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国平安归母净利近三年首次跌破千亿,代理人压降超两成

来源:全球财说

2024-03-28 21:32:48

(原标题:中国平安归母净利近三年首次跌破千亿,代理人压降超两成)

中国平安(601318. SH,02318. HK)作为A股上市险企发布了开年的第一份年报。2023年公司表现既显示出增长动力,也提示了盈利能力承压的风险。

 

后疫情时期中国平安负债端复苏明显,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增长超3成。但受到投资端拖累,归母净利和归母营运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利润承压,投资业务引关注

 

近日,中国平安发布了首份A股保险年报,“增收不增利”是其显著特点。

 

2023年,新保险合同准则下,中国平安营收同比增长3.8%达9137.89亿元;归母净利856.65亿元,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同比大幅下滑22.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3年来,集团归母净利首次跌破千亿。

 

2023年,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79.89亿元,受资产管理业务中地产等资产减值拖累,同比下降19.7%。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险业务、银行三大核心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09.1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8%。

 

同时,三大业务净利依次为733.91亿元、89.58亿元、464.55亿元。此外,科技业务净利31.29亿元,惟资管业务净利亏损。

 

事实上,2021-2023年,集团资管业务净利呈断崖式下滑。分别为139.52亿元、38.03亿元、-195.22亿元。

 

年报披露,其资管板块出现较大幅度亏损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同比下降,以及计提投资资产减值拨备,并对部分项目进行重估值。

 

当前,我国面临低利率环境,对险资的投资布局及收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平安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斌表示,中国平安的投资风格可以概括为:战略定力,穿越周期;战术机动,未雨绸缪;配置均衡,分散风险。

 

实际上,市场当前最为关注的仍是公司在投资类业务的表现,特别是房地产、非标资产的风险缓释情况及未来趋势。而这恰是上市险企当前业绩的最大不确定性和估值主要压力点。

 

近年,房地产市场风云诡谲,龙头房企万科也因债务问题泥足深陷。日前市场有传闻称,深圳市相关部门正与中国平安洽谈,计划将深圳地铁集团所持万科股权转让予中国平安。这可震碎了投资者小心脏。对此,中国平安紧急回应相关传闻为“假消息”。

 

无独有偶,2023年11月上旬,平安澄清了“中国监管机构要求平安保险集团控股碧桂园”的消息。称报道与事实不符,并透露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已清仓碧桂园股份。

 

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2023年陆家嘴和苏钢集团就被百亿索赔案“毒地”纠纷一事,双方各执一词,闹至法庭。热闹背后熟料还有中国平安的影子。原来苏钢集团正是2022年平安斥巨资500亿重组北大方正的孙公司。待一锤定音,最终结果对中国平安影响几何,值得关注。

 

事实上,投资者对平安格外关注,并非毫无缘由。中国平安曾依托保险资金体量大的优势,与多家知名房企如碧桂园、融创、金地、万科等展开合作,被称为“隐形地王”。

 

而随着房地产行业低迷,中国平安后遗症显现,众所周知的当属踩雷华夏幸福。昔日,平安豪掷540亿驰援华夏幸福充当白衣骑士,不料却折戟而归。2021年报披露,中国平安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计提减值432亿元,影响税后归母净利243亿元。

 

因房地产行业基本面变化,中国平安也调整了地产投资方向。

 

2023年末,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不动产投资余额为2039.87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4.3%。其中,物权投资在不动产投资中占比78.4%。主要投向优质商业办公、物流地产、产业园、长租公寓等收租型物业。

 

 

平安寿险偿付能力下滑

 

集团通过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经营寿险及健康险业务。

 

2023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录得保险服务收入2236亿元,同比下滑3.70%。净利同比微降2.80%至733.91亿元。同期,其营运利润同比下滑3.2%达1050.70亿元。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6019.34亿元,主要依托个人业务同比增长10.85%。而续期业务和团体业务模块保费分别同比下滑0.76%和2.27%。

 

从险种看,2023年公司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险种结构有所调整,大力发展万能险,长期健康险保费占比降低。主要险种传统寿险、长期健康险、年金险、万能险占总保费规模超8成。其中,除传统寿险保费增长超3成;万能险同比增长36.56%,保费突破千亿元。其余险种保费均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3年调整了内含价值精算假设,长期投资回报率从5%降至4.5%,风险贴现率从11%降至9.5%。

 

长端利率下行叠加权益市场震动,导致险企实际投资收益率持续下滑,难以达成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目标。在2023年年报中,中国平安7年来首次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由5%下调至4.5%。不少证券公司直言,这或是上市险企调整经济假设的开始。

 

蝴蝶效应下,两项假设调整对新业务价值等指标有较大影响。

 

从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来看,2023年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增长36.2%高达392.62亿元.,新业务价值率下降0.4个百分点,降至23.7%。基于最新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等假设,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310.80亿元,新业务价值率18.7%。

 

渠道经营方面,可比口径下公司2023年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40.3%达321.69亿元;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77.7%。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人数量持续出清。2023年,月均代理人数量下滑26%至35.6万人。其中,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由2022年的44.5万人下滑至34.7万人。

 

经营寿险及健康险公司偿付能力均高于监管要求。其中,2023年末子公司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偿付能力较2022年同期均有较大提升,而作为核心子公司的平安寿险偿付能力有明显下降。平安寿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19.1个百分点,降至10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25个百分点,降至194.7%。

 

 

保证保险削弱财险盈利能力

 

集团主要通过平安财险经营财产保险业务。

 

从基本面来看,财险业务增收不增利。2023年,平安财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134.58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同比大幅下降11.41%至89.58亿元;营运利润同比下滑11.4%达89.18亿元。

 

财险业务利润承压,究其原因是保证保险承保亏损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说到承保亏损,就不得不提综合成本率。业内一般将综合成本率视为衡量险企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

 

2023年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三季度巨灾赔付提升,导致平安财险整体综合成本率同比攀升1.1个百分点达100.7%。其中,综合费用率上升0.9个百分点达29.2%,综合赔付率上升0.2个百分点达71.5%。

 

而综合成本率超100%盈亏线,则意味着大概率面临承保亏损局面。2023年报披露其财险业务承保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金额达20.83亿元。

 

分险种经营来看,公司主要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7.7%,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承保利润下滑超四成,降至47.32亿元。非车险受保证保险拖累,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多在100%以上。如保证保险、意外伤害险、责任险。

 

2023年,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高达131.1%,承保亏损68.34亿元。保证保险业务曾一度为公司创造显著利润,近年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小微企业客户的还款压力仍然较大,公司意识到风险,持续收缩保证保险承保规模,并于2023年四季度暂停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

 

受客户出行增多和产品升级影响,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106.0%。责任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达106.3%。这两项险种分别承保亏损6.72亿元、13.73亿元。

 

从保费收入规模来看,2023年平安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021.60亿元,同比增长1.38%。车险业务是其保费收入主要来源,占比7成。从渠道看,主要以代理渠道和车商渠道为主,合计占比超6成。值得注意的是,电话及网络渠道保费占比骤降7个百分点,由2022年243.13亿元,降至37.46亿元。

 

偿付能力方面,2023年末,平安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下滑12.2个百分点,降至207.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下滑8.2个百分点,降至169.4%。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财说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27

证券时报网

2024-04-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