外融资、市场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凸显产融结合、海内外协同优势。公司在国内拥有6家钢材加工中心、15家钢材分销公司及4家金属物流园,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覆盖各大钢材终端客户及金属流通企业客户;拥有14家口岸公司,业务服务覆盖全国自辽宁至广西的主要沿海港口,成为连接海内外贸易的重要节点。

  (二)产业链多商品多环节布局优势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钢铁流通领域全产业链。原材料端涵盖铁矿石、锰矿、铬矿、煤炭、焦炭、废钢等产品,铁矿石、锰矿、铬矿、煤炭等与矿山企业直接签订采购长协,长期稳定的货源和保供能力能充分满足钢铁和铁合金生产企业一站式采购需求。钢材端依靠分销网络、仓储管理、加工配送和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能力,构建了以建筑央企和大型国企为核心客户的全国性终端配送体系。商品流通及商务支持环节通过多式联运、仓储加工、口岸代理、招标代理、保险经纪等服务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打造高质量运行的钢铁现代供应链。

  (三)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

  公司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及运营管理实际,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结合供应链服务领域完备的要素资源,全面整合内部业务和管理系统,强化业务线上化和全流程数据贯通,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通过数字化、一体化运营,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全要素运行效率和全场景决策质量提升。同时,探索数字化前沿科技,挖掘数据商业价值,推进构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据资产化,实现双向融合,相互赋能。

  (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优势

  产业链贯通,依托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形成集矿山采选、冶炼加工、贸易流通、循环利用为一体的黑色金属布局;供应链集成,依托公司贸易物流全要素综合优势,以仓储物流为纽带集成供应链,形成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分销的闭环发展模式;创新链引领,依托中国五矿科技创新引领优势,发展港口集约型绿色炉料生产基地及大宗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原料端与金属端高端发展态势;价值链创造,以要素融合、数智赋能、技术赋能、生态链接为特色,形成公司大宗商品特色价值链。推动原料端金属端共振、业务相互协同、资源共享共通,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竞争力。

  (五)健全完善的风控体系优势

  公司建有较为完善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市场研究、风险控制、套期保值等多种能力,为应对市场行情波动提供支持与保障。在风险策略方面,公司执行风险总量管控策略,对主要业务风险实施总量限额管理;建有客户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源头控制风险传导链条;建有多样式操作策略,常态化制定风险预案、复盘经营决策,灵活调整头寸,有效化解市场风险;熟练运营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市场风险。在内部控制方面,公司深化监督机制,实现出资人监督、业务监督、专责监督有序衔接,形成事前防范、事中跟踪、事后问效的闭环。

  (六)行业品牌及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有70余年的钢铁及原材料贸易运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拥有一批稳定的供应商与客户,与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公司拥有长期从事钢铁流通业务、精通钢铁冶金专业知识、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各类专业人才。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员工总数61.2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员工总数17.40%,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维护有力保证公司战略与经营举措的顺利推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基调,不断强化资源获取,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全产业链全要素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9.96亿元,同比下降3.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下降45.64%。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同时,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国钢铁行业缓慢进入调整周期。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预测,2024年我国机械、汽车、能源、造船、家电、集装箱等行业钢材需求呈增长态势,建筑、五金制品、铁道、钢木家具、自行车摩托车等行业钢材需求下降,综合预测2024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8.75亿吨同比下降1.7%。结合国际主要经济体加息进度放缓、降息预期上升的背景,海外钢材需求量预计达9亿吨,同比上升2.6%。

  钢铁行业上游压力依然存在。我国钢铁行业围绕产能置换、短流程炼钢及其他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长期大逻辑不会改变,上游铁水需求量难有明显上涨。结合近两年国际主流矿山新增产能预计超过1.5亿吨,“基石计划”推进国内铁矿新增产能项目加速投产,铁矿石价格预计将进一步承压,在行业政策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钢焦矿博弈依然会是贯穿全年的市场主线。

