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市场巨震 这类私募却火了!更有机构嚷着要抄底 机会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0-03-30 00:17:00

(原标题:市场巨震 这类私募却火了!更有机构嚷着要抄底 机会来了?)

波动率放大带来超额收益

管理期货策略表现不俗

疫情在全球扩散,股市、黄金、原油等资产均出现大幅震荡,“控制回撤”成了资本市场的关键词。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管理期货策略(CTA)表现突出,部分量化对冲策略也受到关注。

对于后市,私募认为高波动依然是股市和期市的主题,喜好高波动的高频股票量化以及CTA策略配置的价值更加凸显。

受益波动率放大

CTA、量化对冲策略表现突出

全球各类资产轮番下跌,CTA策略表现突出。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在3月6日至3月23日期间,593只量化基金收获正收益,在49只收益率超过10%的量化私募基金中,九成以上是CTA策略产品。

念空科技表示,受疫情蔓延以及原油事件影响,股指和商品市场波动率都较去年明显放大。由于中高频CTA策略对趋势的信号触发较为快速,当危机爆发时,通常会在最短时间内跟上趋势的变化。

刘鹰表示,在高波动时期,CTA策略交易机会和盈利空间会随之增多。目前来看,商品期货市场波动率仍会处于相对高位,CTA策略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尤其是以权益类资产为主的组合。

毓颜投资总经理陈家祥表示,量化CTA策略此时表现出危机Alpha的特征,在市场上涨和下跌过程中均可获取收益。基本面因子为主的CTA策略受到原油暴跌风险影响,量价因子为主的CTA策略表现相对稳定,且中长周期表现会优于中短周期表现。

不过,私募人士也提示回撤风险。上海文谛资产称,今年以来,CTA策略整体表现优异,套利类策略的表现尤为突出,一季度CTA策略的收益普遍比较充分,未来部分策略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撤。不排除随着全球流动性危机的进一步演变,给CTA策略带来新一轮的机会。

双隆投资认为,事件性因素,如各国酝酿中的对冲性政策可能会对商品期货市场产生反向冲击,破坏现有的运行趋势。而股指期货近期受到外盘的影响,隔夜跳空增多,而日内波动有下降趋势,值得引起重视。与此同时,市场波动率放大对股票多头来说或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加,但对高频股票量化对冲策略来说则是迎来了有利的交易环境。

陈家祥表示,2019年5月后,股指期货贴水收敛、市场波动降低、策略规模大幅增加等原因造成中性策略的回撤,收益率降低。但随着股指期货逐渐变为升水,以及“转融通”业务的放开,加之市场波动加剧,对高频量化中性策略来说是布局的好时机。

上善御富董事长刘鹰表示,市场环境比较有利于量化对冲策略的运行,超额收益显著提高。

上海文谛资产称,受益于市场流动性的高度充裕,量化对冲策略在一季度的表现比较出色,收益稳步提升,与大幅震荡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部分宏观对冲类策略把握住极端市场行情下的机会,甚至创出了净值新高。尽管3月份部分策略经历了一定的回撤,但整体来看,今年仍然会是一个宏观对冲类策略的大年。

双隆投资表示,阿尔法策略近期在市场活跃度高企的情况下表现不错,尤其是规避了市场大幅下挫的风险。

未来高波动依旧是主题

CTA策略配置价值突出

念空科技认为,疫情和宏观经济依然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高波动依然是股市和期市的主题。“相信在未来的3个季度里,偏好高波动的高频股票量化以及中高频CTA还会有不俗的表现,而且这两类策略相关性非常低,两类策略结合的多策略产品今年表现更加优秀,在同样获得15%绝对收益的情况下,年化波动率通常是单纯CTA策略的1/2到1/3,最大回撤也更小。”

上海文谛资产判断今年市场大概率还是前低后高的走势。上半年得益于流动性高度宽松,量化策略均表现良好,体现出绝对收益的特质。但部分策略可能集聚了一定的风险,不排除在部分时段出现拥挤和踩踏。而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回升、经济复苏企稳态势明朗化,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风险资产中的配置价值凸显出来,长期看好指数增强产品的潜力。作为典型看多波动率策略,他们认为管理期货不可或缺,其既可以捕捉市场动荡带来的交易机会,也有利于管理尾部风险、提高资金收益能力。

刘鹰也认为今年资产波动率仍会维持相对较高水平。因此,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总体机会较大,CTA策略也有不错的配置价值,而指数增强策略波动性会较高。“在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时期,多类别的资产、多策略、多周期、多方向,且风险收益特征清晰的配置组合更能够展示出强大的稳定性。”

双隆投资表示,运作上接下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国外经济基本面发展方向可能短期相反:国内疫情基本可控,转向恢复生产;国外疫情继续暴发,经济前景可能下行,两者之间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年度级别的基本面大趋势确定向下,但各国对冲性政策将对商品或股市形成反向冲击的可能性较大,两者也同样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向。

