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世茂集团许荣茂建言大湾区建设:在文化融合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来源:时代财经

2020-05-26 11:54:00

(原标题:世茂集团许荣茂建言大湾区建设:在文化融合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作者:时代财经 童洁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中间)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在今年的两会共提交了六份提案。其中,两份涉及社区服务和大湾区共融建设,而这也是世茂近两年来关注和发力的领域。

再次建言大湾区建设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许荣茂曾表示,在大湾区的建设中,各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互动协作、强强联合是关系到大湾区建设的核心要点。彼时,他建议加强人才培养流动,加强深港两地校企合作,以人才共融来激发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针对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客观挑战,他提出了五个建议。许荣茂认为,文化融合是大湾区融合的一个重要维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三地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三地的人文建设中。他希望通过建议助力大湾区在文化融合发展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许荣茂强调可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大湾区文化发展顶层设计,培育壮大湾区文化体系,树立湾区文化自信;第二,加快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以产业合作促进文化融合,繁荣文化市场;第三,完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为文化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第四,加快培育文化人才,为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涵养源头活水;第五,增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培养了解和认同大湾区文化的新一代。

实际上,近几年的全国两会,大湾区建设发展都是热门话题,尤其是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除了许荣茂之外,包括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在内的多位房地产界代表、委员也多次提出与大湾区发展建设相关建议。

当然,房地产界代表、委员对大湾区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与各家房企争食大湾区有关。自大湾区概念出台以来,大湾区就成为了房企的必争之地,“抢滩”成功的房企纷纷喊着要深耕,此前未布局的房企也毫不示弱,以各种方式进入,更有甚者直接设立了大湾区总部。

一年多之前,世茂在大湾区的土地储备和市场份额还不算大,相比龙光、佳兆业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土房企,其并无优势。但世茂布局大湾区的速度极快,截至2019年末,世茂在大湾区的土地储备货值达到3800亿元,位居集团总土储的首位。

在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房地产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土储货值排行榜》中,世茂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粤系房企碧桂园。而在2018年末,世茂位于大湾区的货值还不足1500亿元,在榜单排在第18位。

就在不久前,世茂集团执行董事、世茂海峡发展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世茂福晟总裁吕翼还表示,世茂会将重要资源、核心力量全方位地投入到大湾区,在大湾区核心市场将会不断寻求机会,将其作为未来发展和全力深耕的核心区域。

三方联手构建“保护圈”

大湾区的发展建设之外,社区服务是很多房地产界代表、委员们关注的另一领域。

从层出不穷的社区焕新、居家保养、五星服务标准等社区增值服务,到去年涌现的物管公司上市潮,再到市值不断创新高的物业股,都印证了一点:服务正在成为房产保值增值的硬通货,而房企们都在为做大、做好服务板块而努力。

与其他同行一样,世茂也在加大对物业板块的投入。去年,世茂服务收购海亮物业100%股权,将其所管理的超1500万平方米物业面积收入囊中。今年1月和3月,世茂服务又先后完成收购南京海峡物业、广州粤泰物业,及入股福晟生活服务集团,物业版图进一步扩大。

据世茂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世茂的收入中,有25亿元来自房地产物业管理。按照世茂的规划,到今年年底,世茂服务的签约面积会达到2亿平方米,今年年内,世茂服务还准备正式赴港IPO。

其实,从世茂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物管行业规模之争早已拉开序幕,并且进入了“洗牌”阶段。这意味着,行业集中度会得到快速提升,有数据显示,未来前20强物管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从目前的约15%提升至50%以上。

集中度加剧之后,物管公司面对的将是服务硬实力的比拼。但就当前的物管行业来说,一场疫情,让日常社区服务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显露无遗。例如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场景、基础设置不够完善、社区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等等,在社区服务中,还有很多问题丞待解决。

关于社区服务,许荣茂在《强化品质“生活圈”,构建无忧“保护圈”》提案中表示,社区生活服务关乎民生所需、公共服务体系及城市生活建设,巩固、优化、扩展社区生活服务业的功能与外沿至关重要。

解决社区服务“痛点”,许荣茂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改善。他建议政府、社区、城市运营商三方携手,完善商业中心及商业网点布局;建议统筹规划,将街道便民服务与社区综合商业结合;建议政府加大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搭建文体综合平台。

此外,许荣茂还建议,社区、物业、专业服务商三方携手,构建“保护圈”;建议社区居委会、物业协同公安机关做好本地及外地人口信息登记工作,以此强化安全管理,保障居民合法权益;建议由社区牵头、物业配合执行,建立全民健康防护体系。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