  随着钢铁行业供需形势发生变化,黑色金属流通领域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量的总体下行趋势和价的平滑波动对流通行业企业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聚焦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经营能力护城河、找准锚定价值链定位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流通企业的必答题。叠加黑色金属流通行业总体分散、集中度较低的特征,竞争将愈发激烈,流通企业生产经营和转型升级也将面临新的挑战,综合服务能力、风险管控水平、成本控制和优质客户拓展是决定流通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建与经营相融合,以贸易物流为主体,以数字化转型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模式、壮大新业态、构建新生态,持续增强影响力、控制力、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地打造供应链安全可控的维护者、产业链服务价值的创造者、大宗商品产业生态的组织者、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引领者,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属矿产集成供应商和产业综合服务商。公司将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创新驱动,集约整合钢铁产业上下游资源,重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料集成供应、终端钢材配供、供应链综合服务业务体系。面向钢厂原料供应需求,依托国内海外两个市场,矿铁联动、矿钢联动,提供原料集成供应服务;面向大型建筑工程、重点制造业等用钢需求,整合优质资源,提供高效集约、标准规范的钢材配供服务;面向物流服务需求,凭借网络优势,提供从上游到终端、从保险到招标,海陆空、门到门的供应链综合服务。物流产业园建设方面,在重要节点城市和港口进行战略性布局,延伸高附加值业务,加速业务模式提档升级。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方面,以线下实体支撑线上平台构建,以线上平台带动线下做大做强,推动构建从仓储、加工、运输到在线交易、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循环再生、指数服务、IT服务等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促进贸易物流的整体转型升级。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公司治理,着力增强“以现代化流通保障金属矿产供给与安全”的核心功能,着力提高“金属矿产贸易物流四链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将五矿发展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现代流通企业而不懈奋斗,力争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为大宗商品进出口业务,基于此背景,公司会产生一定金额的美元应付/应收账款和融资,如果美元汇率波动加剧,可能会产生汇率波动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采取谨慎策略,结合外汇保值,控制汇率敞口风险;对于融资币种结构,在考虑各币种综合融资成本后,科学选择,保持均衡,并在进口合同中通过业务设计尽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2、信用交易违约风险

  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但钢铁行业存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情况,市场需求疲软,行业效益下滑,行业内信用风险积聚,信用风险释放仍存在较大压力。公司面临一定的客户、供应商信用交易违约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落实信用风险总量管控策略,守住风险总量底线,促进业务结构优化;强化信用业务客户准入,从严选择客户,做好信用风险源头管理,优化客户结构;加强信用风险日常监控,密切监控授信企业的异常征兆,“抓早抓小”,防范重大信用风险;重视信用业务保障措施,积极寻求抵押担保等增信措施,或通过信用保险转移信用风险;推动信用风险数字化建设,提高风险管控效率。

  3、产品价格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资源贸易、金属贸易、供应链服务三大类业务,资源贸易涉及铁矿砂、煤炭、焦炭、铁合金等冶金工业原料,金属贸易包含各类钢材和制品,公司主要商品价格可能呈现较大的波动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全面监控主要经营商品市场风险状况,加强市场趋势研判,做好风险防控预案;密切跟踪、分析公司市场风险规模和浮动盈亏变化情况,采取各种手段化解市场风险可能带来的业务隐患;建立健全重要经营决策有效性定期复盘机制,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期现结合的研究,稳妥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作为风险对冲工具,提升价格风险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市场风险信息化管理。

  4、金融衍生业务风险

  公司开展的金融衍生业务均为以对冲风险为目的的套期保值,但可能由于金融衍生品价格变化与现货价格变化不同步、交易对手或代理机构未履约、合约流动性缺乏等因素造成保值效果不能充分实现。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金融衍生业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期货管理系统功能,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控效率;严格执行现有的内外部管理制度,按照相关业务流程开展操作,按照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展开操作与监管;科学研判市场趋势变化,针对不同业务特点,制定合理的交易方案;加强预算管理和持仓风险监控的全面性与时效性;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业务专业团队建设。

  5、公共仓库仓储风险

  公司业务大部分涉及公共仓库仓储环节,因此将持续面临公共仓库仓储的信用风险、作业环节风险、单据风险、法律风险等。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落实仓库库存金额预警线管理,进一步规范仓储供应商的评级、授信、动态管理、风险评估等工作;推动仓储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严格落实,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仓库的巡查,重视基层单位仓储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单位风险判断和应对的能力。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