全球股市难言企稳

机构盼全球疫情拐点

一轮恐慌性下跌之后,海外市场短期企稳,但在投资人士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包括美股在内的海外市场已经“跌透了”,市场短期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疫情拐点的出现是现阶段影响市场波动很重要的因素。

不过,越来越多机构看好港股的个股机会,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波动。

恐慌性下跌结束存不确定性

上周,海外市场迎来了阶段性的企稳反弹,但不少投资人士认为短期的走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清和泉资本表示,全球股市报复性上涨一方面是对于前期急速下跌的修正,另一方面,美联储等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暂时缓解了流动性风险。

清和泉资本判断,恐慌性下跌是否结束还充满不确定性。前一阶段的下跌反映的是疫情扩散的不确定性以及产生的各种恐慌心理。后续将紧密跟踪和观察疫情对整个经济以及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看市场是不是已经充分反映了这种不确定性。

泊通投资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卢洋表示,上周海外市场迎来了阶段性的企稳反弹。前期,当所有资产出现集体性杀跌,所有策略体现为和美元的负相关性,大体可以判断到达风险尾部。但美国的下跌未必已经完全跌透,因为PE指标更容易变动,PB指标则更能反映问题。

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走势,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欧美单日新增确诊数据的拐点;二是全球经济走势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力度;三是两会的政策预期。

雷根资产总经理李金龙认为,不管暴涨还是暴跌,都是流动性缺失的表现,等市场波动减弱,才能判断恐慌性下跌是否结束。

相比美股的流动性问题,卢洋更为关注的是全球会不会陷入整体通缩趋势当中,这种通缩是短期还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涉及基本面恶化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肇万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崔磊认为,美股此次下跌幅度大,隐含了较为充分的悲观预期,据此判断疫情引发的恐慌性下跌或告一段落。待疫情拐点真正出现后,美股走势决定性因素将转为经济复苏节奏的快慢。

从投资人士的分析来看,整个资本市场都在等待全球疫情的拐点,这也是现阶段影响市场波动重要的因素之一。

理凡投资投资总监高茄力认为,在全球央行集体释放流动性救市的情况下,恐慌情绪应可暂告段落。但后续还要关注疫情的进展,预计一段时间内市场的波动性仍然会很大。

瑞银资管认为,在全球市场流动性改善的背景下,恐慌性抛售和系统交易策略带来的全球范围内减配风险资产应该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能否很快看到V形反转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市场情绪短期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但是伴随全球经济动能的走弱,有可能再次出现对风险资产的减持。这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将是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复苏轨迹。

景顺长城副总经理陈文宇表示,国外市场下一步不太会受基本面影响,更多的是受疫情控制效果的影响。这段比较恐慌的市场急跌之后,有一定程度的稳定,市场波动性可能稍微下降。但正是由于是疫情决定的,而不是其它政策性决定,所以波动性短期还不可控。

港股优秀公司价值凸显

抄底需忍受短期波动

尽管全球市场短期还存在不确定性,波动依然较大,但投资人士认为港股已经迎来了布局机会,但需要承担波动。

榕树投资总经理翟敬勇认为,系统性风险来临,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化解。目前来看,流动性危机暂时缓解,石油危机和新冠疫情还需要观察。自下而上的机会慢慢出现。

在未来的投资机会上,更多国内私募将目光投向港股和A股。

高茄力表示,A股和港股大概率已经处于底部区间,可逐步开始布局,主动承担一定波动,抓住“危”中之“机”。

陈文宇表示,港股从基本面看确实有价值。 但港股现在也有比较困难一面,即参与者情绪对其影响比较大。近期的波动率更多的是跟着国外走。如果遵循基本面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确实是很好的机会,但是对风险和波动性的忍耐度短期要有心理准备。

清和泉资本称,虽然港股整体表现低迷,但是个股特征非常明显,接下来会考虑两类机会,一是港股中消费服务行业的龙头稀缺公司,二是港股低估值、高股息的长线配置机会。

世诚投资也表示,优秀的公司虽然会出现阶段性补跌,但是他们经历了这些波动之后中长期仍旧能够持续地给投资者带来相当不错的回报。

不过,对于港股投资,世诚投资强调,要注意避免折价陷阱。从股价上看,很多港股确实比A股便宜一些,但是从绝对收益角度来讲,可能会持续地便宜,所以并不能因为同一家公司,既有A股H股,H股更便宜就可以买,折价陷阱需要特别小心。

瑞银资管表示,虽然海外资金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减配风险资产,但是大概率会对风险资产组合中的中国资产进行增配,从复苏的中国经济中获利。如果疫情在未来几个月得到控制,伴随全球机构增配风险资产,对A股的净流入也会进一步增加。

私募积极布局港股

把握双重“错杀”机会

3月初以来,全球资本市场轮番大幅度下挫,美股10天4次熔断,半个月暴跌近30%。受海外资金流动性影响极大的港股也出现暴跌,不少个股跌至历史新低。在此背景下,不少私募认为到了可以出手的时候,看好港股的历史性低位,无论是价值派还是成长派都能在其中找到合适的标的。也有私募火中取栗,抄底美股;但也有私募表示现金为王,以应对可能的更大风险。

抄底港股:

双重“错杀”提供了黄金机会

记者了解到,有不少私募已经抄底港股,一家百亿私募目前港股仓位在五成以上。这些私募表示,港股估值去年便处于历史底部和全球底部,今年受疫情和全球性暴跌影响,估值更加安全。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表示,港股已经来到了历史估值低位,看好港股的后续空间。他认为,经过近期的大幅调整,即使考虑到疫情对企业盈利的负面影响,目前港股价格也已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目前香港恒生指数的市净率再次降至了1倍以下。历史上港股市净率曾在1998年和2016年两次降至1倍以下,其后一年都取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从结构上看,王庆指出,本轮下跌受到疫情带来的基本面冲击和海外机构撤资的流动性冲击双重影响,整体上可谓泥沙俱下,个股跌幅已经逐渐背离了公司基本面,反而出现了越优质、流动性越好、外资持仓越多的公司跌幅越大的现象。许多被“错杀”的股票,当前价格已经与中长期价值背离,为投资者进一步布局提供了“黄金时机”。

泊通投资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卢洋告诉记者,已经买入港股,同类的公司由A股换成了H股。“3月19日这周,我们从A股挪出了15%~20%的仓位到港股标的上。”在他看来,港股有套利空间,港股享有和A股几乎相同的基本面,但跌幅却和美股接近,吸引南向资金前往抄底。

据他介绍,当前泊通采取“科技龙头+高股息债息套利”的杠铃结构,“科技龙头”指PE值、PB值都处于历史低估值位置的科技龙头,在疫情情况下成长性依然良好,且创新趋势没有停止;另一端是真正被低估的公司,高分红使其在股息债息之间存在巨大套利空间。此外他们对港股里金融类公司也非常关注。

红筹投资邹奕表示,他们一直保持一定的港股仓位。虽然短期港股受流动性的严重挤压,产品出现一些回撤。但港股估值确实比较便宜,可以说已经跌进净资产了,有绝对的投资价值,长期看应该是不会吃亏的。

理凡投资投资总监高茄力告诉记者,他们买入了A股和港股。他认为,港股估值相当低,可能是十年一遇的战略性机会。关注的领域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医疗和必选消费,同时关注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但估值已经非常有吸引力的其它行业个股,这类标的在疫情结束后应当会有非常好的修复行情。

雷根资产总经理李金龙表示,恒生指数估值已经接近2016年的低点,在目前点位,有建仓的价值,主要关注恒生指数及受疫情影响较少的行业。

公募方面也对港股预期乐观。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陈文宇表示,从基本面来讲,港股非常有价值,无论是看稳定的高股息还是高成长,都能选出非常好的标的。“我们的基金经理有很多不同的风格,但都同时在港股发现了他们喜欢的优良标的。”

有的抄底美股

有的强调现金为王

持有美股规模超百亿、主要投资中概股的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此前表示,疫情如同过去两年中国经历的去杠杆、贸易战一样,是对企业各种内外部压力的测试。能够经受住考验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好公司。“我们看到各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以及线上化进程的加速这两个确定性趋势。全国人民在家隔离的时候,充分体验到了线上教育、娱乐和办公等服务的便利。这个影响会非常深远。”

一位私募人士透露了他近期投资美股波音公司的过程。他在波音股价跌至89美元时出手。“波音此前因为停飞股价已经跌过一轮,后来疫情全球扩散导致的流动性问题致使美国投资机构反向做空自保,股价迅速从349美元跌至89美元。虽然不知道何时会涨,但美联储都出手了,暴跌的概率非常小,所以选择那时候抄底。波音股价被严重错杀,已经是极好的价值投资机会。”对于美股后市,他表示,虽然还有很多好标的,但还是看多A股:一是看好A股的价值,二是资金出海毕竟不方便。

也有私募对港股、美股保持观望,认为目前应该谨慎使用现金。

邹奕认为,美国经济基本面已经被破坏,未来可能不会用做多的思路去配置美股。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机遇应该是在中国。

榕树投资总经理翟敬勇强调,港股先经历了去杠杆的压力,目前还在修复中,估值有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全球系统性风险来临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头寸观望。

“真正的大风险来临时,手里有现金和没有现金在心态上完全不一样”。卢洋表示,接下来对现金仓位的大幅使用会很保守。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大众证券报

2024-03-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3-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